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奔赴:伟大时代与青年个人
百年前,中国青年以满腔热血开辟伟大功业;百年后,中国青年以奋斗之姿担当复兴使命。成长在这个伟大的时代,我深刻感到:时代造就青年,青年也应不负时代。
伟大时代照亮青春理想
伟大时代给青春以成长沃土, 赋理想以光荣意义。 我们新时代青年生逢盛世,拥有充实的物质条件、 更加平等的教育机会、 更加广阔的人生舞台,青春理想理应绚丽多彩。 曾经,我的理想总是情随事迁,飘忽不定,我曾认为理想应是仗剑走天涯的豪情阔步,是名校毕业后的前程似锦。 后来,我看到无数青年在疫情防控人民防线众志成城、奋勇争先,32 万余支青年突击队、550 余万名青年奋战在抗疫第一线; 我看到青年干部在脱贫攻坚最基层不畏艰难、甘于奉献,黄文秀、吴应谱、樊贞子等一批优秀青年的生命定格在了脱贫攻坚的伟大征程中;我看到青年战士在祖国边疆前赴后继,不畏牺牲,践行了“清澈的爱,只为中国”的铮铮誓言。 他们的理想也许不同,但殊途同归的是把个人理想与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交织在一起, 并且为之奋斗。 在云南南涧支教的一年时间里,学生们的进步和欢声笑语使我感到了奉献带来的充实和意义,逐渐使我对青春理想的认识有了彻底的转变,我坚定地认为: 青春理想是理想信念坚定地上下求索;是与祖国共奋进的人生追求;是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的深厚情感。
伟大时代呼唤青春力量
民族复兴需要青年担当,时代发展依靠青春力量。 在党的二十大上, 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伟大号召——“广大青年要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立志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我们新时代青年虽生逢盛世,但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斯人”的时代使命,唯有紧跟时代步伐砥砺前行,团结一致奉献青春力量。
一年的支教工作使我深刻感受到青年个人的力量并不渺小,汇聚起来就是推动时代车轮滚滚向前的磅礴伟力。 这一年时间里,支教团 7 人一共担任了初中数学、地理等 11 门课程,教学层次覆盖 50个班 2100 余名学生;我们以书信为载体搭建“河南理工大学——服务地”青年学生交流平台,借助更多优秀青年的力量提升育人效果;我们凝聚各方力量助力公益事业,为乡村小学、留守儿童带来物质支持;我们到乡村小学开展文艺支教,为乡村小学的孩子们带来知识和欢乐...
同年,来自五湖四海各高校的研究生支教团志愿者 2832 名,西部计划志愿者 3.67 万名。 2003 年以来,50 余万名西部计划志愿者前后接力。 这一青年群体逐梦西部广阔天地,吹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的青春号角,涌现出无数感人事迹、先进榜样,为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各方面事业贡献出青春力量!
有为青年担当复兴使命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使命。1957 年 11 月,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发表著名讲话——“世界是你们的,也是我们的,但是归根结底是你们的。 你们青年人朝气蓬勃,正在兴旺时期,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 希望寄托在你们身上。 ”放眼新时代,无数有为青年在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科技创新等领域,在各行各业担当重任。何为有为青年?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徐川曾在人民日报发文谈到:“既要有‘小德川流’,丰富内在修养;也要能‘大德敦化’,胸怀世界和未来。 ”这句话直接点明“以德为先”对青年发展的基础性,“德才兼备”对青年担当复兴使命的重要性。
具体到青年个人,我们应做到崇德向善,立报国志,做奉献事,以“严于律己,宽以待人”的胸怀为人,以“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处事;我们应坚定政治立场,自觉做到“两个维护”,面对社会存在的一些问题, 多从如何解决问题的角度去思考,而非指责和抱怨;我们应树立崇高理想,以实际行动把个人理想融入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去,将个人奋斗汇入到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关心人民、国家和世界;我们应坚持永久奋斗,把学习作为首要任务,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态度在学习和工作中学知识、长才干、练本领,不断增强肩负重任的能力和信心。
相信在党的领导下,无论现在、还是未来,中国青年都必将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 中国青年将不负时代,不负党和人民的期望,在青春的赛道上跑出当代青年的最好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