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好校报“方寸地”当好学校“宣传员”


高校校报是学校党委主管主办的机关报,它记录学校发展变迁历史,承载着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传承大学文化的重要使命。

然而,在“互联网+”时代,随着新媒体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自身出版周期长、新闻时效性差等原因,高校校报在校园主流舆论格局中的存在感越来越低,师生们更喜欢通过微信、微博、抖音等新媒体来获取资讯。如何在新格局中重塑优势地位,是各高校校报从业人员经常思考和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应坚持立足办报特色,紧扣学校中心工作,加快媒体融合发展,当好学校事业发展的“宣传员”。

在学校重大事件的报道上,高校校报掌握着话语权,是权威优质内容信息的提供者。因此,校报应始终尊重新闻规律,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和舆论导向,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发布准确可靠的内容,将校报这片“方寸地”打造成为师生员工获取信息、了解校情的重要公信力媒体渠道。

“内容为王”是硬道理,为读者提供优质内容,是校报的立身之本。面对高校师生这一文化素养较高的读者群体,高校校报不妨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紧扣学校中心工作,组织学校建设发展、教育教学改革、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等师生群众关心的重点、热点、难点新闻选题,展开及时深入的挖掘,呈现给读者更有细节、有温度、有质感的新闻故事。

与此同时,高校校报还要以推进媒体融合发展为契机,积极探索将传统读报形式向个性读报、定制读报转型,发挥内容优势,瞄准师生群体,通过打造电子读报平台,开展智慧阅读进宿舍楼、办公楼,视频新闻同步展示等形式,从纸开始,向“云”出发,打造更具沉浸感、更加多元化、更有吸引力的读报新体验。引导广大师生从读报中,爱校、兴校、荣校。

好文自有千钧力,利用文字的力量,为教育事业鼓与呼,对高校校报而言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