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教研并进努力做好肝病学科建设
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研究员,山东大学临床教授,副主任医师,博士后合作导师、硕士生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副主任(主持工作)……在范玉琛身上有许多标签,很多肝病患者提起他也会由衷地竖起大拇指。
“二十年”3 个字,看似简单,因为下笔写完它们仅需几秒钟,然而,对于范玉琛从医的 20 年,却绝不简单 :扎根临床、精进医术,更专业地为患者解忧 ;埋头科研、攻坚克难,更精准地推动临床研究成果产出 ;躬身讲堂、倾囊以授,更专注地培养医学人才。这是他一直所追寻并将为之继续奋斗的方向。
一心从医
“燎原火种”蓄势而发
“从医之路,更多的是感恩传承,还有对职业的执着追求,看到患者的信任与期盼,生命之托,定当全力以赴。”说起自己的从医之路,范玉琛语气坚定而自信,每当看到患者满面愁容地进入诊室,可以面带笑容地离开医院,都是他作为一名医生工作的动力,也是一种鼓舞。对范玉琛来说,学医是从小就扎根在内心深处的愿望。时间回溯到 2004年,范玉琛自青岛大学医学院本科毕业后考入山东大学齐鲁医学院攻读硕士学位。自此,范玉琛与山东大学齐鲁医院结缘。
“我在山大度过了许多美好的时光,在这里,我遇到了影响我一生的导师——山东大学齐鲁医院肝病科创建人、学科带头人王凯教授,也遇到了很多优秀的师长和同事,与优秀同行,才能促使自己不断进步,对医学研究的兴趣也愈发浓烈。”毕业后的范玉琛进入齐鲁医院肝病科工作,范玉琛说,医院前辈们刻苦敬业的精神深深地影响着自己,这也许就是榜样的力量。“前辈们教给我的不只是临床诊疗经验,教学科研能力,更是一种不畏艰难、勇攀高峰的精神品质。”耳濡目染之下,范玉琛的价值追求和人生方向更加坚定,也就在那个时候,这颗终会燎原的火种,已经蓄势待发。
查房、门诊、科研、带教……在同事、学生眼中,范玉琛每天都有用不完的精力。“因为每天都觉得自己做的是有意义的事。”在范玉琛看来,医生不仅是一份职业,更是一份需要为之奋斗终身的事业。无论临床工作,还是科研教学,所有工作总是千头万绪,每天都想着如何高效率的、专注的将每一件事情做好,就会觉得每天过得充实而有意义。
多年来,范玉琛始终扎根临床,坚持不断提升自己,培训学习、学术交流、文献资料、期刊杂志等都是他充实知识库的源泉,这使他的技术和理念更加精进成熟。业精于勤、行成于思,不论是临床治病还是临床研究均来自范玉琛深厚的知识功底和丰富的临床实践,他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 在 Clinical Gastroenterology and Hepatology、Applied Catalysis B: Environmental 等国际知名期刊发表 SCI 论文 30 余篇,单篇最高影响因子 24.6分。主持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2 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 项、省部级项目 4 项,也是山东大学“光动力医学”青年交叉创新群体核心成员,在研经费超过 800 万元,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 项。2021 年、2022 年范玉琛作为特邀副主编在Frontiers in Medicine、Frontiers in Immunology杂志组织慢加急性肝衰竭专刊,提高了科室在肝衰竭临床方面的国际影响力。
医心仁术
多学科、专病门诊造福更多患者
临近下午 5 点半,齐鲁医院门诊大厅渐渐安静下来,可范玉琛的诊室外依然人头攒动,此时他还在诊室内一丝不苟地询问患者近况,翻看着此前的病历记录及本次的检查结果,慎重地调整着接下来的治疗方案。没有因为已到下班时间而有丝毫敷衍。在范玉琛看来,医生和患者是共同面对同一个“敌人”的“战友”。
作为山东省泰山学者青年专家,范玉琛的每个门诊日,来自省内外的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自身免疫性肝病,以及肝衰竭的患者都会慕名前来,有第一次就诊的患者,也有跟随范玉琛很多年的老病号。
“我国有大量的肝病患者,他们饱受着各种肝脏疾病的折磨。目前,我所在的肝病科主要治疗各种类型的肝脏疾病,包括各种急慢性病毒性肝炎、肝衰竭、肝硬化、肝癌、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药物性肝病、代谢性肝病等。”范玉琛介绍,对于终末期肝病及重症肝病患者而言,死亡率高、生活质量差。重症肝病的诊治也是肝病科的重点方向,在王凯教授的带领下,取得了较高的国内知名度和影响力。为了给患者带去希望,范玉琛将终末期肝病及重症肝病作为临床治疗及科研的重点,立志在重症肝病方面有所突破。
近年来,学校和医院的肝病科学科建设蓬勃发展,2009 年成立了山东大学肝病研究所,2019 年发展成为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核心单位,以及国家感染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山东省分中心。最新年度的复旦大学医院排行榜专科排名中,医院传染感染专科排名华东区第 6 位,山东省第 1 位。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开始公布中国医院科技影响力排行以来,医院连续 5 年位列传染感染专科山东省第 1 位。
随着医学发展日新月异,目前,仅依靠单一专科甚至单一专家 “单打独斗”的传统诊疗模式,已不能解决所有疾病导致的问题。为应对这一挑战,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模式正在兴起。2023 年 4 月 21 日,“重症肝病和肝衰竭”多学科门诊正式开诊。正如范玉琛介绍,肝衰竭是造成肝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降低肝衰竭的病死率是国家病毒性肝炎重大传染病防控的主要目标。“我们这一级医院已经具备重症肝病和肝衰竭的综合诊治技术,可以结合内科治疗、人工肝治疗、肝移植等各专业力量,通过多学科的模式整合资源,帮助肝衰竭患者获得高效、及时的救治。”范玉琛表示,竭力挽救每一位患者的生命是医者的初心,充分发挥齐鲁医院作为国家队医院的示范引领作用,更是齐鲁医院人肩上的使命。
此外,为给广大肝病患者提供高质量的专业诊疗,结合学科发展方向和特色,满足患者就诊需求,肝病科日前还开设了乙肝临床治愈、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等三个专病门诊,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自身免疫性肝病、脂肪肝患者提供专业的诊治意见,提高就诊效率和就诊质量。
凝心竭力
用行动诠释责任与担当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在范玉琛看来,中国医生在乙肝相关疾病治疗领域的实践已经走在世界前列,且形成了代际传承。“上世纪 80 年代时,吴孟超院士等一批专家就已经站在了世界肝病诊疗之巅,受到世界同业的广泛认同与尊重。”范玉琛说,这些年来,中国肝病医生也一直步履不停,从未间断在国际上发表大量代表性成果。
2020 年起,范玉琛担任肝病科副主任,主持科室工作,“作为医院年轻一代的科室工作负责人,主持工作之初,我便设定了自己的‘四有’工作原则及方法,即 :有理想、有胸怀、有能力、有道德。”对于自己的科室管理理念,范玉琛具体解释道,科室现拥有医护人员 35 人。其中,正高级职称 3 人,博士生导师 1 人,博士后导师 2 人,硕士生导师 5 人,副高级职称 5 人。科室是一个大集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闪光点,科主任的责任便是在综合考虑科室发展、推动医教研等各项工作同步推进的同时,使每个人都能找到闪光点并有发挥自己特长的机会。近年来,肝病科逐渐形成了“甲基化标志物与肝衰竭的预警预测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甲基化标志物与原发性肝癌风险评估的预测研究及应用技术开发”“提高慢性乙型肝炎 HBsAg 阴转率的新方案和新方法”“免疫负调控在乙型肝炎发病和重症化过程中的机制和预警预测研究”“原发性肝癌微创治疗的临床研究”和“肝纤维化的无创性诊断技术研发”共 6 个明确的研究方向。
而作为一名研究生导师,范玉琛非常注意人才培养,也十分爱惜人才,他以一颗担当之心,倾囊相授,全力培养医学学生。在学生们眼中,范玉琛是一个十分严格,近乎严苛的老师,他教导学生们在牢牢掌握临床知识与实践技能的同时,正确处理临床和科研的关系。范玉琛表示,他还会反复叮嘱自己的学生们,养成良好的品德和正直的人格是成为一名优秀医生的基础,希望每一位学生都能够扣好追梦征程中的第一颗纽扣——恪守医德,责任于心。
范玉琛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从日复一日的临床诊疗中发现、总结关键问题、深入研究,经过不懈努力,实现成果转化,再应用于临床,极大提高了自身肝衰竭诊疗水平,发表了多篇代表性论文,同时还与国内外从事肝衰竭领域的很多专家也结下了深厚的友谊,大家互相交流共同提高。昔日的“燎原火种”,如今已凝聚成永不止息的医学执着和不懈努力的坚定步伐。 (李小诗 尹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