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王山下来舞龙,酷!
近日,在学校的一些大型活动现场,热闹明艳的舞龙表演吸引了许多人的眼球,那上下翻舞的,不是彩云,而是气势如虹的长龙,勾勒出南信大青年的朝气。
彩练当空,舞”出南信大风采
2022年9月,体育部陈东、朱玉霞老师开设了舞龙课程,一经开设,就受到同学们的热烈欢迎,舞龙运动是结合了武术、舞蹈、民乐等多种中国传统体育、艺术于一体的民俗文化运动。
“舞龙班刚开始是在有舞龙基础的同学之中选拔的,但因为之前接触过舞龙的同学确实不多,所以又选拔了一部分具有武术基础的同学,最后扩大到全校范围,作为一门课程正式上线。”朱玉霞老师说。
舞龙课主要分为知识介绍和实际操作两个部分。在演示舞龙技巧之外,老师们会科普每一个具体动作的历史渊源,帮助同学们了解舞龙背后的文化底蕴。让同学们在上手实操时,更能感受中华传统舞龙“动起来”的魅力。
传统的舞龙,少辄两三人,多辄上百人。为了同学们更好地学习,老师们进行了简化。“大龙”十人一组,“小龙”则是一人即可训练的彩带龙。同学们在两个学期分别学习大龙和小龙,能够全方位体验舞龙这项运动。
“同学们认真地、打心底地接受舞龙,能够感受到同学们的热情。”旁观者说。
“大龙”vs“小龙”
校园马拉松的开幕式上,鼓点激昂、彩带纷飞,朝气蓬勃的舞龙班同学们整齐划一的动作,舞出了龙的英姿;气势十足的节奏,舞出了龙的气概。“这次我们表演的是小龙,今年秋天的运动会上我们将会给大家带来大龙的表演!”21级管理工程学院的陈俊烨说。
在舞龙表演中主要有小龙与大龙这两个种类,大龙需多人共同操纵一条“长龙”做出高难度动作,能更好体现出中国舞龙的磅礴力量,同时也很考验团队配合能力和协调能力。“我们一共排练了两条大龙,为了达到节奏一致,我们一遍遍地练习,有时候手很酸很累,却没有人要休息。”初高中时就有一定舞龙基础的陈俊烨说。
操练“大龙”的同学,由一人执“龙珠”,另外九人控制龙蜿蜒向前,追赶龙珠。挥舞“大龙”的同学们带着龙身上下翻腾、跳跃,稍有不慎可能就会出现龙身“打架”的情况。
而小龙单独一个人也可以上手,带着作为龙身的彩带飞舞,学习起来较为简单,零基础的人也可以学习。彩带在空中划出一环套一环的圆圈,还不能打结。“小龙便于上手,大龙气势更足,但这两方面是互补的。”朱玉霞说,团结合作、求同存异,这就是舞龙课的精髓所在。
最受欢迎的课程背后,竟是……
从萌生开设舞龙课程的想法开始,体育部老师就从教师队伍、课程设计等多个环节进行细致的考量。“我们和江北新区大厂文化宫开展了合作,他们给我们提供技术支持,我们对长芦龙灯等当地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朱玉霞老师介绍道。
“舞龙这门新型体育课开设后,不仅增加了学生学校生活的丰富性,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南信大的传承起到推动作用,激发了学生根植于内心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认同感。”陈东说。
朱玉霞曾参加2022年江苏省龙狮教练员培训,2023年江苏省健身舞(彩带龙)教练员、裁判员培训;陈东则是武术专项出身,有深厚的传统武术功底,长期专注于中国传统体育文化研究,是一名有丰富传统体育文化教学经验的老师。“每次上课时,两位老师都会提前到场馆准备好教学器材,无论我们来多早,都能看到老师先一步到场。”21级计算机学院的袁浩钦说。
“我们老师也花了不少时间从零学起,虽然辛苦,但是从根本上体会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生机。”为办好这门课程,体育部的几位老师还自发前往相关的文化馆学习,“能够提供这样一种既有趣又有意义的体育课程,也算是为学校的体育文化增添一抹鲜艳的色彩吧!”朱玉霞笑着说。
“通过平时老师手把手地教学,我直观地感受到了中国传统舞龙带给人的美。”陈俊烨说,舞龙运动讲究套路,需要节奏一致、动作一致,而且要简洁有力、不拖泥带水,这是对称美的,也是活力美的。
“舞龙运动本身具有一种浓厚的文化韵味,我亲身感受到了家里长辈口中的中国传统节日中‘热闹又和谐的氛围’。相信下学期,我们将带来更加精彩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