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抠门消费”:审视真正需求的选择

当“买买买购物潮流”“精致穷包装激励”的消费潮流逐渐褪去时,“指点型逛街”却在大学生群体中愈发流行。他们在商场的冷气中闲逛但不消费、评价却不购买的举动被网友戏称为“抠门消费”,甚至被调侃:“现在应该给老年人推销奢侈品,给年轻人卖地摊货。”此类现象不由得令人产生疑问:“抠门消费”缘何兴起?又将产生什么影响?

笔者认为,“抠门消费”的本质是追求实用性,以审慎的态度面对非必需的、易溢价的商品。可以说,“抠门消费”所展现的节俭观念和谨慎购买的举动是大学生主动适应“消费降级”的具体选择。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调查数据显示,超80%的受访青年消费观已经发生改变,攒钱意识变强,冲动消费减少,只买有用的,会有节制、规划地消费。在“互联网+”时代下,信息传递的壁垒被打破,实体店与电商平台在服务与价格上的竞争为“货比三家”提供了可能。在早前消费主义的风潮中,“品牌制造”之下追求名牌、彰显个人价值的思想暗示,“及时行乐”、“多巴胺刺激”宣扬的即时消费,“限量销售”“先到先得”的饥饿营销方式层出不穷,也刺激了大学生一波接一波的冲动消费。而当大学生迈入社会,开始自食其力面对生活压力,便开始意识到这些消费行为背后的规则,在审慎的思考与谨慎的斟酌中,开始尝试逃脱消费主义的物欲陷阱,逐渐取得消费的“更优解”。

在“抠门消费”成为更多人选择的同时,也面对着“越省越穷”的指责。事实上,这是错误地将“简朴”等同于“痛苦”,“节约”等同于“贫穷”,忽视了“抠门”所获得的物质极简的舒适感。正如后浪研究所在此前发布的《2023年年轻人省钱报告》中指出,“省亦有道,它并不是鼓励大家主动进入拮据的生活,恰恰相反,更多年轻人在这门功课中学到了好好生活的方法。”笔者认为,“抠门消费”的核心在于,在物质上做减法,在精神上做加法。利用“抠门消费”享受极简生活的松弛感和轻盈感,是年轻一代应对当下生活考验的良方。

而当庞大的年轻消费群体对社会经济的变化作出反应,舆论的重点不应仅仅针对部分群体的行为进行质疑和指责,而应从全局与实际出发,合理评判“大环境”的决定作用与个体行为的合理性。日本消费观察家三浦展在《第四消费时代》和《低欲望社会》中指出:“任何一个国家都会有消费泡沫破灭的一天,经过经济洗礼后,人们对于消费的欲望会变低,社会会进入低欲望时期,社会进入共享消费时代。”由此可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变化非但不是社会问题产生的“导火索”,反而可能是及时反映问题的“风向标”。

“抠门消费”的流行在某种程度上反映出年轻一代对于“体面”定义的转变,不再以“名牌”、“高端”等标签作为评判生活质量的主要标准。笔者更愿意相信,年轻人不再需要通过消费来包装“更好的自己”,而更加倾向于审视需求和剖析自我。“纵然浑身上下遍布显示不菲价格的品牌标识,也未必能体现灵魂的价值。”在对远离传统消费模式的过程中,他们也正在寻找着更合适的消费选择,以期满足真正的独特品味与生活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