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游红旗渠
秋游红旗渠
陡峻的峭壁间、太行山腰畔,一条波光粼粼的“丝带”奇迹般盘旋其间——这,就是红旗渠。
久闻其大名,趁着“十一黄金周”的东风,终于如愿前往。
进入青年洞景区,脚下是高悬的太行山。向左侧看,是远处延绵逶迤的太行山脉,翠色青青;向右侧看,则是缓缓流淌的渠水,水深不见底。偶有几只鸟儿跃上枝头卖弄歌喉,我猜它们也被步道旁柿子树果子的香甜吸引。站上观景台,深吸一口山林的清新空气,舒活舒活筋骨,只觉天地开阔,真是美哉!
愈走,愈发觉前方的路变窄了,两人并肩而行也变得困难。前方步道出现了拥堵,人头攒动。我不由得慢了下来,暂且忽视掉眼前的人群,试图转过头用眼神和渠水对话。我终于想起她那简短却形象的别名:“人工天河”!
我脚下所踩的路已是今人修缮过的,却仍艰险万分。难以想象,60余年前的林县人民是怎样怀着一腔热忱,带着家里的铁镢、铁锹、小推车走上工地,靠一锤、一钎、一双手,苦干10个春秋,在万仞壁立、千峰如削的太行山上斩断山头、架设渡槽、凿通隧洞,建成这1500公里的红旗渠。
今天,石壁上雕刻着的人像是10万英雄儿女的缩影。坚毅的面庞令人肃然起敬,炯炯有神的双眼闪烁着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跋涉至青年洞,在导游讲解下,我终于知道它名字的来历:在红旗渠总干渠的咽喉工程之一、建设最艰巨的地段,300名青年被从全县民工中选拔出作为突击队,参与凿洞的突击任务。他们那时也风华正茂、青春飞扬,在党的领导下,主动投身到家乡的建设中,实在是可亲可敬。
离开的路上,我与初到红旗渠的心境已然不同了。她不仅是一幅大气磅礴的山水画卷,更是一首象征林州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时代赞歌。我知道,在她的美丽背后还有如此多满腔热忱的人民。
十月初,天微凉。雄壮美奇的太行山即将换上新装。再过小半个月,枫叶定会红胜火,烟烟霞霞。不难想象满山层林尽染会是多么绮丽的秋日风光。我在初秋的山林间,仿佛隔着时空与一个个敢于担当、顶天立地的灵魂对话。走过了红旗渠,敬意留在心中,和暖阳交织成美好的回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