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圆满落幕,华水学子有话说


2023 年 11 月 4 日至 5 日, 一场盛大的学术盛宴——2023 中国水利学术大会在我校隆重举行。 作为我国水利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最持久的学术盛会,此次大会犹如一座璀璨的灯塔,引领着无数水利学者们共同探寻中国水利的未来。 在这次大会上,群星闪耀,众多水利学界的泰斗和后起之秀齐聚一堂,他们以独特的视角和深邃的思考,共同揭示水利领域的奥秘和最新研究成果。 那些激荡人心的观点和见解,透过深入的学术交流与分享,犹如一道道灵光闪现,让我们对水利事业的未来充满了信心和期待。

华水学子们热情洋溢地参与到这场学术盛宴中, 他们带着对知识的渴望和对未来的憧憬,近距离感受着中国水利的脉搏。 而这场学术盛会,也为他们提供了一个极佳的学习和交流平台,让他们得以在知识的海洋中畅游,与同龄人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孙奕童水利学院 2022 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智慧水利)

今天在现场聆听了 2023 中国水利学术大会的“智慧水利·数字孪生”分会场的讲座后,我对智慧水利的理解变得更加清晰,同时也有了新的体会。

首先让我印象深刻的是来自水利部信息中心的蔡阳主任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实践与思考”中所提到的网络安全问题,让我重新审视并深入理解数字孪生水利建设的另一面。 在数字孪生水利建设中,将会产生海量的数据,并高度依赖于自动化控制系统。 因此,网络安全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我们必须严格防止数据的盗用和泄露,同时也要防止对自动化控制系统的任何形式的破坏。 这让我更进一步地认识到,凡事都有两面性,数字孪生水利建设要真正取得成效,不仅仅要重视建设,更要重视运行维护管理,才能做到可持续发展。

一个行业的进步,印刻着青年的足迹;一个行业的未来,寄望于青年的努力。 处在智慧水利建设的关键时期,我们有责任建设更加美丽的中国、更加智慧的工程。 纵使未来道阻且长,也当笃志前行,何惧长路漫漫。 创新正是作为新青年的我们最拿手的利刃,冲破桎梏,走向世界,我相信生逢盛世的我们终将创造一个更美好的盛世年华!

方淇正水利学院 2022 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智慧水利)

本次学术大会是我国水利学界规模最大、综合性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学术盛会,能够参与此次盛会,我感到非常荣幸和激动。 通过这次参会,我收获颇丰,不仅拓宽了视野,还了解了最新的学术动态和研究成果。 感谢学校为我们提供了这个宝贵的参会机会。

首先,本次大会汇聚了众多水利领域的专家学者,包括来自各大水利强校的教授和院士,以及来自各个企业单位的专家和领导,参会人员阵容强大,具有极高的代表性和广泛性。 其次,本次大会的内容相当充实且深入,不仅有对我国未来水利建设的发展分析,更有国家水利战略方面的专业分析解读。 也通过网络查找了会议过程中一些我还没有接触过的专业术语,比如 Shapley 方法,它是一种用于计算合作博弈中合作伙伴的贡献度的方法,可以帮助我们确定每个合作伙伴在合作中所贡献的价值,从而公平地分配合作收益,以更好地团结各个单位共同治理好我们的黄河;还有异重流原理,其是指利用不同密度的物质在水流中的不同沉降速度,将其中的较重物质沉降至底部,以达到分离的目的,小浪底工程就很好地利用了这一原理。

作为一名智慧水利专业的学生,我也深深感受到了数字技术发展对于水利行业的远大影响,正如李国英部长在会上讲到的“需求牵引、应用至上、数字赋能、提升能力”总体要求,智慧水利工程要充分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水利决策管理提供前瞻性、科学性、精准性、安全性支持。

刘芑钰水利学院 2020 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本次大会聚焦“强化科学技术创新,支撑国家水网建设”这一主题开展学术交流。 其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中国工程院钮新强院士所作的题为“国家水网与区域水网构建的若干问题探讨”的报告。 钮院士对国家骨干水网构建的认识和国家水网构建需深入研究的问题的阐述,让我受益匪浅,也理解了国家水网建设的重大意义。

特别感谢学校给予我们这样好的机会。 通过此次大会听取各位专家的报告,我增长了见识,丰富了经历,也更加坚定了我将要努力的方向。 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水网建设起来, 会是中华民族在治水历程中又一个世纪画卷, 会载入千秋史册。 ”作为青年学生,我们更应注重对专业基础知识的掌握,通过深入学习不断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 同时,我们还需关注水利领域的前沿动态,了解最新的科研项目成果。 通过这种方式,为水利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文杰水利学院 2020 级水利水电工程专业

此次大会中,我参与了“水圈与流域水安全”分会场的活动,主要目的是观摩学习这场以“洪涝灾害与流域水安全”为主题的学术报告。 通过参与此次活动,我深入了解了洪涝灾害对流域水安全的影响以及应对措施等方面的知识,也领略了专家学者们的精彩演讲和深入探讨,受益匪浅。

我校学术副校长刘俊国教授向大家介绍了“水圈与流域水安全”的前沿信息,科学讲述了水圈的循环规律及变化条件下的区域响应机理和突破适应气候变化的水资源利用和水灾害防御的核心关键技术等知识。 这个主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我不禁回想起曾经亲身经历的特大暴雨灾害,那是一场因极端暴雨导致严重城市内涝、河流洪水、山洪滑坡等多灾并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的特大自然灾害。当时的景象,我至今都历历在目。在全球变暖的影响下,暴雨、热浪等极端水文气象事件的时空演变格局发生明显变异,导致洪旱灾害在区域乃至全球范围内愈加频繁,给人们生产生活造成重要影响,给生命及财产带来重大损失。 因此研究“水圈与流域水安全”意义重大。

此次报告会,通过各位专家们的讲解,我更加坚定了科学研究的方向和信心,同时,身为水利学院的一分子,我感到由衷的自豪与骄傲。

孔祥欢水资源学院 2020 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汪胡桢)

随着水利工程的日益增多,标准的重要性也随之提高。 标准在水利工程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它不仅对水利工程的设计、建设和运营提出明确要求,而且在水资源管理方面提供了引导。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数字化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主要趋势之一。 在数字化时代,各行各业都在不断推出新的数字化服务,以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 而在水利工程领域,数字孪生流域便得到了快速发展。 数字孪生流域是数字孪生技术与水融合的新的发展路径,是数字流域、智慧水利发展的更高层级,将信息空间上构建的水利虚拟映像叠加在水利物理空间上,重塑水利基础设施,形成虚实结合、孪生互动的水利发展新动态。

“标准化”与“数字化”结合,这便是分会场十三的会议主题:“数字时代的标准化”。 通过这场学术报告,我了解到,在当今数字时代的标准化建设进程中,工程建设标准数字化迎来了新进展新趋势。 在国际方面,水利标准国家化的数字赋能引发了广泛关注与思考。 另外,在数字孪生流域标准体系研究、标准数字化发展研究及水利标准数字化思考、数字孪生流域防洪数据底板实施技术标准探讨、国家水网工程领域技术标准验证思考等方面的报告也使我受益颇丰。

蒋玉琪水资源学院 2021 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本周末,我校举办了盛大的 2023 中国水利学术大会,作为一名华水学子,我有幸参加了这场盛大的学术盛宴。 这次大会让我深刻感受到了水利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也让我对未来自己以及水利事业的发展有了清晰的认知。 大会可谓是精彩纷呈,众多水利学术领域权威人士和水利行业精英进行学术汇报,他们的研究成果丰硕,学术造诣深厚,为我们带来了一场无与伦比的盛会。

首先,我对水利专家们的专业知识和深入见解深感敬佩。 来自各大名校以及各种工作单位的水利专家们, 从不同的角度分析了当前我国水利面临的挑战和问题,提出了一系列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案。 他们的汇报充满了智慧和热情,让我对水利工作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其次,本次大会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十五个会场的专家学者的精彩演讲,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大会形式,让我们以及众多的参会者能够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水利工作,同时也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学习和交流的平台。

作为一名华水学子,更作为一名水利事业接班人,我深刻认识到水利事业的发展不会止步于当下,它将继续蓬勃发展。 只要我们继续努力,水利学科一定能够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

杨润霖水资源学院 2022 级水文与水资源工程专业

大会期间,我有幸聆听了几位专家的演讲报告,深受启发:首先,水利部总规划师吴文庆详细介绍了他对构建国家水网的思考。 他指出,必须坚持系统观念推进国家水网建设,必须完善水网建设管理和运行管护机制,必须把生态文明观念贯穿水网建设管理全过程,必须深入研究水网工程建设重大技术问题,必须建立水网精准化管控体系,以此来推动国家水网的建设。

其次,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祖雷鸣分享了推动新阶段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的对策、实践和展望。 他介绍了黄河流域面临的威胁、矛盾、问题、短板、弱项,以此来推动黄河流域水利高质量发展,为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提供流域水安全保障,让黄河成为造福人民的幸福河的目标,坚持问题导向、效应导向,攻坚克难破瓶颈、埋头苦干解难题,全面增强黄河保护治理效能。

此外,中国工程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张建云,长江设计集团有限公司原董事长、中国工程院院士钮新强,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总工程师、中国工程院院士胡亚安,这三位院士从国家水网构建、白鹤滩水电站泄洪消能关键技术、缺水型河流生态修复三个方面分别进行了汇报。 专家们从法律、规章制度和政府政策的角度出发,深入探讨了各自领域的研究成果与思考,为广大学者提供了宝贵的思路和指导。 这些详尽的介绍将有效地解决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并为水利事业的稳健发展提供有力支持。

通过参加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我深刻认识到水利工程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 同时,我也看到了中国水利行业所面临的挑战,包括水资源利用的可持续性、技术创新和政策法规的有效实施等。 只有通过加强水资源管理、推进技术创新和完善法规政策,才能实现水利事业的长远发展。

吕书志测绘与地理信息学院 2021 级测绘工程专业

今天, 我有幸参与了一场与我们测绘学科紧密相关的分会场———“水利遥感”,了解了遥感技术的发展以及遥感大数据在水旱灾害监测中的应用。在报告会上, 张会老师的报告———《基于社交媒体数据与遥感影像的城市洪涝信息挖掘》使我印象十分深刻。 她讲述了一种有别于 SAR 提取数据的新颖数据提取方法, 这种数据提取方法先是从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获取文本数据, 然后使用Python 中的 re 模块和 jieba 模块进行数据清洗, 接着进行灾情信息识别, 最后使用ArcGIS 使灾情信息可视化。通过这种方法可以与 SAR 数据实现优势互补,快速识别出洪涝灾害的主要集聚区,有助于从空间角度规划洪涝治理方案与配置救援资源。

此外我还深刻了解了遥感技术在水利工作中的重要性。 遥感技术可以快速、准确地获取水利工程的信息,实时监测水体的变化,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提供了有力的保障。 例如,遥感技术可以用于洪水的监测和预警,为防洪工作提供重要的信息。

通过聆听水利遥感方面的相关报告,我收获颇丰。 我认为,在未来的水利工作中,遥感技术将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张菲环境与市政工程学院 2022 级建筑环境与能源应用工程专业

在这次大会中,我了解到了最新的学术动态,掌握了最新的研究进展,拓宽了自己的学术视野, 受益匪浅。 专家们深入浅出的讲解让我对水生态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 姜伟老师的报告让我认识到了基于生态调度的长江流域水生生物保护实践;王海丽老师的报告使我直观便捷地获取到了高强度小水电开发生态流量调控关键技术;通过李玉英老师的报告我清楚地了解到了南水北调中线水源区水生态研究的进展。

总之,本次大会内容丰富,是一场学术的盛宴,思想的碰撞,灵感的源泉,能够有幸参与到这次大会我深感荣幸,希望以后还能够有机会参加此类学术大会。

李鑫华电子工程学院 2022 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

本次我参与了中国水利学术大会 2023 学术年会———“检验检测与计量”分会场的报告学习,此行收获良多。

在本次分会场的报告学习中,我了解到我国水利检验检测机构行业目前稳步发展,其中小微型机构占主体,同时人才素质不断提升,行业市场化是大势所趋。 然后我也从强化信息公示、规范专家选取、细化评审标准、排查“挂证”行为、开展现场评审和严格审核把关六个方面了解到 2022 年甲级质量检测评审情况。 综合以上内容,我对于重视和增强检验检测与计量的重要性、发挥和把握检验检测与计量方面的人才的重要性等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

通过参与此次大会,也引发了我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思考,利用电子信息等技术无疑会在水利、岩土、碳排放等一些交叉学科的质量检验检测与计量工作的开展中大有作为,同时对于体制机制的改善、人才素质的培养也会有重要作用。 因此,我应当坚定认真地完成本专业的学习,掌握本专业的技能技术,同时积极了解跨学科专业的发展前景。

张瑶瑶法学院 2022 级法学专业

这次近距离参与中国水利学术大会,我深感荣幸。 通过参与此次大会,我不仅了解了水利行业的前沿技术和未来发展趋势,还亲身感受到业内专家和学者们具有前瞻性的思想观念,收获颇丰。

首先,大会的主题和议题非常广泛,涵盖了水利行业的各个领域。 通过听取专家学者的精彩报告和参与相关讨论, 我对水利行业的现状和未来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其次,我对于水利行业中的一些技术应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例如,在听取关于水治理与生态修复的演讲时,我了解到水利行业正在积极探索如何将生态修复与治理相结合,以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此外,在大会期间,我作为聆听者听取了许多业内人士丰富的交流和探讨,体悟到高知识人才顶尖思维的碰撞。 通过这些谈论交流,我不仅拓宽了自己的视野,还了解到了一些新的思路和方法,对于今后的工作和学习都有很大的启示。 最后,我深刻体会到水利行业的发展需要不断地技术创新与协作。 只有通过共同努力,才能推动水利事业的持续发展。

杨慧霞公共管理学院 2022 级行政管理专业

“知水治水,树木树人”,参加水利学术大会第九分会场水利政策报告后,我深感水利政策的重要性以及它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关键作用。 在会议过程中,专家学者具体分析了我国水利政策的制定过程,包括相关调查、评估、规划和实施等方面的情况。 这些政策无论在促进水利事业的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还是在推动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丰富水利文化的时代价值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同时,我们也需要看到,水利政策制定与实施的背后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也是一代代水利工作者的无数个日日夜夜,更是我国水利事业发展进步的迫切需要。

本次学术大会不仅让我对水利政策治理机制、水资源管理政策、水文化保护的时代价值等方面有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理解,激发了我对水利政策的热爱和探索欲望,更帮助我更加深刻地了解到自身专业与水利事业发展之间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为自己今后的学习和工作方向提供了新思路。 作为一名华水人,作为一名行政管理专业学子,我深知自己肩负的使命与责任,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过程中,我将更加注重水利知识的了解与学习,保护水资源,为我国水利政策、水利事业的发展作出自己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