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大学时期的伯乐”

——记龙岩学院2022年度“三全育人”工作先进个人、宣传部黄德民

人物名片


黄德民,教师工作部副部长、宣传部副部长(兼)。曾获中国教育报“基层好新闻奖”、全国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三等奖5项,福建省高校校报好新闻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6项,龙岩市摄影比赛一等奖1项,龙岩学院思政教育论文一等奖1项等。曾被中国教育报刊社评为“教育新闻宣传先进个人”,被省委教育工委评为“福建省高校优秀党务工作者”,先后荣获龙岩学院2013年先进工作者、2012-2014学年优秀共产党员、2021年优秀党务工作者、2022年“三全育人”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我不一定是一匹千里马,但大学期间,确有这样一位善于相马、懂得饲马的老师发现和赏识我的长处,让我拥有了自己的“高光时刻”,也积攒了满满的自信去面对人生的选择。黄德民老师就是这位伯乐。

黄老师是一个怎样的人呢?大多数同学眼中的他是一位严肃、不苟言笑的老师。最初的我也是这样认为的,所以大一一整年都没有和他说话。初次交谈是在一次我校省运会获奖运动员专题采访会上,采访后,老师让大家打开思路想一想这篇报道怎么完成,许多同学都谈了自己的思路,老师一一评价,并给出建议。当时我也提出了一些思路,正当我唯唯诺诺讲完自己的想法时,黄老师点评道:“这个思路很好,你要认真去写一写,会是篇不错的报道。”得到老师这样的肯定后,我一回到宿舍便马不停蹄地打草稿、写稿、完善,经过反复修改,也就有了我的第一篇发表在闽西日报上的稿件。

值得一提的是,在改稿交流过程中,我发现黄老师并不是表面上那样严肃的样子,我可以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与意见,他尊重我的想法也持有他自己的建议,然后通过对比选择更好的表达方式。在后来的工作任务中,黄老师经常问我:“你觉得呢?”于是,我有了更多的展示机会,也慢慢学会表达自己的看法,同时极大锻炼了我的胆子,对后来我的教师面试影响很大。我时常心中暗喜:被关注、被尊重、被认可、被鼓励原来是一件这么重要的事。现在自己也当了老师,越发深刻地体会到,黄老师当时的一双慧眼、几句肯定对学生而言何其关键。

除了指导我写稿,黄老师还经常询问我专业发展、职业规划的事,经常在我有困惑的时候给予帮助和点拨。记得大四的时候,有一次黄老师打电话给我布置任务,得知我第二天要考试,他立即协调好工作,告诉我说:“以后要是有考试可以提前告诉我,大胆说,我可以协调一下让其他人去做或者我自己做,你安心备考就好了,加油!”在“兵荒马乱”的大四那年,入党、职业选择、职业规划、备考、部门事务等常常让我焦虑不已,黄老师总可以在我需要的时候给我一颗“定心丸”,帮我写推荐信、助我分析职业利弊、给我分担工作压力等,我至今铭记于心。

除此之外,对黄老师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他对于工作的严谨与负责。与黄老师最多的接触一定就是改稿,在我自信满满地交稿之后,总会有好多次“面谈+来电”的修改建议。大到整篇稿件的采访核心、写作目的、谋篇布局,小到语句语病、称谓顺序的调换、虚词的去留、标点符号的精雕细琢……我常怀疑,他真的是工科生吗,让我这个中文专业的学生都自愧不如。但也正是黄老师这样的细致与严谨,养成了我写文章时一丝不苟、细致斟酌的好习惯,也让我学到作为一名宣传工作者身上求真务实、执着追求的品质。这一品质还体现在改稿的时间上,早上6点多的修改点评、半夜十二点多的稿件探讨、五一国庆等各种假期的不时“问候”……在意想不到的各种时间点,他都可能在工作,也严格督促我写稿与改稿。

黄老师有许多经典语录,在大家耳边,从大一“唠叨”到大四。到现在我印象最深的几句话——“只要采访十句能用上一句,这个采访就有意义”“并不是每一篇稿子都会发表,但是写稿的过程就是一个进步的积累”“我们要实事求是”……黄老师这些“唠叨”改变了我的一些价值导向。在与他交流的日子中,我变得不再功利,认真对待所做的每一件事,凡事总在追求更好,不再一味追求结果,渐渐把目光着眼于过程中的进步。这些对我来说是实打实受用一生的智慧。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黄老师并不是我本专业的老师,但在他力所能及的地方,解决了我许多困惑,帮助我成为了更好的人。让学生变得更好,是一个老师朴素的心愿,也是一个老师优秀的体现,黄老师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