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位教授诗词课讲高数火了


本报讯 两块黑板上,一块写着诗句、一块写着神经网络系统和函数……近日,一则“上诗词课的老师讲起了人工神经网络和数学”视频热传,被网友点赞。究竟为何?原来,这是数学教授李雷在为同学们讲授 《诗词写作与鉴赏》课。

“这节课的内容是给学生们讲授诗的章法———起承转合,很多事情的处理都要经历这四个阶段。”李雷认为起承转合中的“转”最为重要,人工神经网络的“转”常用高斯函数和S函数等函数运算来激活,而诗词中常用否定、疑问或强调等手法来体现“转”的环节。不仅如此,李雷还在课堂上分别用楷书和行草板书了新写的诗《枯荷》,同时融入思政元素,分析诗词中的声韵美、结构美和意境美。

诗词与数学的浪漫结合在这位年近七旬的老教授身上,得到了完美的演绎。李雷是理学院退休的数学教授,执教期间深耕数学和人工智能研究领域,并开设 《诗词写作与鉴赏》课程,曾发表现代数学专著《集值分析》和个人诗集《随心之语》等作品,退休后仍担任《诗词写作与鉴赏》课教师。

每日一诗,早已成为李雷的生活习惯。微信朋友圈里,他经常用数学和诗词分享生活,记录季节的变化,描绘身边的风景。在李雷眼中,数学和诗词之间是相通的,它们的逻辑性都很强,且注重思维能力。无论从诗词领域拓展到数学领域,还是以数学思维理解诗词,只要抓住两者的个性与共性,便能达到融会贯通、相辅相成的效果。

李雷曾任理学院院长、图书馆馆长、应用数学研究中心主任等多个职务。除此之外,他还是江苏诗词学会会员,南邮鼎山诗社和信达国学社顾问,学校每年的诗词大会都能够看到他亲和而热情的身影。

“我一直以来的理念就是把教学做成艺术,教师不单纯是一个教书匠,也是一位艺术大师。”李雷曾被评为学校最受学生欢迎的教师之一,在与学生的相处过程中他始终秉持着坦诚相待、以朋友方式来交流的理念,为同学们答疑解惑、传授知识,发现式教学法和问题式教学法是他常用的两种教学方法。

课堂上,李雷一般采用发现式教学法,这种方法旨在引导学生们关注知识产生的过程,进而从已掌握的知识中发现和创造新知识。问题式教学法则是将需要掌握的知识,设计成一个个问题抛给学生们,并与他们一起解决。

虽已退休,但仍心系教育事业,留在三尺讲台。作为一名长期从事基础学科研究的老教师,李雷勉励青年学子在大学期间打好基础,努力成为国家栋梁。“只有基础好了,后面学习的道路才会变得宽阔”。(李唐菲 毕莹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