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的这边是家乡,山的那边是远方。 ”谈起刘十六的童年, 她总说道:“记忆中带着山的青翠,溪的清澈。 ”

刘十六小时候住在山的这边, 和她的外婆一起。

她的外公在她不记事时便去世了。 后来她听外婆说起来时, 她才知道外公是拉着外婆的手留恋着人间走的。 可惜的是刘十六并没有抓到记忆的痕迹, 每次只能看着外婆坐在大树下的摇椅上叹息。

就这样外婆一个人带着刘十六走过了十几年的时光。 外婆牵着她踏过村庄的石板路,背着她穿过清澈的溪流,陪着她望向山的那边。

刘十六追随着记忆的步伐想到盛夏。山里盛夏虽炎热但也清爽。 刘十六记得在属于她们的小小院落里, 夏天的记忆有一种薄荷味道。

每当太阳下山之际, 外婆就会站在小院门口喊道:“十六,回家吃饭喽。 ”夏季燥热时刘十六总是食欲不振, 这时吃饭的木桌子上总会出现薄荷茶,是外婆味道的薄荷茶。 在以后的时光里,不论刘十六如何尝试,再也没有外婆的味道了。

刘十六最喜欢在盛夏时坐在树底下和外婆一起摇大蒲扇,她会问外婆许多问题。

“今天有西瓜可以吃吗? 西瓜籽在肚子里会发芽吗? 云怎么比山还高啊? 山的那边有爸爸妈妈吗? ”

每一次对话的结尾刘十六总是说:“外婆,这里好无聊。 我想爸爸妈妈了,我想去山的那边。 ”

外婆每次都摇着大蒲扇微微摇摇头, 之后和她一起望向山的那边。

终于,山的记忆消退了,刘十六的爸爸妈妈来接她了。

走出了大山的刘十六惊叹于外界的丰富多彩,在繁华的城市中她不断沉醉其中,渐渐忘却了山的颜色。

外婆的身体一年不如一年, 最后一次外婆跨越大山来见刘十六时,正是刘十六叛逆的年龄。 外婆想带刘十六回家看看, 但刘十六却不愿回到她觉得无趣的山。

刘十六说:“没网也没空调,我怎么住! 反正我不回去! 我不想回去山里! ”她的爸爸妈妈却想到了外婆的身体,不可置否地说:“必须回去,收拾东西。 ”

再次回到山这边, 记忆中的美好好像在刘十六的脑海里蒙上了一层雾气。 万物都变成了灰蒙蒙的颜色。 刘十六只在抱怨中越发蛮不讲理。

记得那天晨曦刚刚破晓, 外婆踏着露珠向早市走去。 只见外婆挑了许久,选中了一只丰满肥硕的母鸡,念叨着:“可得给娃娃好好补补身体。 ”

香味伴着时间飘满了整个院落。 炖了许久的鸡汤泛着晶莹的颜色,好像一颗颗珍珠飘在碗上。外婆端了一碗汤,垫上一片棉布,走向了刘十六的房间。 外婆的手粗糙得像是大地的裂痕,血管像是苍老的树根。 就是这么一双手却抱着碗颤颤巍巍地伸到刘十六面前。

刘十六却一把打翻说:“我到底什么时候回去?我不想喝鸡汤,我想要手机!你知道网络吗?我要的是网络! ”随后刘十六便从床上跳下,跑出院落的木门。 只留下外婆弯曲的脊背和含泪的眼眶。

外婆踱着步子,在路上走了一遍又一遍。 中午的烈阳晒在外婆的背上,汗水浸湿了衣衫,外婆还在一声一声地喊:“十六,回家了,外婆不逼你留这了,回去吧,回去吧。 ”山的记忆又一次消退了, 刘十六回到了她的城市。

城市喧嚣不断, 刘十六记忆中的山变成了一座座高楼, 记忆中的溪变成了一条条车流。 渐渐地,刘十六长大了,越来越繁忙的学业像是千万斤巨石一样压着她奔跑。 作业像雪花一样纷纷扬扬地洒下, 成绩像是一圈鲜红的栅栏一样将刘十六困在迷茫里。

夜很宁静, 但沿着窗户向外看去依旧灯火通明。 刘十六坐在书桌前,手中的笔停滞在试卷上, 厚重的笔墨晕染开来, 像是肆意生长的霉菌。 一阵风吹过,刘十六想到了山上的野果,想到了溪里的鱼虾,也想到了外婆的薄荷茶,当然也有外婆的鸡汤。 最后一次外婆站在路边望着她离开的身影渐渐清晰了, 刘十六放下笔遮住脸沉默了许久。 她觉得她该回去了,她想回到山的那边了。

刘十六准备暑假一个假期回去的, 但比暑假来的更快的是一声刺耳的铃声。

外婆来消息了,电话里的亲戚说:“快回来吧,不行了。 ”

刘十六坐在回去的车上时,看着山,想着山。路上的树都变成了残影,风也在耳边呼啸。 铃声再一次响起,打断了刘十六脑海中四处飞散的回忆。

外婆走了。刘十六到家乡的时候,望着忙来忙去的亲戚,她却迟迟不敢进去看看外婆最后的样子。 她恍惚间走出了院落,看到石板路变了模样,变成了水泥地。 清澈的小溪也因为山区开发变了颜色,飞扬的尘土打破了村落的宁静。 外婆永远停在了这一天。

刘十六望着山,喃喃道:“我回来了,外婆,可你去哪里了? 山去哪里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