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莫成为ChatGPT的“思维傀儡”
2022年11月以来,美国人工智能研究公司OpenAI研发的聊天机器人程序ChatGPT自发布后,迅速成为史上增长最快的消费级应用程序,引发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且尤为大学生所追捧。那么,相较于以往的人工智能,新研发出的ChatGPT程序特殊在何处,又为何能够吸引大学生们的注意呢?
ChatGPT,即生成型预训练变换模型,顾名思义,是经受过预训练后进行语言生成的聊天机器人程序。它能够基于海量文本数据来理解和学习人类的语言,并根据聊天语境进行互动。凭借着广泛的语料库,ChatGPT能准确预测对方的下一句话并作出回应,就像在与真正的人类交谈一样。除此之外,受益于其研发公司引入的新型学习方式,ChatGPT在与人类对话的过程中还能从对话内容里继续学习、不断纠正自身错误,可见其学习能力已有了质的飞跃。
作为一款现象级的人工智能产品,ChatGPT的诞生蕴含着巨大的社会变革潜力,一场有关知识共享的革命正在暗中兴起。除了与人对话外,ChatGPT还能够撰写邮件、论文,创作诗歌、故事,甚至连写代码和检查程序错误都变得易如反掌。毫无疑问,如果合理利用以ChatGPT为代表的新型自然语言处理工具,人们可以节省无效查找和筛选资料的时间,转向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效率得到有效提升。而对于大学生来说,毕业时令人头痛却又不得不完成的毕业论文和难以确定的学术研究方向,如果能在 ChatGPT的帮助下完成,那就好似如虎添翼,能为自己节省大笔的时间和精力,故自面世以来它就在海内外大学生群体中尤受追捧。
不过,也有不少大学生借ChatGPT之便行应付作业之实。据美国一项2023年1月的调查显示,有超过89%的学生会使用ChatGPT来完成家庭作业;近期更有一名美国学生用ChatGPT写论文被导师识破。以小见大,人工智能在教育中的滥用将会加剧抄袭问题,严重则影响学术道德和研究诚信。不仅如此,还有网民反映其在回答问题时会“捏造”论文网址、实验视频链接等。就国外网友的集体投票结果来看,其错误率在2%-5%左右,这也对论文资料数据的真实性形成挑战。一方面,人工智能的滥用可能会导致学生形成工具依赖与思维惰性;另一方面,在与AI互动过程中所生成的内容、体现的价值观导向,及其对学生道德和行为的影响,则可能会脱离教育者的视野而失控。因此,考虑到AI的滥用可能会助长学术不端,国内外已有多所高校明令禁用ChatGPT,全球著名学术期刊《自然》《科学》对出自ChatGPT的文章则明确拒绝。至此,ChatGPT似乎陷入了一种发展“窘境”。
大学生是否应当使用ChatGPT?北师大教授余胜泉老师认为:“判断ChatGPT该不该用,就在于用它时有没有认知投入。如果有自己的创造性,大胆用;如果只是为了应付作业或考试,那这是本末倒置。”智能工具的核心作用应当是增强人的思考,为人类拓展思维提供“巨人的肩膀”,使学生们能站在更高的认知层面上思考未曾思考过的事情,而非止步于此,逡巡不前。
人本主义心理学大师马斯洛曾经说过:“当你只有一把锤子时,所有的东西看起来都像钉子。”一项技术本身并不具有价值,只有当人使用它时才具有价值。ChatGPT作为一个效率工具,是互联网时代下人工智能技术发展带来的“福音”。使用得好,能使之为学业前程锦上添花;用得不好,就有可能在过度依赖中丧失思考能力,沦落为其“思维傀儡”。作为新一代“网络原住民”的大学生们,在时代潮流下会不自觉地成为新技术的拥趸;但请记住,审辨力才是人与人工智能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性特征,人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审慎地比较各种证据与论证,从而做出个性化判断。因此,千万别丢失自己的批判思维和价值判断,这会是你胜过人工智能的“最后一根稻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