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科“青椒”因颜值出圈 靠实力“圈粉”

——音乐舞蹈学院李瑞阳老师侧记


人物介绍

李瑞阳,音乐舞蹈学院青年教师,中共党员,播音与主持教研室副主任,郑州大学影视创作与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中国高教学会影视教育委员会委员。2015年参加工作,主讲《新闻学概论》《新闻法规与职业道德》《即兴口语表达》《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经典影片解读》等课程。相继获得2021年河南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高校文科组特等奖、第三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河南省教科文卫体系统职工演讲比赛三等奖、2022年7月获河南省教科文卫体工会委员会主办“悦读新思想 喜迎二十大”经典诵读大赛两个一等奖、2022年6月获得河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科研上,他主持申报了2021年河南省科技厅重点研发与推广专项(软科学)、2022年河南省教育厅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发表科研论文数十篇,获国家级和省级论文奖项。

提起李瑞阳老师,同学们亲切的称呼他“阳哥”,在同学们心目中他颜值爆表、温和细致、有趣有品有才华,课上严谨、课下风趣。线下他的课堂上座率极高,线上他的朋友圈动态受到学生追捧,舞台上的他用专业诠释初心,教学中的他用热情启迪梦想。

在李瑞阳老师看来,要为别人照亮道路,首先自己要散发光。从教以来,李瑞阳老师深耕专业,锻造自身教学能力,他所承担的播音与主持艺术专业的《新闻学概论》《广播节目播音主持》《电视节目播音主持》等课程深受学生喜爱,他代表学校参加全省教师技能竞赛和各类演讲比赛屡获大奖。他以治学严谨的态度传道授业,以对教师事业的崇敬砥砺前行,他对播音专业的热爱亦感染了一批又一批学生。经过在教学实践中的打磨和沉淀,他逐渐成长为一名教学风格鲜明、专业能力出众的青年教师。“我经常跟学生开玩笑说,我都一把年纪了还要比赛,你们有什么理由不参加。”谈起众多的参赛和获奖经历,他觉得作为播音主持专业的教师,应该用自己的实践去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敢于争取机会,敢于展现自己,敢于“被看到”。在他的鼓励下同学们参赛的激情高涨,几年里他所带的班级在各类比赛及演出中报名率过半,个别班级有着全员参与的优秀“战绩”。

在育人上,李瑞阳老师也有着自己的看法和见解,他认为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闪光点,作为教师要做的就是去不断“挖掘”学生的亮点,“放大”学生的特点,“重塑”学生的信心。“我们教研室经常一起探讨专业教学,过去很多时候都说播音专业培养出来的学生都是一样的,我觉得这不是一件好事,技巧只是一种工具,播音专业更多的是一种说服的艺术,讲究以情动人。”面对不同特点的学生,李瑞阳老师坚持分层教学、分类教学,传授播音专业基本的理论和技巧,启发学生展示个性、凸显特点。他带过的学生中有先天条件特别优秀的,但更多的同学都处在同一个起跑线上,作为老师的他相信,再微小的光也是光,坚持努力,学生们终会在专业道路上迎来自己的“高光时刻”。2022年7月,李瑞阳老师指导学生参加河南省“中华经典诵写讲”大赛,结合参赛学生的个人特点,他精心为学生挑选了杜甫老年时期创作的《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诗歌中表现的苍凉与学生本身的声音条件相契合,深深打动了在场评委,最终学生在全省参赛者中脱颖而出获得了一等奖,他本人也被授予“最佳指导教师”荣誉称号。舞台是检验学生专业能力的试金石,几年来,他先后辅导学生取得了省、市、校级比赛,学生们在比赛中获得了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等优异成绩。学生取得成绩的背后,是李瑞阳老师经年累月的传道授业解惑,是备赛中一轮又一轮细致耐心的辅导,是现场比赛时和微信中暖心的支持和鼓励。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经历是最好的历练。为了给不同兴趣点的学生更多的发挥空间,让同学们除了比赛舞台之外有更多的平台,在李瑞阳老师的带领下,播音与主持艺术教研室老师们申请组建了“留声语言艺术团”,社团内细分为表演、朗诵、主持、配音、演讲等方向,老师们利用闲暇时间指导学生,并把学生们日常的练习成果通过学院公众号以及老师们的朋友圈转发,让更多人看到学生们的成绩。热爱各有不同,尊重学生的兴趣,在潜移默化中鼓励学生们坚持热爱,引导学生对专业产生归属感,让学生在实践中提升获得感。

2021年李瑞阳老师收获了全省教学技能竞赛特等奖并获得5000元奖励,他首先拿出3000元为当时缺少防疫物资的学生们添置了一批口罩,剩下的2000元用于办公室陈设更新和播音器材的采购。于他而言,成绩的取得是学校的培养和支持,他愿意以另一种方式回馈学校以及朝夕相处的学生和同事。

人生不设限,未来尤可期。勤上舞台、打磨专业、执着教学、悉心科研,李瑞阳老师经常走到学生中,与学生分享自己参赛和生活上的一些经历,他用自己的经历引领学生敢于追梦,用细心和耐心发掘学生们身上的“光芒”,也生动诠释了“师者如光,微以致远”的职业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