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流量”注入“正能量”

——从“银发知播”群体荣膺“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说起


3月4日晚,《感动中国2022年度人物颁奖盛典》播出,年度人物揭晓。“银发知播”群体榜上有名,“做硬核知识主播的爷爷奶奶真酷”一时成为微博热门话题。13人,平均年龄77岁,两院院士、退休教授、中小学老教师,他们是一群老年知识博主,通过互联网传授知识。“白发人创造的流量,汇聚成真正的能量”,他们以直播、短视频的形式传播科学和人文知识,将毕生所学所研不遗余力地分享出来,给更多人带去知识的力量,为“流量”注入“正能量”。

82岁的退休教师王广杰,在直播间分享电工和物理知识,单场直播观看人次最高时超过40万;61岁的退休教师唐守平,通过短视频分享趣味物理实验,其中静电章鱼实验视频收获超100万点赞;87岁的海洋地质学家汪品先,是首位在短视频平台开设主体账号的院士,目前抖音粉丝超过65万;67岁的老教授戴建业通过短视频讲解古诗词,如今粉丝已超过770万;73岁的“科学姥姥”吴於人与她的“同济科普天团”硬核科普物理,俘获百万粉丝。一组组数字的背后,折射的是“银发知播”群体在互联网世界的影响力,他们制造了一间间“没有墙壁的教室”,建造了一所所“不设门槛的大学”,也因此感动了无数网友。

“银发知播”群体为何能感动中国?一是顺应当前互联网普及化的形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近日发布第5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 10.67亿,互联网普及率达75.6%,其中短视频用户规模首次突破 10亿,用户使用率高达94.8%。用户规模快速增长,短视频成全民化应用,内容为王的知识传授在以搞笑逗趣的娱乐传播为主的短视频平台成为一股清流,也快速聚集意向受众。二是“有门槛”的人文和科学知识通过讲解、演示变得人人可学、人人乐学。杨维云在直播间里开设“成人识字班”,教授拼音和汉字基础,为渴望识字的成年人带去希望;汪品先用视频形式让大家看到深海、大洋,激发青少年对科学探索的兴趣。不收费、不受地域限制、不限定受众,他们用通俗易懂的方式和喜闻乐见的形式诠释了知识的力量。

“银发知播”群体用文化特质和价值追求为“流量”注入了“正能量”,也为二者的和谐统一作了“注脚”。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院教授付晓光认为简单追逐流量不可取:“赚取流量的底线必须坚守,网上内容也应传播正确价值观和社会责任感。”可喜的是,越来越多的正能量依靠短视频传播开来,借着流量触达更多受众。有着超千万粉丝的“小明正能量”,通过短视频以风趣幽默的方式宣传法律知识和防诈骗技巧,传递的是影响公众的正能量;同样拥有超千万粉丝的广西小伙陆仙人,从“乡村野模”最终登上巴黎时装周,传达的是依靠自己的努力和独特才华实现梦想的“草根精神”。

在“人人都有麦克风”的全民短视频时代,当为“流量”注入“正能量”,激浊扬清,营造短视频清朗空间,在陶冶情操、启迪心智、价值塑造、引领风尚方面对受众发挥潜移默化的积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