扎根祖国大地 发出青春之声

6月21日上午,在厦门大学2023年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上,毕业生许下“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誓言,展现厦大学子踏上新征程、建功新时代的决心和信心。他们的担当和践行,是厦门大学育人育才理念的最优诠释,也是将青春华章写在祖国大地上的最美写照。


航空航天学院 曹盛:

奔赴初心,追寻天空声音

今年就业季,曹盛的所有简历都投往了国内的航空航天院所,而北京空天技术研究所是他最终的选择。

“这既是个人兴趣,也是为了实现自我价值”,作为航空航天学院飞行器系机械专业2023届硕士毕业生,他希望继续在航空航天领域发光发热,更希望以自己所学服务国家战略。

“飞行器很酷!”——提到为什么选择航空航天,在这点上曹盛和大部分人的想法一样,但求学七年,这样的坚持背后有着更加强大的力量。

“我希望能为国家的安全发展出一份力,这是令人自豪的事业。”

坚定的信念,激励曹盛在学习和科研的道路上克服困难。为了设计兼顾工程实际和性能需求的高超声速飞行器构型,他翻阅大量文献,进行研读和总结,常常与导师和师兄讨论至深夜。曹盛一次次调整和优化模型、划分网格并计算,达到预期设计目标的同时,他也收获“实验室常驻人员”的标签。

在研究生阶段的学习和科研项目中,曹盛遇到了大大小小的挑战,他都像这样全力以赴地应对。而在一次次面对难题、解题和破题的过程中,他的科研素养也在不断提升,更积攒了许多面对未知挑战时的信心与勇气。这三年,曹盛一直在向着更理想的自己迈进。

即将踏入国家重要的科研机构,曹盛期待着去探索更加高端前沿的科学技术,不断拓宽自己知识和能力的边界。而身为一名中共党员,曹盛希望自己的积累能够在未来的航空航天科研工作中发挥作用,他将用扎实的脚步践行“让党旗飘扬在科研一线,助力国防现代化和航空航天强国建设”的誓言。

社会与人类学院 林兆琦:

牢记使命,放大乡村声音

“在亲身调研后,我才越来越理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性。”社会与人类学院社会学系2023届博士毕业生林兆琦即将入职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将自己在田野调查中积累的经验应用到工作实践中。

林兆琦对中国农村的关注萌芽于本科阶段,这也启发了她博士阶段的研究。2013年,为了完成本科学年论文,祖籍泉州的她将目光放到了故乡的茶产业上,第一次接触到“农民专业合作社”这个概念。今年,她的博士毕业论文更深入地探究了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济组织对农村治理的作用。浸润在中国乡土中,林兆琦发现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民间的其他互惠形式存在着许多积极影响,而这曾被过去的许多研究所忽略。

硕士毕业后林兆琦曾在企业的政策研究岗上工作了一段时间,这段经历给了她在求学路途中“停下来”思考的机会,使她对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敏锐。博士阶段,林兆琦更加关注政策给农民生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变化。

“农村的广阔天地里还有很多问题,而且是中国特有的、本土的问题”,林兆琦关注乡土的问题意识帮助她进入到理想的岗位,也将会伴随她未来的科研和职业道路。

她对未来的期许更多是要踏踏实实地努力,“做该做的事,读该读的书,完成应该完成的工作,好好生活。”

医学院 马风宝:

深入基层,倾听西部声音

从山的那边到海的这边求学,毕业后再回到西部,建设家乡。这份想法一直深藏于2018级本科毕业生马风宝心中。就读于医学院中医学专业,马风宝亲身体验了东西部之间的差异,更使他增强了要为西部建设贡献青春力量的使命感。再过几个月,马风宝将作为选调生前往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隆德县城关镇,为当地的基层建设添一份力。

“助人为乐”是马风宝学习和生活中的关键词。作为中医学专业的学生,马风宝深谙自己的专业能给他人带来的帮助,并不断将其转化为现实。在医院实习期间,他兢兢业业地对待每一名患者。针灸、耳贴、推拿,熟习义诊的必备技能后,学院组织的义诊报名他一次也没有落下。看到来义诊的人排起长队,马风宝说,“能帮助到他们,会让我觉得自己学有所成。”

“去西部是一个能帮助更多人的机会。”,对于将要面临的基层工作,马风宝对自己有三“点”要求。一是“耐心点”,不放过每一件“小事情”,从小事做起,积累经验,更不能因此失了耐心;二是“关注点”,多发掘群众真正关心的问题,把每一项工作落到实处;三是“更近点”,要近距离地听到群众的声音,知道他们“最真实的、最真切的想法”。

从学生到基层工作人员不仅意味着角色的转变,在马风宝心里,这更是个人经历的丰富。“去为当地人做实事,甚至帮助更多人走出来,对我来说都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外文学院 马玉娴:

植根血脉,传播中国声音

让世界更加了解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是外文学院法语专业2019级本科毕业生马玉娴一直以来的愿望。所学专业为她提供了实现路径,在接受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的培训后,马玉娴将远赴法国,担任法国初中生汉语教学的助教。

在法国,中华文化的传播情况是怎么样的?大三时,马玉娴曾在法国进行300多天的交换学习。其间,外教邀请她成为了一名汉语助教,给她提供了一个“了解真实情况”的机会。她发现,各种拼音、四个声调,让中文对法国人来说难度非常大,也给中华文化的传播带来不小的挑战。

现在,如何更好地将中国声音传向世界,成了马玉娴更为关注的问题。法语学习时掌握的发音技巧成为了她的工具之一,小时候学到的围棋、书法是她想要带入课堂的文化具象表达,中华传统文化长河中熠熠生辉的文学、艺术也是她想要融入教学内容的元素。

对于现在中华文化被“看到的一角”,马玉娴想要把它不断放大。“中华文化非常浩瀚,在不断推动它被更多人看到的过程中,我一定会尽我所能。”

将天空之声、乡村之声、西部之声、中国之声都谱写进乐章,厦大人用青春之声唱响凤凰花的歌谣,他们用自己的脚步丈量祖国的大地,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注入青春力量。

“青春建功新时代,强国有我新征程”,越来越多厦大人走向西部、基层、部队、国家重要行业、国际组织、科研院校、自主创业的广阔舞台施展才干,用自己的方式为祖国建设贡献力量,将青春之声的多重奏,融入自强奋进的主旋律,让强国的交响曲更加深入人心。

学生记者 陈杨珏 毛俊昭)

书记寄语:让青春旗帜飘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

在厦门大学2023年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就业毕业生出征仪式上,校党委书记张荣为即将前往西部、基层、部队、国家重要行业、国际组织、科研院校、自主创业的毕业生代表授予出征旗帜,希望他们扎根基层、敢闯会创,让青春旗帜飘扬在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副校长邓朝晖,校党委常委、组织部部长、统战部部长孙理为赴基层、西部、国际组织就业、自主创业、志愿服务的毕业生代表颁发就业创业奖励。

张荣还为同学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思政课。张荣指出,就业是人生旅途中的重要节点,选择什么样的职业,一定意义上就是选择了什么样的人生,就能在未来作出什么样的贡献。

张荣强调,今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开局之年,也是实施“十四五”规划承前启后的关键一年。今年的毕业生正迎来施展才干的广阔舞台。希望同学们坚守忠诚之心,树牢理想信念,将自身发展的“小逻辑”融入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大逻辑”,把干事创业、成就人生的“小时代”融入到机遇纷呈、激情燃烧的“大时代”中;坚守进取之心,彰显担当作为,时刻增强知识更新的紧迫感,不断开拓学习视野、创新思维方式,在未来的人生道路上赢得主动、赢得优势;坚守实干之心,涵养吃苦精神,在机遇面前主动出击,在困难面前迎难而上,在风险面前积极应对,向下扎根、向上生长;坚守律己之心,筑牢奋斗根基,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传承厦大先贤的崇高风骨,保持定力、勿忘心安,坦坦荡荡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同学们要牢记“强国有我,青春有为”的誓言,接过历史的接力棒,不负青春韶华,不负时代重托,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挺膺担当、奋发有为。

学校还举行了赴西部、基层、国家重要行业就业毕业生风采展。据悉,我校毕业生前往重点行业和领域就业的比例连续十年实现正增长,2022年首次突破50%。

学生工作部 丁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