以趣为引致力科研 与蜂相伴蜜意常存
访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封王江
本报记者(20农创 史梦婷 21会计 蔡芷晴 21水产 张丹)春日暖阳透过重重叶片的缝隙将蜜蜂的双翅衬得更为透亮。封王江在中华园内的野外试验地上进行蜂群的试验研究,将所获取的样本和相关数据送至实验室,再进行专业分析和实验处理。看似繁琐的科研流程却是封王江与蜜蜂日常相处过程中一个尤为平凡的环节。
在2021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奖学金获得者公示名单中,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2019级特种经济动物饲养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封王江名列其中。在我校的三年研究生学习期间,封王江在兼顾自身科研、学习的同时也积极参与学生工作。他曾获研究生一等学业奖学金,担任班级副团支书兼组织委员,曾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两篇SCI学术论文。在其所参与并执行的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研究中,团队的最新研究成果“首次发现并证实蜜蜂脑部多巴胺调控食物欲望”成功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
热爱不息 征途不止
早在高中阶段,封王江从一本科普杂志中了解到我校的蜂学学院,并在阅览过程中对蜂学专业产生了极大的兴趣。而后他通过网络获知蜜蜂饲养、蜜蜂行为、蜜蜂育种等等更为全面的蜂学知识,并进一步提高其对于这一学科的学习热情,他坦言:“随着对蜜蜂了解的深入,原本单纯的热爱更是演变为心底的蜂学梦。”
为实现自身梦想,封王江始终坚持蜂学理论的学习,并毅然踏上漫漫考研征途。尽管本科就读于四川警察学院应用心理学专业,但在此期间封王江仍会主动购买蜂学相关专业书籍以自学。在考研前昔,他主动联系跨考成功的学长进行相关学科要点的咨询。通过不断地了解,封王江表示:“我在大学阶段自学的蜂学知识是极为零散的,因此备考阶段必须加强自学内容的深度和广度。”面对学科跨度大、专业知识复杂的难题,封王江反复仔细阅读我校蜂学专业的考纲,以便有针对性地进行复习。在长达十个月的备考阶段,他还借助相关书籍及各类资料进一步塑构了自身的蜂学学科体系。当谈起考研阶段的心理状态,封王江说道:“我始终对蜂学充满热情,所谓的跨考压力与我而言更应被定义为动力。”秉持对蜂学的无限热爱和充足的专业知识储备,封王江以专业第一的成绩圆梦我校。
但在研究生学习阶段的初期,封王江和诸多跨考生一样都面临着专业功底欠缺的困境。他提道:“因为缺乏实践经验,我所获得的知识仅仅停留在文字表面。”为此,他将自主预习与课堂听讲相结合,提早关注重难点,便于能够及时询问教师以指点迷津,并与其他的跨考生相互分享学习心得,及时查缺补漏。除此之外,封王江还与其他同学到江苏盐城采集蜂王浆样本,通过接触实际生产来加深理论理解。在此过程中,他不仅近距离了解一线蜂农的生产工作过程,还向蜂农学习蜜蜂饲养管理技术,并进一步熟悉蜜蜂的生理构造和行为活动。在数年始终如一的热爱与坚持下,封王江逐渐在蜂学领域收获成果。
乾乾钻研 矫矫不群
相较于本科阶段,确定研究方向对于研究生更为关键且迫切。因此,在综合考虑本科专业、自身兴趣及导师建议后,封王江将自身的研究重点落在有关蜜蜂行为学、神经生物学领域的理论研究上。
为进一步提高个人科研实践的能力,他加入课题组就蜜蜂行为开展诸多的实验研究。由于该课题已有约十年的研究背景,所以封王江起初对原本的理论研究成果并不甚熟悉。为了跟上实验进度及更好地理解实验原理,封王江自行阅读大量有关蜜蜂舞蹈行为、多巴胺和神经生物学的相关文献。在补足理论的知识短板后,封王江在具体实验中更为得心应手。但科研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他很快就遇到了新的问题。在正式进行糖水实验之前,封王江认为蜜蜂通过舞蹈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与脑部多巴胺有关的。最初的两个实验预期结果都与他的猜想不谋而合,但第三次的实验结果与先前的猜想出现矛盾。对此,封王江对实验进一步细化调整:在保持相同浓度糖水的前提下,再次观测不同程度食物欲望下蜜蜂脑部多巴胺的分泌量,最终证实原有想法有误。通过此次实验,也让封王江深刻地意识到:“科学的理论猜想是需要严谨认真的实验进行反复验证的”。在累计多次的实验操作中,封王江也逐渐养成了认真谨慎的科研态度。
在研究生期间,他与课题组成员们还通过多巴胺受体拮抗剂处理实验、飞行实验、饥饿实验等多个实验,共同完善蜜蜂脑部多巴胺调控食物欲望的验证研究。“我们的这一研究耗时大、难度高、变化性强,需要不断实验、不断修改思路。”提及研究过程中所做的各类实验,封王江如是说道。近期,这一研究成果成功发表于国际顶级学术期刊《Science》,作为共同第一作者的封王江在蜂学领域愈发出类拔萃。
学以提能 持之不渝
在不断学习与科研的奋斗路上,封王江从多方面积攒经验、完善自我。谈及论文写作经验,封王江认为要先通过阅读文献积累写作方法,再模仿优秀文献进行写作。对于初入蜂学的封王江来说,阅读大量专业文献并不容易。“因为文献里有很多英文的专业名词,导致我并不能流畅地读完整篇论文。”封王江回忆道。对于不认识的单词,封王江选择用翻译软件逐个查阅来解决,或求助同一课题组的师兄师姐。经过日积月累后,封王江不仅提升了阅读的速度,而且掌握到许多专业的写作用词。在实际的论文写作过程中,封王江先根据研究课题锁定阅读文献的大致方向,再借鉴相关文献的结构与思路,并在此基础上深化和细化自己的研究想法。随着封王江的写作经验越来越丰富,他所独有的写作体系也慢慢成立。最终,其论文获得我校动物科学学院(蜂学学院)优秀研究生学位论文。
“当我在更深的领域学习,才能更加体会到学科交叉的重要性。”封王江说道。在中国农业科学院的学习生活中,封王江发现计算机编程可以通过简单实验和数据模拟出所需模型,因此他主动开展相关学习。为了让蜜蜂肠道微生物实验的研究想法更快成型,封王江通过相关书籍学习编程基础知识并了解到其大致框架,又结合本专业需求寻找相关网络课程和学校开设课程进行针对性的学习。他希望通过编程完成相关数据筛选与分析的实际应用,并提高研究效率。除此之外,封王江还自主学习超高效液相色谱-电化学检测器的基本操作,极大程度上加快测定多巴胺浓度课题实验的进度。“科研过程中,不仅需要学好本专业理论知识,还要能够和其他学科的优势技术相结合,以此提高创新性和实验效率。”封王江感慨道。
在未来几年的规划中,封王江仍将以蜜蜂基础研究为主,进一步提升专业素养和技能。提及以后的工作,封王江坦言道:“我更倾向回到家乡,为当地的养蜂业做出贡献。”他希望能够发挥自己的专业所长,走进一线调研当地养蜂情况,将理论化为实践,激发养蜂业的发展潜力,与更多的人分享他的“甜蜜事业”。
图为封王江在组建蜜蜂观察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