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工大这门选修课开28年
年年一课难求 有人结课后仍旁听
湖工大这门选修课开28年
年年一课难求 有人结课后仍旁听
“春天来了啊,那我写一个‘万紫千红,春暖花开’送给大家,希望大家都可以走出去看看。”近日,在湖北工业大学书法篆刻鉴赏与练习选修课上,主讲教师周承君教授一边说着,一边提笔写出八个大字,同学们凑上前去,屏息观察周老师的提笔、蘸墨、用劲和笔画。
周承君是该校艺术设计学院副院长,每周一晚,他都与学生相约在书法室,从1995年开始,这已经是他第28年主讲这门课了。这两个小时,或老师题字示范,或点评学生作品,或低头练习,书法室内贴满了学生作品,大家共同沉浸在淡淡墨水香中。
有学生结课后仍来旁听,从书法小白到作品参展
书法篆刻鉴赏与练习选修课面对全校学生开放,学生大多为零基础的初学者。干货满满的课堂,赢得学生们的口口相传,每学期三十个名额,总是一抢而空。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大二学生周茁彦,连续两学期都没抢到书法课,终于在这个学期选上了,“近距离欣赏优秀书法篆刻作品,手把手教学,这让我更加直观地领略了汉字的美!”他兴奋地说。
这门选修课的学生,许多都来自电气、土木、机械等理工类专业。好不容易选上了课程,不少学生却开始担心:之前完全没接触过书法,能不能写好?面对学生的忐忑,周承君就从最基础的挑选工具开始,介绍笔墨纸砚中的渊源。
如何选合适的笔?“首先笔杆笔头都是要圆的,将笔毛按压下来要齐平,”周承君举起手中的笔,一边比划一边讲解,“依笔毛弹性强弱可分为软毫、硬毫、兼毫等”。
“初学者更适合练篆书、隶书和楷书。”周承君跟同学们说,只要坚持练习,什么时候开始学都不晚。为了让学生更好地选择喜欢的字体,他还在课堂上耐心示范每一种字体,供大家选择。
“只要上了第一堂课,感受过周老师亲切的鼓励,就会变担心为安心。”周茁彦说。
从担心,到安心,再到热爱。这也是艺术设计学院大三学生阮一鸣的经历。上个学期,阮一鸣选修了这门课程。学习视觉传达设计专业的她,此前从未接触过书法。
“原本只是想尝试一下,从此便爱上了书法,还一直保持着练习书法的习惯。”阮一鸣表示,自从选修了这门课后,她一有时间就去书法室练习,因为书法心静下来,可以抛开烦躁。
每日的书法室打卡,让周承君看到了她的进步,鼓励她大胆准备作品,参加校内的书法展览,还细致地帮助她挑选、修改和装裱。第一次的六份作品提交均未通过,又准备了十份,多次熬夜修改,最后顺利展出了四份作品。
这个学期,阮一鸣虽并未选上书法选修课,却仍坚持每周来旁听,还主动提出辅助老师开展课程,负责班级的收发作品,她说:“不想错过每一次观察老师示范的机会。”
开设课程28年,做书法的引路人
“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静下心来,感受书法的魅力。”这也是周承君开设书法课的目的,他感慨着说,毛笔的自由与抒情,超过电子产品带来的短平快刺激。
作为艺术设计学院的副院长,周承君日常忙于学院的各项工作。但一切工作让位于课堂,及时在忙碌,他也坚持带选修课,每周晚与学生们相约于书法室,这也是源于他个人的经历,与对书法的热爱。
周承君回忆起自己与书法的故事,16岁就在印刷厂做临时工,从模仿刻字开始接触书法,因此得到了工厂里设计老师傅的欣赏,接着自考六年上大学,接受更加系统的训练。周承君认为,书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因此也坚持将这一艺术传播给更多的学生,带领学生进入书法的世界。
于个人而言,书法是治愈的。在课堂上,周承君细细介绍笔墨纸砚用料的健康,介绍写字的好处,“不管生活遇到什么事情,我们每天都花点时间在书法上,在这段时间里可以忘却一切烦恼。”
于学校来说,书法课也是必要的。周承君认为,湖北工业大学作为工科类见长的大学,不能只有工科氛围,还要培养学子的文化内涵。“因为我们要做的是绿色、可持续的、有情感的工业。”
在最后一节课上,周承君带来自己的作品,赠送给学生,反复叮嘱大家要坚持写字。他欢迎每一位学生,随时回到书法室进行练习。选修课并不长,但他相信热爱的学生会坚持下去,他只希望自己能够在学生心中,播下一颗书画与人文艺术的种子,也许在未来某一天就会成长为苍天大树。
“可能我们今天都很忙,但是未来会发现,最能浸染滋润我们内心的还是书画这类民族艺术。”周承君说。(史凡 巢博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