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梅林教授张献龙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金梅林教授张献龙教授


本报讯(记者 晓宣)11 月 22 日,中国工程院 2023 年院士增选当选结果公布,共选举产生 74 位中国工程院院士,农业学部新增10 人。华中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动物医学院金梅林教授,植物科学技术学院张献龙教授当选。

40 余年来,金梅林教授始终围绕重要人兽共患病和动物新发突发疫病防控的国家重大战略需求,开展了深入系统研究。阐明病原致病与免疫机制,解决动物生物制剂研发和产业化关键技术难题,创制新型疫苗、诊断制剂等精准生物防控产品,实现成果转化并全国推广应用,为我国动物防疫事业和兽医公共卫生安全作出了重大贡献。

承担科研任务 43 项,主持 973、863、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课题 29 项。第一完成人获国家新兽药注册证书 12 项、临床批件 6 项、国家授权发明专利 49 件、国际专利 2 件。建立行业和地方标准 14 项。发表 SCI 论文 229 篇,他引 4324 次,H 指数 34,其中通讯作者和第一作者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自然—通讯》等杂志发表论文 159 篇;连续 9 年入选爱思唯尔高被引学者;主编著作 2 部、副主编 4 部。自研成果转让 59 项/次,转让经费 2.2 亿元 (合同),已到账 4432 万元。成果在全国 31 个省市自治区推广应用,养殖业增效 577 亿元。

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3 项(排一 2 项,排二 1 项);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6 项(排一 3 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一等奖 1 项(排一)。获何梁何利基金科技进步奖、光华工程科技奖、全国首届创新争先奖、全国科技系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湖北三八红旗手等荣誉 16 项。

张献龙教授长期致力于棉花生物工程与育种研究,30 多年来,他率先绘制陆地棉和海岛棉参考基因组,解析棉花遗传资源的演化规律,为开展精准设计育种提供“路标”。创建棉花体细胞杂交和植株再生技术,突破远缘杂交不亲和障碍,开辟了资源创制新途径;创新棉花转基因和基因编辑技术体系,有效提升了我国棉花育种效率,引领世界棉花细胞工程和基因工程发展。

利用生物育种新技术,实现高产与优质协同改良,培育出高产、优质、多抗棉花品种24 个,其中国审品种 5 个,累计推广 2500 多万亩。主动服务棉花主产区生产重大需求,聚合优质与多抗基因,育成‘华棉 702’等 4 个(含合作育成)适宜新疆种植的优质、多抗机采棉品种,解决了新疆棉花育种中多种抗性性状难以聚合的问题。

相关成果以第一完成人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 项,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一项,省部级科技奖励一等奖 5 项,获何梁何利科学与技术进步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在《自然—遗传学》《自然—植物》《植物细胞》等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 62 篇,居棉花领域世界第一,H 指数 71。2014 年以来连续入选“中国高被引学者”,近 3 年棉花领域唯一“全球高被引科学家”。当选国家棉花产业技术体系岗位科学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国家教学名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