惟将终夜长开眼

走进刘海粟

惟将终夜长开眼——走进刘海粟

人文学院 顾钰琳

 

钟山巍巍,扬子汤汤;黉门艺府,弦歌铿锵。

2022128日,南京艺术学院将迎来110周年校庆。从1912年至2022年,光阴荏苒,薪火相传,一代又一代的南艺人,在闳约深美,不息变动办学精神的陶冶下,栉风沐雨、孜孜以求,积淀了深厚的办学底蕴,形成了优良的办学传统,创造了丰硕的办学成果,为推动国家文化建设和高等艺术教育事业的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时值佳年,身为南艺学子,终于下定决心来研读学校百年风雨历史,追忆校友峥嵘岁月。

回望南艺百一十年发展历程,总有一个名字会被反复提起,那就是那位轰轰烈烈、挟风裹雨的艺术家——南京艺术学院原院长刘海粟。

故事开头源起1896年的江苏小城常州。1896年,也就是光绪22年,刘海粟出生于江苏常州青云坊,可以说是一个小富二代。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其父刘家凤与人合股经营钱庄,虽说收益不错,但也没到了大富大贵的地步。他的父亲虽然生为清朝人却一生暗中谋求反清复明。年轻时更曾参与太平军造反,失败后也毅然放弃祖辈从政的理念,大胆地尝试起经商来。从这个角度来看,刘海粟在后来人生中在艺术追求上的许多大胆举动,都颇受父亲的影响。

另外两个对童年的他影响巨大的人,是他的母亲及姑父。他的母亲洪淑宜是清乾嘉学者诗人洪亮吉的孙女,学识渊博博古通今。在她的教育下,刘海粟自幼传统文化功底扎实,也为他晚年回归传统中国绘画的研究与创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而他的姑父屠寄则经常给他讲述各种历史及文化故事,向他介绍各种历代名家。刘海粟原名刘,正是他的姑父教导他不可目中无人,成就再高,与前人比起来也不过沧海一粟罢了之后,他才更名以此自勉。

十岁时,刘海粟便到了父亲旧交的绳正书院读书。三年后,十三岁的他经由书院的老师引荐,到一名叫周湘的美术教育家所办的布景画传习所学习绘画。这是他接触西洋画的开端。隔年,刘海粟返回常州,进行了人生中第一件惊人之举——他在家中办起了图画专修馆。此时的他才14岁,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个小孩成了全中国最年轻的一名艺术教员。不过结局可想而知,来学的只有亲戚家的几位女孩子。所以其实当时他也是一边临画学习,一边带着大家写生,边学边教。这段经历看起来似乎荒谬,但仔细想想一个14岁小孩敢做出这种事,其勇气与魄力,还有这段年少时的教书经历,对他的人生已产生了不小的影响。

更惊人的举动出现在1912年,当时年仅16岁的刘海粟怀揣着父亲给的2000银元,到上海与友人乌始光、张聿光一同创办了上海图画美术院。这次可就不是小孩子闹着玩的,这是中国第一所美术专门学校,也就是南艺的前身。办校伊始,刘海粟就拟定了宣言,第一,我们要发展东方固有的艺术,研究西方艺术的蕴奥;第二,我们要在极残酷无情、干燥枯寂的社会里尽宣传艺术的责任。因为我们相信艺术能救济现在中国民众的烦苦,能够惊觉一般人的睡梦;第三,我们原没有什么学问,我们却自信有这样研究和宣传的诚心。这位16岁小校长的豪迈宣言,他一讲出来,就坚持贯彻,落实执行了一生。

1912年到1927年十五年间,刘海粟将全部精力投入在了南艺前身上海美专的教育事业上。这期间他做了两件更大胆的事,其一是开创了中国学院男女同校的先河。当时人们的思想还是较为保守,男女是分校的。所以上海美专开校时定义的是男校,但后来有资质好的女性想要学画,刘海粟宣布照收不误。中国近代一个十分传奇的女艺术家潘玉良女士就诞生于这所艺术学院,此外自然还有很多女性艺术爱好者受益于刘海粟不拘一格的人才政策,得以接触并与艺术相伴一生。而刘海粟做的第二件大事,就是众所周知的模特风波1915年,刘海粟在上海美专开始引入西方的人体模特写生教学,费尽一番周折才请到肯全裸出场的模特,但1917年美专的成绩展览会上,学生的人体素描习作引起了社会上的轩然大波,城东女校校长当场大骂刘海粟是艺术之叛徒,教育界之蟊贼,并撰文请求江苏教育会制裁美专。有趣的是,刘海粟想起莫奈早期的作品被评论界嘲讽为印象派,而马蒂斯的大作一开始也被贬为野兽派的典故,遂欣然以艺术叛徒自居。他据理力争,讲述人体艺术在世界多年的发展历史。直言中国当代艺术需要各种叛徒来打破成规,否则画坛难扫一派萎靡之风。

然而好景不长,1925年江苏省教育大会通过了禁止模特的议案,刘海粟写信责问并抗议无效。而当时的五省联军统帅孙传芳知道此事后,婉言相劝刘海粟取消美专的人体模特写生,这对美专的地位与刘海粟的名誉都不会造成影响。然而性格耿直的刘海粟回信直言模特写生是绘画学习必须,不愿屈从。孙传芳知道后十分气愤,一介书生竞敢与军政叫板,下令逮捕刘海粟。1927年刘海粟被迫逃离上海去了日本,这即是他西学之旅的开端。

尽管最终以匆匆出逃告终,但这一事件初步确立了人体模特在美术教育中的地位,对中国封建礼教和审美精神是一次巨大的冲击。刘海粟的主张及精神也得到了蔡元培等有识之士的赞誉与支持。1929年至1935年期间,刘海票从法国到德国旅欧游学数年。期间他在巴黎见到日本人举办的画展引起欧洲艺术界轰动,又愤慨与日本人宣传自身是东方艺术代表,遂敦促国内到国外举办中国人的画展。1934年在德国柏林,国内艺术界支持他举办了一次中国当代杰出艺术家的画展,也引起了西方艺术界的重视。可惜的是随后其他国家邀请我们继续巡回展览,被国内以经费不足遗憾拒绝了。

但刘海粟不顾国内的通知,自己坚持了下来。他自己联系展方要求他们出运费及旅费,硬是带着中国画家的画作又展出了一年才回国。他还受邀在西方演讲,将中国画的各种技法讲述给西方艺术家。到1935年回国,让中国美术被世界所知晓的刘海粟俨然成了一代艺术家心中的偶像级人物。就让西方艺术走进来,又使中国艺术走出去这一点来说,他无疑是中国近代艺术史上极其重要的一位名家。

青春,是镌刻在每一个人灵魂深处的一段记忆,无论如何,它都在那里,柔软了时光,丰盈了岁月。青春就像一条河,左岸是我们无法忘却的记忆,右岸是值得我们紧握的璀璨年华,心中流淌的是我们岁岁年年笑泪交织的感悟。而在我们的少男时代或少女时代里,不管是热泪盈眶,还是忍痛蜕变,都将绽放我们的一段流年。当时年仅16岁的刘院长,创办学校,引进模特,从当时的文艺思潮来看,传统的中国文化迫切需要产生改变,中国社会急需以新的面貌回应新世纪的召唤,进而产生了唯新是鹜、唯西是鹜的接受心理。刘海粟学习欧洲美术、编辑《世界美术史》,以艺术启蒙者的身份来浇灌干燥枯寂的中华土壤,功绩斐然。可以说,刘海粟即使没有那么明显的自我标榜,也会被推为中国的艺术大师。从刘海粟的心理出发,他难道不知道一个乳臭未干的校长会惹人非议?他大张旗鼓地编撰《世界美术集》、举办《刘海粟欧游美术展》,也能预料有人准备向他笔伐口诛。而从刘海粟逃婚、建校、与孙传芳抗争等等经历来看,他根本不惧怕与守旧势力和掌权者发生冲突和斗争,或者说,他就是希望在激烈的斗争中杀出一条血路。

从这个角度上说,刘海粟可以算是名副其实的时代斗士,不过他与鲁迅的战斗精神不同,刘海粟很少有彷徨和虚妄的情绪,而是充满抗争的激情和旺盛的生命力,用的是暴风雨式的闪击,把个人对于传统社会的叛逆精神张扬到极致。正是因为这样的人生态度,尽管他经历逃亡,经历过文革的整治,也与一些人结怨结仇,但是他的生命热情始终没有半点消减,反而越战越勇,活得痛痛快快!粉碎“四人帮”之后,刘海粟也已经有83岁,他却在画上题写刘海粟年方八二,意思是如同二八佳人,表现自己童心在,艺术生命永恒,最终,活到了 98岁。

沧海一粟,壮丽一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责任编辑 宋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