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 匠 人 之 心育 时 代 新 人

———记黄淮学院青年教师陈磊磊


今年8月,我校建筑工程学院青年教师陈磊磊被河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河南省教育厅授予“河南省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2020年入职黄淮学院以来,他笔耕不辍、潜精研思,在教学和科研两条赛道上奋力前行,获评诸多荣誉,为学校事业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精耕细作的播种人

走进陈磊磊老师的办公室,原木色办公桌上的各类科研资料和教学书籍卷帙浩繁。靠近墙的一侧贴着各种颜色的便签也格外显眼,上面详细记录着各种工作提醒和教学要求。

陈磊磊认为教师是以生命影响生命,以品格塑造品格的事业。入教以来,他始终工作在教学第一线,不断提升自身教学能力和科研水平。在教学内容上,他从专业教育理念入手,刻苦钻研教材,把握课程特点,深度融合课程思政,注重学生个体差异,时刻关注同学们的学习成效。在教学方法上,坚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结合建筑工程学院学生特点,着重把学科相关的前沿知识和热点事件引入课堂,在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又让同学们获得相关知识,构建了具有工科教育特色的素质教育体系,主持的河南省专业学位研究生精品教学案例项目被予以表彰。

砥身砺行的答卷人

2015年,陈磊磊在中国科技大学博士毕业后,先后在日本京都大学、德国慕尼黑联邦国防军大学、卢森堡大学、慕尼黑工业大学访问交流,并与一些国内外课题组建立了长期合作研究关系,对我国重难点课题攻关具有非常重要的科学技术与实际工程意义。

博学者,当志于大道,执笔为文。通过多年的研究探索,陈磊磊在国内外学术刊物累计发表计算力学领域论文50余篇,其中8篇发表在一区top期刊CMAME上,一篇以封面论文形式发表在IJNME期刊上,单篇被引最高达到110余次,ESI高被引论文两篇。主持与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河南省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河南省科技攻关项目1项和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外协等。

传道授业的领路人陈磊磊不仅是建筑工程学院的青年教师,同时也是河南省结构力学与仿真计算国际联合实验室负责人、硕博导师。在完成日常本科教学工作后,每周还要抽出一天时间奔赴外地为联合培养的硕士生讲授课程,并为博士生指导科研。虽然教学和科研强度高,但是他仍时刻保持清晰的思路和为学生高度负责的事业心,从来没有片刻松懈。

教育者,非为已往,非为现在,而专为将来。他积极引导同学们开展原创性研究,时常搜集整理相关文献与学生一起阅读讨论,为了帮助学生提供更加丰富的学术知识与实践经验,他多次带领学生参加国际会议、科研项目并鼓励同学上台作英文报告。在他的引导下,同学们以更广阔的视野了解国际上相应的研究动向以及采用的研究方法,启发了学生捕捉前沿热点问题,培养了他们的科研创新能力。近年来,以联合培养博士研究生、第一导师身份培养硕士研究生共计20余名,在他的悉心指导下,培养的硕士研究生读博率为64%。我校与信阳师范大学联合培养的硕士生王佳晨说:“陈老师在生活上对我们无微不至,在学习上要求我们精益求精,还根据我们同学的专业方向和个人发展,为我们推荐读博的学校或者相应的工作岗位,同学们都很感谢他!”

照亮他人的“苦心人

陈磊磊如蜡炬一样的精神品格,让身边的老师和同学都深感佩服,但他却一直有一个心结。他的爱人和孩子都在安徽工作生活,两个孩子都在上小学,对家里的关心一直让他深感愧疚。“我也想回家多陪陪家人和孩子,可我又觉得学生们羽翼未成,这几年的学习努力会决定他们未来的一生,稍有空闲我总想带着他们外出学习交流,丰富阅历。对于家庭的照顾我总安慰自己等等,再等等……”面对这样一位追求职业初心的老师,是他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一名人民教师的的奉献精神和本色。

师者如光,虽微致远。

陈磊磊老师的敦本务实、诲人不倦,正是一批批“黄淮人”的现实缩影,他们秉承着“厚德、博学、笃行、自强”的黄淮校训,以立德树人的崇高责任感和为学校教育事业默默奉献的高度事业心,在为我校建成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的道路上竭智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