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似小酌流霞杯
连续几日的阴雨天气,干枯的树枝衬着发灰的天空,显得愈发沉闷起来。北方的雨素来与柔情无关,纵使偶有小雨,也会被干冷的空气匆匆赶走。雨过,也并不天晴,天空像被浓烟熏过一般,一直延伸到楼宇之间。
天色浓稠,无云,更无天光。
看着这恼人的天气,我的心情也变得更加低落。冥思苦想着如何写一篇构思精巧的文章,如何铺陈,如何运用修辞,如何让语言更加瑰丽,立意更高。太多包袱压在笔尖,反而让我不知该如何下笔。思绪如一团乱糟糟的、脱丝的毛线。剪不断,理还乱,索性将笔丢到一边,随意翻开一本杂志看了起来……
余配白毫子,独酌流霞杯。
我呆住了,看着“流霞杯”三个字,我好像第一次感受到了文学家口中所说的“突袭感”。寥寥三字,却如同凝结在草木枝头的一滴甘露,汇集着天地灵气,文字仿佛有了生命一般,化作在落墨之时,颤抖在笔尖的蝴蝶,闪动着奇幻的律动。这句诗出自李白之手,而关于“流霞杯”三字的由来,则见载于汉代王充《论衡·道虚》中的传奇事:居月之旁,其寒凄怆。口饥欲食,仙人辄饮我流霞一杯。
我的脑海里仿佛也呈现出了这样的画面。青灰砖瓦,屋顶微倾,窗外梧桐枝叶的暗影散落在湿漉漉的窗棂上,纤细的枝条和青瓦一同框出一片古老的苍穹。日落时分,暮色便挤进陋室。炽热的晚霞流淌进石桌上的一杯薄酒之中,在冬季酒杯冰凉嶙峋的身躯里,浮动着压过哀婉与苦涩的、独有的烂漫波光。诗人举杯,向暮色借一把干柴,再取一抹晚霞,点燃自己困苦的生活。独酌,纵是一杯薄酒,有如此心境,也可化为神仙所赐的流霞一杯。这是奇妙的,是浪漫的,是生命被色彩渲染过的另一面。诗人开口吟唱,吞吐出滚烫的声音,驱散所有晦暗与阴霾。真可谓是:酒入诗肠风火燃,云落诗肠冰霜散。焉知万古一骸骨,酌酒更吞一抹霞。
古人心境,大抵多是如此,苦厄之中寻清欢,流离之间品恣意。
空月寒霜,凄怆不已。遥想古今,太多人颠沛流离,生活得支离破碎,摇散了月光,吹散了许多人心中的乌托邦,但是总有人选择保留自己的心灵高地。在哀愁到来之时,挥舞着用赤诚心脏染就的斗篷,守护着自己梦境里独有的清澈。他们坚定地告诉我,忘记枷锁,用浪漫与真诚去渲染打磨你的文字,去做一只翱翔在文字森林的雄鹰,振翅而飞,追寻自己澄澈而又辽阔的天空。
可是又或许,著文如此,生命更应如此。
纵使脊背灰暗,贴近心脏的那一面,依旧在抱紧每一寸霞光。轻抿一口生命里的“流霞”,再慢慢呼吸出生活的醇香。在朦胧如雾凇般的画面里品咂诗意的内核,瞥见春花秋月原来也可隐在那楼厦之中。
敬一杯山河万年,再敬一杯蜉蝣生灭;敬一杯浪萍风梗,再敬一杯风花雪月。隔着一页薄纸,成千上万个灵魂在欢笑、垂泪、大醉、放歌,仿佛遥远缥缈,又好似近在耳畔,直到所有苦涩褪去,所有艰辛消散。经历里的种种烟消云散,俯瞰尘寰也不过黄粱一梦,可这杯流霞却依旧在风雨中沉淀,静静地流淌在每个人跳动的脉搏之中。
我的思绪也如解开的细丝,一并消散在这流霞之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