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何以作为
——以《郑州大学报》为例
[摘要]随着科技日新月异的发展,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方式飞速变化。在媒体融合的大潮流下,如何顺势而为,主动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是关乎高校校报生死存亡的重要课题。融媒体时代,高校校报要积极拥抱新媒体,寻求有所作为的方式方法,《郑州大学报》也一直在探索的路上。本文以《郑州大学报》为例,通过分析实例,来探索研究增强校报影响力的发展策略和有效路径。
[关键词]融媒体 高校校报 发展策略 [中图分类号] G23 [文献标识码] A
在经历“寒冬论”“消亡论”和“拐点论”后,各家报纸纷纷进行转型升级,实行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发展,如《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南方都市报》《大河报》等,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然而,纵览全国各大高校的校报,仍以报纸形式为主。校报的出版周期长、版面有限等特点,很大程度上制约了传播力、影响力。在媒体融合的大潮流下,校报需要综合考虑在当下时代环境中,自身发展以及与新媒体相互作用的关系,以提高其传播力、影响力。
顺应时代潮流,做好校报改版
《郑州大学报》创刊以来,对标《人民日报》《河南日报》等各大党报,与时俱进、不断革新。2019年1月1日,《人民日报》实行新一轮改版,并在头版《致读者》中表示此次改版是“顺应新闻传播方式新变化、媒体融合发展新趋势做出的重要调整”,是“人民日报奋进新时代、实现高质量 发展的重大举措”。紧接着,全国掀起了一股报纸改版风潮,《经济日报》《工人日报》《中国妇女报》等多家报纸进行改版。为顺应发展趋势,《郑州大学报》于2020年1月1日 实行改版,并进行了以下改革:
1.定位精品化
在校园媒体中,校报权威性、公信力等自身优势依然 存在,精品化“战略”是非常重要的选择。《郑州大学报》化“危”为“机”,把“纸媒”变“质媒”,定位为“打造一张新时代精品校报”,将优质内容作为打造影响力的核心,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 学习宣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个首要任务,紧紧围绕建设一流大学这一奋斗目标来办报。
2.内容质量化
针对“碎”和“浅”等新媒体的痛点,实施质量提升计划。围绕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与创新、国际交流合作等学校中心工作做好宣传。如“郑大故事”栏目宣传学校涌现出来的典型人物和先进事迹,“战疫英雄”专栏弘扬抗疫奉献精神,展现师生责任与担当。郑大校报坚持策划优先、内容为王,推出了一批有力度、有温度、有深度的作品,展示办学成果、发展成就和师生风采,立体展现学校厚重、活力、开放的一流大学形象。
3.版面清晰化
改版的《郑州大学报》注重布局。一版为要闻版,突出重大、重要;二版为新闻版,突出热点、全面;三版为校园 文化版,突出深度、鲜活;四版为副刊,突出品味、丰富。这四个版面涵盖学校的方方面面,以服务学校中心工作和重点工作为抓手,大力宣传学校一流大学建设成就和师生精神面貌。
4.视觉美感化
全部版面实现彩色印刷,这是《郑州大学报》历史上第一次实现全彩印刷。同时,注意采用高清原图,强调视觉冲击力,改版后的《郑州大学报》色彩丰富、图文并茂,让人耳目一新。
做好新媒体建设,提升融合竞争力
时效性弱已成为校报的致命弱点。克服这一缺点,是增强校报影响力至关重要的一环。在媒介融合的大环境之下,校报要注意将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优势相结合,借助新媒介进行高质量、高效率传播,力争在媒体融合大潮中不落伍。
1.线上线下并行,让信息随处可见
网络阅读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大学校园亦是如此。目前,《郑州大学报》推进线上、线下融合,开办校报微信,推 出多媒体手机报等。“郑州大学报”微信上设置“一周要闻速览”“一流大学建设论坛”“一流建设进行时”等栏目。自2020年3月20日创建,已发布500多篇文章。推出多媒体手机电子报,电子报具有电脑端和手机端两个阅读界面,实现快速高效、“原汁原味”地将报纸展现给读者,扩大了发行的覆盖面和传播范围。
2.增强校媒平台联动,促进校媒融合发展
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是迭代关系,是此长彼长、优势互补的,要让校媒充分联动,打造校媒融媒体矩阵。目前各大高校均有校园网、校电视台、校官方微博、校官方微信 公众号等平台。如郑州大学官方微博粉丝近70万,官方微信粉丝37万人,官方抖音、快手账号粉丝均37万余人。校报 作为校媒诸多平台之一,要与各媒介平台进行信息资源合作与共享。“郑州大学报”微信号与郑州大学官方微信、微博、今日头条号等积极联动,每期校报纸质版版面图都在微博上刊发,很多优秀文章通过校园官微、头条、抖音等途径传播。多媒体平台之间互为补充、互相融合,打造全方位、立体化的校园媒体,牢牢把握舆论宣传主阵地。
做好发行改革,扩大发行范围和影响面
纸质版校报要持续发展,保持既有优势,充分发挥校报作为校园宣传阵地的重要功能,就要不断地拓展发行渠道,进行发行创新。校报发行与社会报相比非常独特。它不具有营利性,主要是免费赠阅;它针对性强,只是面对师生;它发行面窄,面对校园,不需进行受众分类。为此,针对学校现实,《郑州大学报》采取了以下发行方式:上门发行、设点发行和邮寄发行。
1.上门发行
对校领导和部门办公室,第一时间把报纸送达。同时,也对学生宿舍开展上门发行服务,敲门发行。在上门送报的过程中,与各单位保持联络,与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积极沟通,听取他们对校报的意见建议。同时,也体现了校报送报到家、服务到家的意识。校报合订本采用敲门发行的方法送给学校各职能部门以及基层单位合订本。工作人员上门送报的服务诚意、校报不可随意更改的真实感以及作为史料查阅的历史感,让读者的信任程度增加。
2.设点发行
在一些师生必经地放置报架,自助取阅。这种方式具有方便受众、尊重选择的优点。《郑州大学报》的发行最 早主要是分发到学生宿舍。为了扩大影响,发行推行“六进”,即进办公楼、实验室、学生宿舍、教学楼、图书馆、基层各院系。目前,在各学院、图书馆等公共区域或人流量较 大的地方,如各楼层电梯旁、各学院门口、教学楼出入口等放置报架,让师生自助取阅。师生们反馈,在学校各处都能取阅校报方便多了,校报在师生心中的影响力逐渐增加。通时,要做好数据动态监测,取阅量多的及时补足,取阅量小的及时调整报架放置地点。
3.邮寄发行、阅览发行等多种方式灵活辅助
《郑州大学报》的发行对象不只与各兄弟高校,还向学校优质生源基地邮寄,各地高中的教师和学生也能看到校报。校报发行不仅考虑本校师生的数量,还要兼顾兄弟高校、招生分布、校友等,扩大地域、人群、内容的覆盖面。
结语
从《郑州大学报》的实践经验来看,高校校报积极应对传播环境变化,不断完善信息化建设,通过校媒平台之间的积极联动,是不断提升校报影响力的有效途径。校报要适应新媒体发展,主动借助新媒体传播优势,坚持平台融合发展,有效整合资源、勇于创新,在增强一体化效能中提升校报影响力。近年来,《郑州大学报》主动求变,努力打造集厚重、学术、开放、活力于一身的大学名片,全面 提升了学校美誉度和影响力,为一流大学建设作出了积极 贡献。与此同时,校报工作者应坚持校媒理想,用时代的眼光谋发展,正确认识面临的机遇和挑战,稳中求进、守正创新、融通贯通,从理念、内容、手段、体制机制等方面全方位创新,开拓校报发展新局面,为高校发展建设、人才培养作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