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这个00后“火箭少年”有点酷!












  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推选展示活动由教育部、人民日报社共同指导,人民网、光明日报教育部、《大学生》杂志和中国大学生在线联合主办,经组织推荐、通讯推选、会议推选共遴选出第十七届 “大学生年度人物”20名、提名奖30名、入围奖109名,我校航天学院2019级本科生刘上荣获第十七届“大学生年度人物”称号,这是南航第三位获得该奖项的优秀学子,这也是他继2022年8月获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后,再次获得国家级殊荣。
  “中国大学生年度人物”评选活动,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深入挖掘和宣传表彰大学生先进典型,集中展现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在全社会营造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的良好环境。从2006年至今,该项评选活动已经进行了17届。
  刘上因一条视频爆火出“刘上现象”,十年坚守梦想的“双科达人”,立志献身国防的“火箭少年”……他是up主,是科普达人,更是科创达人。在哔哩哔哩视频网站(B站)有着超过6000条弹幕留言;在抖音收获800余万播放量;4代火箭的更迭、174部视频的制作,让他获得全国学生科技创新最高奖;他带领团队勇夺“恒星级作品奖”,这位“火箭少年”、斜杠青年的年轻活力不止一面,他的青春在科创中热血澎湃。
  有理想,他是十年坚守的追梦少年小时候,科幻片里的未来科技,尤其是航天科技让刘上心向往之,他经常动手去尝试、查阅资料去思考。早在初中时,刘上就已尝试发射过自制火箭,并用自制的无人机航拍。2020年,第一代火箭的研制几经波折,实验接连经历了三次发动机爆炸,永不言弃的他一次又一次将破碎的零件收回、优化、重组,反复测试。
  如今,刘上的自制火箭不断优化,已至第四代,大大提高了反推发动机的工作稳定性,对火箭的飞行控制系统进行了进一步的升级,实现了自适应高精度低延迟组合导航,火箭空投试验取得圆满成功,成功攻破了火箭下降段姿态控制等技术难题,他正为自己研制的火箭能应用于军事科技而努力。
  有担当,他是点燃梦想的科普之星刘上的爆红吸引了众多主流媒体对他采访邀约、争相报道:2020年8月,央视《新闻周刊》节目“人物回顾”中,主持人白岩松以“刘上:低调造火箭”为题,对刘上的研发工作进行了专题报道;2021年5月,央视新闻频道建党百年专题节目“今日中国”江苏篇,专题报道刘上作为青年一代的代表勇于科技创新的事迹;2021年5月,央视CCTV新闻频道《24小时》栏目对刘上进行专题报道———遇见你“火箭男孩”刘上;2021年6月,刘上参与团中央出品的高考志愿填报短片 《成为》的录制;2022年3月,刘上受到光明日报的采访报道———如何做 “更硬核的知识科普视频”;2022年7月,《风流一代》杂志对刘上获评第十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进行采访报道;2022年9月,刘上受邀参加共青团中央《少年说》节目录制。
  他主动承担起航天科普员的角色,向社会普及航天知识、传扬航天精神,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吸引更多青少年练就过硬本领、投身强国伟业。线上,他坚持通过视频记录自己科创全过程,在网络上实时更新、科普,吸引众多科技爱好者交流探讨,让“刘上现象”持续升温;线下,他定期参加学院航天科普团的宣讲活动,为青少年讲解天文、载人航天、运载火箭等知识。
  随着视频的播放量越来越高,他的粉丝也越来越多,很多青少年看了他的作品后激发了思想火花、燃起了创新热情,有人给他鼓励,有人重拾热爱,这些更让他坚定了做好科普使者的决心,他要用自己所爱、所能播种航天事业的星火。
  有本领,他是矢志报国的“火箭少年”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曾到访刘上所在的实验室,刘上激动地向他心中的榜样讲述了自己成长为“火箭少年”的故事,并表达了未来想努力成为航天总师的理想。叶院士勉励刘上,“沉下心来继续钻研,将来为中国航天事业做贡献。”
  难得的“追星”经历让刘上认识到献身国防、航天报国任重道远。他开始主动了解国际形势和军事科技前沿,并组建起自己的研究团队,开展更高层次、更贴近国家航天事业需求的研究。目前,他正在努力尝试攻关火箭定点着陆技术的突破,为实现拓展军用物资运输途径提供技术支持。未来,他将继续传扬航天精神,在服务国防强国伟业的征途上笃行不怠、勇往直前。
  从十年坚守的追梦少年,到突破蜕变的火箭少年,刘上积极传递航天精神,追逐科技梦想。榜样的力量犹如灯塔,将引领更多青年勇敢地跳出舒适圈,拥抱“斜杠”,华丽“开杠”!
研发过程
火箭发射
刘上的火箭作品用于航天科普展览
“人民科学家”叶培建院士与刘上亲切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