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工巧匠”这样炼成

——来自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的启示

8月底,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传来 喜讯: 历时月余18个省份的网上招录工 作圆满结束,该校共录取32个批次各类新 生6711人,同比上年增长7.2%,再创历史 新高。  

不仅是招生越来越受追摔,该校学子成才现象也日益得社会瞩目。近5年来, 学校涌现了2名全国大学生自强之星、11名“长江学子”,省级“学雷锋示范点”电 亮青春服务队和“七彩社区”志愿者服务队 等典型;师生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大赛选 送项目万余个,荣获国家级奖项130多项。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魏文芳介 绍,该校近年来以“德润匠心”思政文化 品牌建设为引领,深人推进“炼匠艺、守匠心、塑匠人”工程,将“工匠精神”融人到教书育人的方方面面。 

炼匠艺,苦练本领逐梦大地 

 今年暑假,2021级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专业的学生张纵,一点儿都没闲着。酷热的夏天,他一头扎进学校实验室,在老师辅导下备战新一轮的巴哈大赛。 

“我们只想把技术炼好,把巴哈赛车造好。”20岁的张纵说,“ 参加比赛并能 获奖,就是对我们]最好的鼓励。” 

今年5月24日至28日,在中国汽车工程学主办的第七届中国汽车工程学会巴哈大 赛上,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巴哈车队斩获牵引赛第一名、设计报告第二名、耐久赛第二名三个单项奖,获职校组总成绩排 名一等奖。

“孩子们拼得太辛苦了。”指导老师周恒介绍说,当时襄阳正下大雨,赛车溅起的泥巴,飞到赛手的头盔上,不仅眼睛看不见,连呼吸都困难。  

为促进与汽车相关的专业学生炼好技 术,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专门成立了巴哈车队,每年组建一支分工明确、跨学科的优秀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设《赛车制作》公选课程,并配备了设计工作室、 加工制造室、装配调试室、赛车训练场等实践平台,每年指导学生团队制作一辆新车参赛。近5年来,累计培养近200名优秀 学生参加巴哈大赛,众多学生毕业生就职 于东风、比亚迪、长安、吉利等知名汽车 企业。 

 “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就是让学生拥有切合实际的知识和能力。”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校长边疆介绍,这也是该校教学模式不断革新的指路灯。 

近年来,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共同开发课程300余门、 开发教材87本;契合十堰主要产业和新兴 产业发展实际,成功增设大数据技术、人工智能应用技术、智能网联汽车技术等8个专业;每年校企联合开办订单班、定向培养千余人;并与竹山、房县、郧西共建绿松石、黄酒、天河文旅等一批特色产业学 院。该校培养的技术技能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守匠心,拜师学艺传承文化

沉淀匠心,传承精神。现代化的职业教育,仍然离不开师徒制的“传帮带” 目前,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共聘请了 112位来自生产建设一线的技术能手、荆 楚工匠和劳动模范,担任有关课程的教学或指导老师,通过拜师学艺来传承工匠文化精神。  

学校内占地1200平方米的东风商用车实训中心,变速箱、传动轴、底盘等实训设备台架各安其位,以供学生操作实习。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里面的大部分设备都是企业劳模和师生们一道,自行研发制造的。 

“前些年决定组建东风商用车实训中心时,面对的是没有现成建设模式照搬,设备采购难、价格高且实用性无法保障等难 题。”该校汽车工程学院院长张健介绍说,多亏了东风汽车集团的全国劳模王涛指 导,带领大家一起建起了实训中心。 

 今年68岁的王涛,几年前从东风汽车集团公司退休后成为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特聘教授。他牵头组建商用车维修教学 团队、建设商用车实训中心、编写校本教材。如同当年创业一样,和师生一起从旧 货市场上买来五大卡车汽车零部件,打磨、 抛光、组装、喷漆……大家一起跑市场、 跑企业、跑高校,仔细对比产品尺寸和设计方案,完全自主设计研制了50台(套)商用车教学实训设备台架。  

“在这里,我们不仅学习动力总成的 平面解剖,以及相关零部件的机械原理, 更重要的是学习老一辈汽车的艰苦奋斗精神。”2020级应用电子技术学生董逸文认为,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老一辈东风人通过人拉肩扛,在大山沟里建起一座座厂房, 创造了“马灯精神”“干打垒精神”“芦席棚精神”,这才是最富贵的财富。 如今,东风商用车实训中心不仅成为 学院3000余名学子的实训基地,而且还承 担着全国东风商用车售后服务站机械班的培训任务;参与实训中心建设的学生,也荣获全国机械行业职业教育技能大赛三等奖。  

不仅是王涛,在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任教的,还有全国劳模王建清、张龙以及优秀校友王培俊、郝飞。刘鹏等一大批 “工匠”,他们或开展教学活动,或共同科技攻关,或走进校园宣讲,言传身教与 潜移默化之中,工匠文化精神在莘莘学子 身上代代传承。 

塑匠人,春风化雨以德树人 

毕业离校一年多,2019级首饰与设计专业学生李茂焕,仍时不时给老师发去微信或短信,感谢他们在校时的关心照顾。 这位来自贵州安顺的苗族学生,身材瘦削, 面容白哲,眼神清澈。因幼时遭遇意外事 故,她不幸失去了左腿。 

 “老师同学都很照顾我,合唱团的女 生本来都穿高跟鞋,但因为我穿不了,指导老师特地叮嘱大家都换了鞋。”校园中的点点滴滴,李茂焕时常感念。 

靠着自信、乐观的心境和坚持不懈的努力,在校期间李茂焕各项课程考核优秀, 学业成绩位居班级第一。她还主动建立学 习小组,给其他同学传帮带,分享自己的学习方法和技巧。前年底,她获评成为 2020年度“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 坚定信念、志存高远,修身立德、锤炼品行。每逢新学期,湖北工业职业技术 学院的党委书记总要带头讲开学思政第一 课,校长则为“青马班”作报告。开展“万 名辅导员访万家”活动期间,学校老师驱车千里,远赴新疆、青海、贵州等地,到学生家里走访了解情况。学校每年给予经济困难学生相关资助,确保学生不能因为经济困难而辍学。

 今年3月9日,学校57岁的宿管员柯红英正式离岗。众多学生前来为她送上鲜花, 并集体唱歌送别。柯红英激动不已,和大家拥抱着说道:“这里是学生的家, 也是我们永远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