侨贤泽桑梓 赤心暖乡人
——李文正先生与发展中的莆田学院
图为李文正先生为莆田学院题字。陈岭 摄
“支持家乡的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是我们海外乡亲共同的信念,我们将一如既往全力相助。”李文正先生在莆田学院升本20周年贺词里说到。多年来,他慷慨资助学校师资队伍建设、海外班办学、基础设施建设,每次回乡都会在百忙中抽空到校看望师生、指导办学,希望学校办成高水平的大学。从第一次踏上泥泞的校园小道,至今已有三十年,三十年来,他多次漂洋过海,八上杨梅山。在莆田学院发展的快车道上,每一步都能得到李文正先生的悉心关爱和大力帮助。
“华商以不同方式表达恋祖怀乡的情结,对我而言,我希望将之寄托于教育事业。”多年来,李文正先生积极投身于教育公益事业。李文正先生曾动情地说,在家乡创建大学是他的一个梦。当李文正先生把海外艰苦创业所得来的血汗钱注入壶兰大地,造福家乡人民时,他无怨无悔,矢志不渝。浓郁的家乡情结、深厚的桑梓情怀,洋溢在他的言谈举止间,发人深思,催人奋进。
为了在家乡创办一所本科大学,他一直奔走呼吁。在特地致信国务院有关领导时,李文正先生饱含深情地说:“家乡莆田市有300万人口,与台湾一水之隔。自古以来基础教育比较发达,但至今没有一所本科大学,是福建省沿海五个地级市中唯一没有本科大学的城市,导致家乡教育方面实际上是‘东部的西部’。由于人才的短缺,严重制约了莆田经济社会发展,也影响了海峡两岸科技文化的交流。我们海外侨胞翘首等待家乡申办‘莆田学院’早日实现……”其拳拳之心,令人感铭。
2000年6月17日,李文正一行冒着滂沱大雨,马不停蹄赶赴莆田高等专科学校(莆田学院前身)。当获悉莆田市将合并莆田高等专科学校和福建医科大学莆田分校,并吸收莆田华侨体育师范学校部分教育资源组建莆田学院时,李文正先生非常激动,拿起话筒站起来对师生们说:“听到这个消息,我很受鼓舞!”当晚9点,他又不顾旅途劳累,会同市教委、莆田高等专科学校等相关人员,进一步探讨研究莆田学院的创办和发展事宜。
这一天,李文正先生清晰、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办学理念。他结合当今世界经济发展主流,提出了创办莆田学院的发展目标。他说,莆田学院应抓住新经济时代提供的机遇,瞄准资讯科技和基因工程等新领域,找准定位,集中精力重点办好两三个专业。他对莆田市政府提出的产业化办学模式颇为赞赏,认为莆田学院应适应福建省和莆田市经济发展需要去培养人才。“一所大学就像一个工厂,如果培养出来的学生失业,那就没有发展前途,要引进新的管理理念来管理学校。”他深情勉励大家,要有信心、不能灰心、不能懒惰,随随便便不是莆田人做事的态度。要把发展目标定得高一些,才能成为推动力,要办就一定办出好档次。要争取把莆田学院办成国内一流的大学,把两三个专业办成全国最优秀的专业。
2001年2月16日,力宝集团董事长李文正先生一行20多人到莆田高等专科学校(莆田学院前身)考察。李文正先生对学校快速发展和莆田学院筹建工作的顺利进展连连称赞,并用“惊讶”二字评价。参观完毕,李文正先生一行还与市、校领导和教师代表进行座谈,李文正先生和随行的各位侨胞纷纷为申办本科大学出谋献策,表示将继续从各方面全力资助,一定要把家乡的第一所本科大学办成、办好,圆莆田人民的大学梦。
莆田学院于2002年6月11日隆重举行成立庆典,成为古老的“文献名邦”教育发展史上新的里程碑,结束了莆田没有大学的历史,标志着莆田市实施科教战略朝着建设教育强市的目标又迈出关键的一步。欣悉莆田学院获国家教育部批准成立,李文正先生当即挥毫题词,寄望“教育兴邦”,字里行间充满殷切期勉。特地从印尼赶回莆田参加莆田学院成立庆典的李文正先生,进一步阐述了他的办学理念。他又一次语重心长地勉励家乡人民,“在全球化的大势中,莆田人民必须装备自己、充实自己的现代化智慧与科技能力,勇敢地走出去”。当然,首先“要有良好的高等教育学府”。
李文正先生认为,新经济时代的三种前沿科技,即信息科技、基因科技和纳米科技,产生了三个新的经营理念,即数码化、全球化和未来化。他建议莆田学院以培养“本土化”与“全球化”相结合的人才为目标,着力培养应用型的高级科技和管理人才,办出自己的特色和优势,争取在较短时间内赶上教育发展的潮流,把莆田人民带到先进的科技前沿,让莆田人民更早接触新时代的产品。1993年底,李文正先生费尽周折,将当时还是尖端技术产品的IBM公司最新型小型机RS/6000捐赠给莆田高专,以此推动刚刚组建的莆田高专信息化建设和计算机教育水平。利用该系统,莆田高专首次实现用自己的服务器发布网页,成为全省专科学校信息化建设的先行单位。
李文正先生以实际行动践行着其教育理念,描绘着他的大学梦。他认为,图书馆是大学的灵魂。看到学校图书馆图书急需充实,教学设施急需添置,他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捐赠了语音实验室和6000多册图书。他赞赏陈嘉庚的办学思想,认为山不在高,有仙则灵。要大力培养一流的高素质的师资队伍。从1997年至今,他每年捐助师资队伍建设。从2002年起,五年内聘请16位海外资深教授来校执教,并承担其全部工资。为了让莆田学院在高起点上发展,他资助开办计算机和会计学两个本科专业海外合作班,实行英语强化训练,拓宽师生的国际化视野,成为学校办学的一大亮点,得到社会的广泛赞誉。为推动莆田学院国际学术交流,2007年李文正先生再次慷慨捐资1000万港币用于兴建国际学术交流中心,学校将一座总面积10500平方米的教学楼命名为“李文正教学楼”。2008年11月,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宣扬华侨爱国爱乡传统,莆田学院被中国侨联、福建省侨联授予“中国侨联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称号。
如今,紫霄山下新校区3000亩的土地上,佳木蓊郁葱茏,教学设备齐全,功能完善。在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大势中,学校定会把握正确的办学方向,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弘扬高尚师德和优良校风学风,革故鼎新、与时并进,永远铭记李文正先生的义行,不断续写泱泱莆院的浩瀚诗篇!
(本报记者 朱睿璇 杨国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