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重要性
清人姚文田撰写的《堂联》指出:“世上几百年旧家,无非积德;天下第一件好事,还是读书。”意思也就是劝大家吃苦耐劳、读书执礼、 积德行善。从古至今,很多家风家训都在劝自己的孩子“读书传家”。如果我们愿意去追求一种有意义、有品味、有境界的生活,读书就是最重要、最有效、最便捷的方法。
《论语》里有这样一个情节:子路使子羔为费宰。子曰:“贼夫人之子。”子路曰:“有民人焉,有社稷焉。何必读书,然后为学?”子曰:“是故恶夫佞者。”意思是子羔还没有上完学,就被子路举荐去做费宰。费是一个地名,费宰就是这个地方的长官,相当于我们现在所讲的一个县的县长了。孔子说:“你这是在害他!” 孔子认为学业未成会误事误人,所以他认为子羔尚未完成学业就去做官,无异于害他。
从这个故事我们明白,学业有成才能去做事情。即“成大事者,必先读书”。读书对人的影响是很大的。余秋雨说过:“读书的最大理由,是摆脱平庸。”读一本好书,甚至可以影响一个人的一生,贯穿我们的生命。
读书能够使人明白事理。人生短暂而世界无涯。人类文明几千年积累的精神财富,都保存在书里。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和困惑,前人多有解答。宋代大儒朱熹说:之所以要读书,是因为我们“未曾经历见得许多”,前人“经历见得许多”,写在书上给人看,所以我们今天读书就是要“见得许多道理”。就像《荀子》的名篇《劝学》里说的:“终日而思,不如须臾之所学。”通过读书借鉴前人的经验,消化他们的总结,就等于节约我们的时间,延长和丰富自己的生命。
读书能够使人修养身心。在我国,读书总是和美德联系在一起的,或者说读书就是为了培育美德。有美好的德性,才能有美好的生活。常言道:“江山易改,禀性难移。”人的本性各不相同,有善有恶,有贤有愚,本是天生,难以改变。但是通过后天的学习,则能够超越原本的素质,克服自身缺陷,成就完美人格。这就是古人常说的“变化气质”,是人生修养的最高境界。曾国藩家书里说:“惟读书可以变化气质。”苏轼的名句“腹有诗书气自华”,说的都是这个道理。
读书能够使人改变命运。无论古代还是现代,选拔人才的主要标准大都是和读书相关的。因为读书最能够充分展示一个人的知识储备、学习能力和勤奋程度,这在任何时代都是最被重视的素质。古人言:“山瘦栽松柏,家贫子读书。”历经一千二百年历史的科举制度,为普通民众,尤其是寒门子弟提供了不依靠血统、财富和权势的相对公平的社会流动机制,并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中国崇尚读书的优良传统。这一点,不是范进中举和孔乙己写“茴”字的讽刺故事所能抹杀的。在今天,读书依然是我们改变命运的最佳途径。
神舟十六号的发射成功,让我们认识了载荷专家桂海潮。他出生在云南施甸县姚关镇一个小山村,父母都是农民,一个普普通通的农家子弟却是县城高考理科状元、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本硕博连读,海外读完博士后,31岁成为博导,而后成了北航的教授。现在,他又圆梦太空,成为我国第一个登上太空的载荷专家。这个励志故事告诉我们,读书真的可以改变命运。
希望广大的青年学子,眼中有光,心中有梦,发奋学习。我们相信无论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如何,只要肯付出努力,就能够走向成功的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