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于书 见青山
简短说明
斯人已逝,唯余莽莽青山,与曾在青山中上演的传奇故事。那些传奇或许我们已经无法切身触及,但我们一定能够行于山水之间,去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绮丽,捕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 沉于书 见青山
山色葱葱,行者匆匆,这世间的过客太多,来去慌忙间,竟没来得及,见一见这青山,悟一悟这青山中的漫漫思绪。
“江流天地在,山色有无中”,那时的山在前方若隐若现,勾着人瞧;然而现在的山在心中时有时无,被人遗忘。在《到山中去》这本散文中,记录的便是被人遗忘的山色,有张晓风“拨开你一桌的资料卡,拭净你尘封的眼镜片,让我们到山中去”的呼吁;也有老舍在青城山所见的“青碧千顷”;还有沈从文所见奇迹一般的两山相逢。在这个摩登时代,许多时候并非人忽略了山,而是鳞次栉比的高楼,遮住了自然,遮住了山,莽莽山色就这般被人们所遗忘。不过,至少不要“遗忘”太久,不要让山色美景彻底离开人们的心田。
苏子曾称风月山水为“是造物者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而在大山已然承载了千百年文化的今天,“之所共适”的早就不仅在于莽莽山色,更在于那沉醉于山色之间的前人哲思而出的沉静与旷然。正如《到山中去》中,丰子恺在山中避雨时对“乐以教和”的思索;巴金在寂静的园子中,对于时光的追忆;徐志摩在山中“难得是寂寞的环境,难得是静定的心境”的感慨……沉静而旷远的大山作为自然的缩影给人们提供了一片可以独立于人群,触摸前人思绪的天地,更提供了一片充足的空间去感受无数曾在山中飘过的纷扬思绪——在那样纯净的自然中,我们与前辈们产生的感悟也是殊途同归——“造物者”的伟大与生活中虽然琐碎但似乎也乐在其中的烦恼。青山的沉静使我们思索生活,而思索之时,便是在与记忆中的大师对话。
日月弹丸,时光迭起而过之,转瞬即“物是人非”。斯人已逝,唯余莽莽青山,与曾在青山中上演的传奇故事。那些传奇或许我们已经无法切身触及,但我们一定能够行于山水之间,去感受“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绮丽,捕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闲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