助人暖心“莉”园绽满春———访马克思主义学院李莉莉老师大学生记者团杨楷博
你赤诚的心,照亮来时的路;你拉起一双双手,托起一个个梦;你用辛勤的汗水浇灌萌发的种子;你用点点微光照亮寒冷的墙壁,三尺讲台,一支粉笔,指引我们的未来。蜿蜒的山路,刻印着你那轻盈的脚步,在这个春天,你如武汉的樱花般美丽而又绚烂。
有教无类 因材施教
对当代大学生来说,思政课也许是有些枯燥无味的,而李莉莉老师却因独特的教学风格被同学们所喜欢。到底是怎样的教学理念成就了不一样课堂?通过我们的了解,李莉莉老师在教学上遵从孔子所说的“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的理念,面对性格较为内敛不过多发表自己意见的学生时,她会发动周边同学一起帮助他,让他在一个积极乐观和谐的氛围中逐渐打开心房,让他热爱上这个集体,勇敢的表现自我。“学生既是孩子也是大人。”她在与学生交流中,既把他们当成一个大人让他们承担相应的责任,为自己的未来负责,也要像对待孩子一样对待他们,呵护他们,让教育的灯盏始终散发着永恒的光。《论语》中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李莉莉老师在此基础上又加上“乐之不如歌之舞之”,让同学们更快乐的融入其中,不给予被动的约束,让他们在快乐中成长,让学生知道“我既是你的老师也可以是你的朋友。”一次简单的课堂,却给同学们不一样的感受和体悟。
靡不有初 善始善终
一场与小朋友的对话,点燃了一颗想要温暖他人的心。李莉莉老师小时候曾听来自四川的小邻居讲起自己家乡的灾难,后来李老师又亲眼看见那些逃荒的人们,疾苦的人生震撼了那幼小的心灵,也因此种下了那颗想要帮助他人的种子。李莉莉老师的学习成绩一直很优秀,高中时获得了自己的第一笔奖学金,这也是她资助他人的开始。从高中到大学再到博士毕业,她从未间断付出自己的那份爱心。2009年,因为一个学生家里失火,同学们为了帮助他就在班里搞起了募捐,那份力量虽然微薄,却又是那么的温暖和感人。也就是这样的契机,李莉莉老师在我校成立了一个资助小组,让学生把这份爱传递下来,用爱来滋养学生的成长。李莉莉老师告诉我们,这个小组之所以没有办大,是因为在这个社会上不缺像他们一样的组织,而资助小组的存在是为了给同学们一个爱的出发地。
点点星火 照亮寒光
至今为止,李莉莉老师在长达30年的资助中,感染了无数学子的心,照亮了无数学子的梦。在这30年里,她只是默默付出,连自己的家人都不知道。通过社会上爱心人士的推荐,李莉莉老师联系到那些需要帮助的孩子,从小学资助到他们长大成人,而这些孩子们在爱的关怀下长大成人,他们也将这份爱传递了下去。伸手不见五指的屋子,超过70°的陡峭山路,大山里那个寒冷的冬天,冻得李老师浑身发抖,但心依旧是那么的滚烫。从大山走出来的孩子不容易,从大山走出来的女孩更不容易。有些父母会让自己在校读书的女儿偷偷翻墙出来把她们接走,不允许她们上学,李老师告诉我们,这些父母的本心是善良的,他们也想让自己的孩子走出去,但是迫于生计问题,不得不让自己家的女孩早早嫁人。李莉莉老师说:“也许那种感受我们无法深刻体会,但是同理心告诉我,我想要帮助她。”很幸运我们生在一个好的时代,因为有国家的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政策,有社会上千千万万的爱心人士,才会让一个个青年的梦不会陨落,才让他们走出大山,去拥抱更多的精彩。
人间因为有爱而温暖,我们因有爱而幸福。既是一份坚守也是一份爱的传递,无论是身为老师还是一位爱心人士,她都用实际行动践行了雷锋精神,当代人如何继续传承发扬雷锋精神,在李莉莉老师的故事里蕴藏了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