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融入“两个结合”推进思政课改革 创新聚力锻造“公安铁军”
“两个结合”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中提出的重要论述,这次在二十大报告中进行了展开论述。不仅是我们理解和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关键,也为推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提升思政课的吸引力、感染力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
一、“两个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内容
在人民警察的价值体系中,“忠诚”被当作首要的政治品格和至高的道德准则,公安院校人才培养的第一标准就是要培养学生对党绝对忠诚的政治品质。中华传统文化历来崇德尚贤,重“忠”厚“诚”,贬奸斥伪,历来将忠诚视为高尚的人格操守,树为世人行效之典范。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优秀思想、经典故事所体现的忠诚品格和家国情怀引申到公安院校忠诚文化,把忠诚的文化意蕴发掘出来传播开来,不断丰富完善《中国公安史》《公安机关党的建设概论》《公安机关思想政治工作概论》等警察特色的思政课课程体系、教材体系、教学体系,发挥以文化人、以文育警功能,无疑能进一步深化公安大学生对“忠诚”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的深刻认知,坚定对党的信念,增强思想认同、政治认同、情感认同,永远听党话跟党走,永远做党和人民的忠诚卫士。
二、“两个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基本遵循
一方面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蕴含着无数营养与智慧,是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思想来源。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上层建筑也必然受制于经济社会发展条件限制,表现出与时代发展不相适应的落后、消极、保守。因此,传统的忠诚文化融入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绝不能简单地移植,粗暴地拼凑或者机械地嫁接,需要与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联系起来,同铸造忠诚警魂有机结合起来,与我国公安队伍建设的现实要求结合起来,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要依照时代特点,“升级改造”传统文化在当今仍有借鉴价值的内涵,为其融入新的时代精神,赋予现代的表达形式; 要结合时代变化,对其内涵加以补充、拓展、完善,增强其影响力和感召力,在坚持两个结合中,不断丰富“对党忠诚”的科学内涵和时代价值,真正把“对党忠诚”铭刻在公安大学生灵魂中,熔铸到血脉里,努力将他们锻造成为党和人民满意的“四个铁一般”高素质预备警察。
三、“两个结合”是思政课改革创新的重要途径
坚持融入“两个结合”,推进新时代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要求思政课教师,一要紧密结合现实,注重研究时代特点的变化、学生思想需求和特点的变化;二要充分认识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公安院校思政课堂对塑造学生忠诚警魂的重要意义,深入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掌握其精髓,做到融会贯通。因为只有自身具备高超的传统文化素养,才能在恰当的时机,选择恰当的方式有机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潜移默化之中实现育人目标。
公安大学生是我国公安事业的重要后备力量,担负着维护国家长治久安和人民安居乐业的神圣职责。他们的思想品格、职业操守被党和人民寄予了更深切的期望。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除了理论知识讲授之外,更重要的是要对公安大学生加深忠诚观念、培养忠诚情感、铸造忠诚警魂、磨练忠诚意志。用结合中国实际,内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马克思主义去教育学生、涵养学生、启迪学生,让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的理论更具有思想性、理论性、亲和力、感染力和针对性,才能用理论内容去启发学生、用理论魅力去感染学生、用理论力量去武装学生,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才能真正成为锻造“公安铁军”的主渠道、主阵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