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教育思想在南航永续传承———纪念南航名誉校长、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



30年前,一位耄耋老人说:“从今天起,我也是南航的一员了。”一直关心、指导、牵挂着南航发展的他就是钱伟长先生,他是“中国近代力学之父”,创办了我国第一个力学研究室,还参与了新中国第一部宪法的起草。周恩来总理将他与钱学森、钱三强赞誉为“三钱”。
2010年度《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词这样评价他,“从义理到物理,从固体到流体,顺逆交替,委屈不曲,荣辱数变,老而弥坚,这就是他人生的完美力学,无名无利无悔,有情有义有祖国。”今年是钱伟长先生诞辰110周年,10月9日上午10点,在上海大学举行了纪念钱伟长诞辰110周年暨“伟业流长”发展论坛,我校党委副书记陶勇受邀参加活动。
活动前,陶勇一行参观了钱伟长纪念馆、上海大学校史馆等场馆,深入了解、深切缅怀钱伟长先生,致敬钱老伟大的一生。关于钱老的南航年华以及他的南航记忆,都深深地印刻在南航人的心中,追溯钱老与南航的相遇相识,便可发现“双向奔赴”的每一步都早有渊源。钱老用一颗炽热的心、一缕温暖的光、一双有力的手关心着南航、陪伴着南航。深情注视南航,“时时感受她跳动的脉搏”
“我对航空航天事业,对南航是很有感情的”,建校50周年之际,钱伟长在南航校史的序言中写到。
思绪飘回1956年,那是钱伟长第一次与南航结缘。那年10月的一天,秋高气爽,钱老同两位外国学者一起到南航参观访问,学校师生自带方凳或小马扎,早早地集中在明故宫校区大操场迎候钱老作报告。“钱老那时四十来岁,神采奕奕、学识渊博、口才极佳,没有讲稿,一口气讲了两个多小时。”南航前党委书记刘明浚印象很深刻,当时,他还是南航大二的学生,在听了钱老的讲座后,他心情激动不已,提笔在日记上记下了这难忘的一刻,“钱老的报告内容极其丰富,从空中讲到海底,从沙漠讲到河流,他的语言生动、诙谐有趣。”
那天,钱伟长语重心长地告诫现场的学子们,“向科学进军不是向纯理论进军,科学研究并不是要远离社会实践,而是要与社会需求、国家需求密切结合起来,要理论联系实际才行。”
而这样的缘分并没有中断,1993年6月,钱伟长接受邀请,担任我校名誉校长。“从今天起,我也是南航的一员了,我将尽我最大的力量为航空航天事业和学校的工作做出贡献。”在聘任仪式上,钱伟长说道。
1995年3月25日,这一天是载入南航史册的一天,也是学校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与中国民用航空总局联办南航协议签字仪式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钱伟长出席联办签字仪式,并表示“今天来祝贺,也展望未来。希望南京航空航天大学不要再走单打一的道路,而应当走综合性道路,还要扩大综合的范围。”
钱伟长以名誉校长的身份为南航进入“211工程”尽心尽力、悉心指导,不辞疲病、多次力荐南航。1996年12月4日,钱老亲临南航指导“211工程”部门预审工作。“南航进入‘211’工程,我们南航人应该感谢他为学校快速发展打下了基础;要坚定目标、团结全体南航人不懈努力、砥砺前行、接续奋斗,建设航空航天民航特色鲜明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一定能实现!”原校长朱剑英在回忆申报工作时说道。
钱伟长始终深情注视着南航的发展,对此,他说:“随着对南航的了解日益加深,时时感受到她跳动的脉搏,我更加了解了她的过去、现在、希冀和追求。”历经多年探索与行进,南航以笃行实干迈出行稳致远的每一步,都是对钱老最诚挚实在的回应。
传承师者风范,影响更多人成为好老师“从好老师身上学会当一名好老师”,在今年教师节推出的教师形象片《微光》中,民航学院教授朱金福如是说道,而他的老师正是钱伟长。
朱金福进入钱伟长门下攻读博士学位时,钱伟长先生已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职务,无论工作有多忙,他始终将学生的学业放在重要位置,学生的开题选题、毕业论文,他都要事无巨细地亲自把关。“钱老对教学质量非常重视”,朱金福一直难以忘怀的是,那时钱伟长已过古稀之年,但站着上课的习惯从未改变,他常说:“老师上课要站着上,不能坐着。因为上课是一门艺术,口头语言和肢体语言、台上互动和台下交流、老师尊重学生与学生尊重老师同样重要。”正因为有这样一位好老师的垂范,朱金福也一直用心用情地深耕育人事业,成为学生心中喜爱的老师。
南航飞行器设计专业教授、博导樊蔚勋,是钱伟长的第三位研究生。从1956年起,樊蔚勋在中科院力学研究所师从钱伟长,在他的记忆中,每次和钱伟长见面,老师都会和蔼地给他进行指点,老师的话不多,却总是一语中的。钱伟长曾对樊蔚勋说:“你不要认为书上的字是平的,也别认为书上的字都是一样大小。”这句话影响了樊蔚勋一辈子,从一开始的不理解,到慢慢悟出其中的道理,樊蔚勋也一直在自己的教学生涯中教学生“活用”自己的所学。
钱伟长担任南航名誉校长后,更是时时牵挂着南航的教育事业。“教师应当培养学生获得知识的能力”,钱伟长曾说,“如果一个学校里教师讲课都是照本宣科,照着书念,抄黑板,那这个学校肯定搞不好!”他还幽默地笑着说:“如果一个教师只会念书,那播音员岂不比他念得更好?!”
这样的教育思想不仅影响着樊蔚勋、朱金福,在钱老精神感召下,2004年,学校聘任了首位 “钱伟长讲座教授”,至今共聘了22位“钱伟长讲座教授”。他的教育理念如长流的细水,悄无声息地在南航土地上流淌,灌溉滋润着一颗颗珍贵的师者初心。追寻大师步伐,更多学子向国家需求进发钱伟长和钱学森、钱三强并称“三钱”,被称为“中国近代力学之父”“万能科学家”,对此,他却十分谦虚,“只要是国家需要的,我都干!”他曾经说:“我没有专业,祖国的需要就是我的专业!”
刘明浚曾和时任校长朱剑英一同请教钱伟长如何办综合性大学,钱伟长兴致勃勃地谈了很多,他表示自己一直反对“专才教育”模式,“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学校应该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习要带着问号来”是钱伟长对学生提出的要求,他认为学生应善于抓问题,尽信书不如无书。
朱金福跟从钱老学习期间,切身感受到他关于高等教育思想的点点滴滴,“钱老非常重视基础教育,注重多学科发展”,他重视国内及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经常邀请大师级学者做学术报告,“我同届的同门师兄弟绝大多数都获得过德国洪堡等基金的资助,开展合作研究。我们的成长进步,无不得益于钱先生的教育和引导。”朱金福回忆道。
2004年5月,90余岁高龄的钱伟长来校视察工作,靠拐杖、轮椅助行,和南航师生们共话科技创新,“我们中国的研究不能光用人家的技术和设备,更要自主创新。”“人家会的我们要会,人家不会的我们更要会”,这位长者浑身散发着一种精神之光。离开南航前,钱老一遍又一遍地叮咛嘱托,“要搞出有利于国家的原创性成果……”话语中无不透着中国知识分子拳拳爱国之心,以及对后辈的殷殷期盼。
在钱伟长科学家精神的指引下,2008年,南航成立了“钱伟长班”,成为全校唯一基础学科力学拔尖学生的培养基地。秉承着“力学报国此身轻”的信念,每年都有一群学子集结,阔步走向钱老留下的思想富矿,奔涌向前,淬炼出开拓创新、志在长空的理想与自信。
作为南航的名誉校长,他陪伴着南航走过了“有限”的时间,留下了“无限”的希望。2010年7月30日钱伟长在上海与世长辞,享年98岁。南航向治丧委员会发去唁电,对这位治学大家、厚德仁师溘然长逝表示沉痛哀悼。
高寿犹抱兴国志,皓首未改赤子心。大师远去,伟业流长。让我们在深切缅怀中,一起向钱伟长先生这位科坛泰斗、学界楷模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