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学校高质量发展
江苏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 戴国洪
习近平总书记在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 深刻阐述中国式现代化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对于全党正确理解、大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努力在新征程上开创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新局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高等教育现代化作为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支撑、推动和引领国家现代化发展的重要力量, 在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中的关键地位更加突出。新时代的高校必须向改革要活力,更加自觉地通过现代化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实现高质量发展。
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逻辑线
在新的历史征程上,江苏理工学院进一步探寻高等教育中国式现代化治理之道,深入推进治理理念、治理主体、治理体制的深刻变革,坚持“三个转变”, 着力完善治理体系,提升治理能力,优化治理效能,确保学校高质量发展行稳致远。
坚持从教育管理到教育治理理念的转变。聚焦如何提高教育发展效能问题, 树立数字治理理念。高校高质量发展需要主动顺应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大势,不断提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要把数字治理作为优化高校治理的重要动力,争做数字化改革的先行者和领跑者,促进治理效益与效能的提升。聚焦如何维护高校大局稳定问题,树立和谐治理理念。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既要广泛吸纳多元主体参与,又要有效兼顾不同主体利益诉求。通过构建协调统一、和谐共生的治理格局,使不同利益得以有效调和,引导不同主体采取联合行动, 共同维护学校大局稳定。
坚持从一元管理到多元共治主体的转变。着眼新征程的学校高质量发展,学校将进一步深化同政府和社会的相互协作,发挥校城融合新优势、新动能,通过吸纳整合各方面力量,不断探索和构建多方参与、共建共享的组织形态。在主体层面通过构建多元共治的治理格局,广泛吸纳与整合多方面力量,按照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享有的原则,探索构建高校- 政府- 社会新型合作关系。
坚持从集中统一向简政放权体制的转变。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关键在于构建出科学合理、运行高效和可持续发展的体制结构。从现实来看,经过长期努力,我国高等教育初步形成了政府、市场和高校共同参与、协作治理的良好局面。着眼新时代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形势新要求, 要把院系作为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源和发力点,推动高校进一步向院系放权, 不断激发院系一级的教学科研活力,做到放管结合、优化服务,加快推进从“大学办学院”向“学院办大学”转变。
以中国式现代化治理推进高校高质量发展的实践点
深化协同融合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途径。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继续教育协同创新,推进职普融通、产教融合、科教融汇”,这为具有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的高校发展明确了重要路径。学校必须更加重视推进产教融合和科教融汇, 通过“双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把科教协同机制发挥得更好。完善产教协同和科教融合的育人机制, 把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紧密结合起来, 以高水平的科学研究支撑高质量的人才培养, 推动高校将科研资源有效转化为育人资源,将科研平台有效转化为育人平台, 将科研优势有效转化为育人优势。
加强学科建设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学校要紧紧围绕国家、省重大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 建立健全基础学科、应用学科、交叉学科分类发展新机制,按照“单位自主调、市场调节调、国家引导调”的思路,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形成同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特色鲜明、布局合理、多学科协调共生、支撑发展的学科生态体系, 为构建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满足地方需求的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作出高校的贡献。
优化人才队伍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要全面落实人才培养中心地位,不断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努力培养造就更多大师、青年科技人才、卓越工程师、大国工匠、高技能人才等各个层次的一流人才。必须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使学校成为高层次人才引育高地,全方位推进教育人才高地建设工程,积极依托各种平台引才聚才,大力实施青年英才培养计划,积极创建高水平教学团队和创新团队等。
加快数字化转型是学校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方向。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教育数字化, 建设全民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学习型大国”。实施数字化战略是高等教育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新机遇的必然选择,也关系到为数字中国和数字经济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保障。要从教学模式、治理体系、教师发展方式等方面进行系统性变革, 推进学校信息化系统的深度融合, 逐步实现教育数据的“一数一源”, 并构建教育数据共享平台, 充分释放教育数据效能。
新的征程,我们要锚定“当好中国式教育现代化的探路者和排头兵”目标不动摇,紧盯“推进教育高质量发展和构建高质量教育体系”任务不松劲,统筹推进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体” 融合发展,主动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 以更高的站位、更大的格局、更实的举措, 加快建设高质量高等教育体系,着力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努力培养造就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高素质人才,以建设特色鲜明一流应用型大学的昂扬斗志,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作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