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教育 主题教育

闽江学院: 牢记嘱托 勇毅前行 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


  如何帮助青年人才更好地在闽江学院安家立业?学校医疗自主运营管理怎么才能让师生享用到便民优质的医疗服务?餐饮服务保障如何更贴近师生需求?在闽江学院开展主题教育检视整改的过程中,师生反馈的多个问题成为鞭策党员干部带头攻坚克难的动力。
  今年上半年,闽江学院推荐49名人才申报福州市人才住房保障资格;完成校内外76套人才过渡房的租赁、装修等工作,办理入住高新区、东南科学城人才公寓20人。同时在极端天气频发的暑期加班加点完成食堂改造翻新,建立食安体系,完善食安监管,提升餐饮服务水平,真切回应师生诉求。
  问题是时代的声音。闽江学院党委坚持学思用贯通,知信行统一,把开展主题教育与牢记领袖嘱托、深学细照笃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习近平总书记对闽江学院的重要指示精神结合起来,与开展“深学争优、敢为争先、实干争效”、破解发展过程中的难点堵点问题结合起来,与扛起时代使命、加快推动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结合起来,扎实推动主题教育走深走实、见行见效。
  坚持统筹协调 高效推动发展闽江学院党委坚持高起点谋划、高水平推进、高质量落实,确保主题教育高位起步,扎实推进。校党委书记叶世满切实履行第一责任人责任,以高度的政治自觉、饱满的政治热情、严肃的政治态度,亲自谋划、靠前指挥、督促指导,有力、有序、有效推进主题教育各项任务。
  校党委坚持统筹协调,高质量推进“四项重点措施”,即深挖理论“富矿”,开展“三学讲堂”;坚持问题导向,开展“双向调研”;突出检视整改,用好“一把标尺”;高效推动发展,紧扣“一条主线”。主题教育开展以来,校党委持续跟进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主题教育系列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严格按照党中央、省委关于主题教育的有关部署,牢牢把握“学思想、强党性、重实践、建新功”的总要求,将理论学习、调查研究、推动发展、检视整改贯通起来,有机融合、一体推进,学深悟透、实干笃行,引领全校广大干部师生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汲取不懈奋斗的动力,汇聚起加快建设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强大动能。
  坚持对标对表,高标准落实“五个具体目标”,即理论武装进一步强化,党性修养进一步锤炼,实干作风进一步转变,难点问题进一步化解,纪律规矩进一步严明。学校主题教育获得人民网、中国网、“学习强国”平台、福建高校思政网、福州电视台等校外媒体先后报道56次,校内门户网站、新媒体平台等报道437次,形成了良好的宣传舆论氛围,获得了师生普遍认可和社会广泛关注,达到了凝心铸魂筑牢根本、锤炼品格强化忠诚、实干担当促进发展、践行宗旨为民造福、廉洁奉公树立新风的效果。
  坚持常态长效,高水平推动“四项强化举措”,即深化理论学习实效,拓展检视整改成效,强化建章立制,推动常态化制度化;坚持知行合一,助推学校事业发展。
  夯实人才基础 筑牢发展根基牢固树立“人才是学校发展第一资源”的理念,坚持问题导向与目标
导向相统一,着力破解“引才、育才、用才、留才”等方面的难题,推动学校人事人才工作再上新台阶。
  在人才引进方面,学校坚持党管人才,健全院校两级人才工作机制,实现同频共振、同向发力,形成了强大的工作合力。学校层面重在统筹规划协调,对标“3+2+X”硕士点建设布局及重点学科专业建设,科学制定2023年高层次人才需求计划,突出项目和到账经费,修订引进人才聘期目标任务和薪酬待遇;学院层面重在发挥主体作用,摒弃“等、靠、要”思想,通过访校纳才、以才引才、柔性引才等方式,拓宽引才渠道。同时着力推进三项重点工作:构建人才考核评价新体系、深化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以及切实解决人才关心关切问题。
  今年以来,学校人才引进质量不断“向优”。985、211等“双一流”高校博士占比74.3%,同比增长18.6%。同时,师资队伍建设也不断“向好”。学校持续推进“两工程、六计划”,即领军人才聚英工程、青年人才托举工程和应用型师资队伍建设六大计划,着力打造具有闽院特色的人才“头雁矩阵”。教师赴行业企业实践同比增长47.1%。
  深化教学改革 争创一流高校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在国家级奖项上实现新突破,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4项,其中主持1项、参与3项;荣获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1项;获国家级一流课程1门。获批福建省第二批现代产业学院1个、福建省教育教学改革项目12项,推荐27门课程参评省级一流课程。
  在教学质量方面,学校坚持以提升专业建设水平为核心,持续开展专业动态调整,不断优化专业结构与布局;坚持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坚持以规范实践教学管理为抓手,集中做好实践教学专项整治,深度推进产教融合协同育人;坚持以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为根本,强化教学管理顶层设计,优化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建设。
  明确“做大做强工科,做优做特人文社科,做精做专师范,做实理科,全面强化应用导向”的发展思路,加快新工科新文科布局。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学校聚焦省市重点产业链,以集群思维布局并调整优化专业,加快新工科新文科布局。新增机器人工程等2个新专业,专业总数达到63个;开展各级一流专业、产业学院建设检查,组织8个国家级、13个省级一流专业开展现场答辩,组织5个专业开展工程认证申请,重点挖掘打造专业建设特色与成效,专业结构和建设水平进一步提升。
  与此同时,学校制订 《闽江学院微专业和模块课程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学科融合,并出台 《关于推进“五育闽院”建设工作的实施意见》,推动人才培养综合改革。目前,学校开设有3个创新实验班、10个辅修专业、1个兴业数字金融人才定制班;扩大校际交流生合作,面向东华大学、厦门大学等8所高校派遣102名学生开展交换学习。学校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为突破,丰富人才培养模式,打造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创新实践教育 培养应用型人才围绕“宽基础、重实践、强适应、敢担当”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需求,紧密结合学校学科专业特色,扎实开展大学生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培养教育。
  建成工程训练中心,持续提升应用型办学条件。目前,包括五轴数控加工中心、工业机器人综合训练单元、高精度3D轮廓测量仪、柔性制造系统等设备总值超过3500万元的高质量实践教学设备已投入使用,进一步构建理论实践融通、学科专业交叉、校企协同创新的综合性育人平台。
  积极推进实践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结合。通过举办首届工程训练夏令营,邀请行业企业导师开展系统的工程实践训练,使学生获得对机械、电子、信息、管理等专业技术在工程应用中的感性认识和体验,不断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综合工程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和创新能力。
  以创新创业教育推动产教融合。围绕“一专业一竞赛”的工作思路,组织学生积极参加各类学科竞赛,不断提升大学生创新创业创造实践能力和水平。学生在第三届全国大学生高分子材料实验实践大赛和创新创业大赛中分别荣获一等奖和银奖;在第九届福建省“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斩获10金13银22铜,各项成绩再创历史新高。践行为民服务宗旨 提高后勤保障能力在后勤管理方面,学校围绕食堂建设改造、学校医疗自主运营管理、重点基建项目建设等问题,先后在大学城高校中开展调查研究,学习兄弟院校食堂在基础设施建设、运营管理、日常供餐保障等方面的经验做法;邀请省级三甲医院来校就院方为学校建立急诊绿色通道、开展医疗业务帮扶、开辟急重症就诊绿色通道等优质医疗服务项目进行磋商;与施工方就校内多处施工进程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多次召开碰头会进行现场协调解决。
  在做好餐饮服务保障上,学校提高食堂准入门槛,丰富供餐形式;建立食安体系,完善食安监管;秉持公益性质,稳菜价惠民生。在提升医疗保障服务上,学校进一步建立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着力提升医护人员业务水平,并加强校院之间业务合作。在加快基建项目建设上,紧紧围绕学校一流应用型大学的建设目标,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充分做好统筹协调,加强项目督办落实。在提升校园环境美化上,进一步加大校园楼宇整治修缮的力度,改善师生居住生活环境,完善校园绿地养护管理标准和操作规范,发挥环境育人功能,增强师生同校园环境的互动性。在提升人员素质水平上,持之以恒地强化制度建设,加强培训与学习,提升服务质量,提高团队凝聚力。
  下一步,闽江学院党委将以此次主题教育为新的起点,把开展主题教育作为锤炼党性、筑牢忠诚的政治之训,作为武装头脑、凝心铸魂的理论之训,作为破解难题、推动发展的实践之训,作为自我革命、纯洁队伍的作风之训,进一步巩固和拓展主题教育成效,切实把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转化为坚定理想、锤炼党性和指导实践、推动工作的强大动力,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快推进一流应用型大学建设。
  真心实意、脚踏实地建设师生满意的闽院,我们一直没有停下奋斗的脚步。(综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