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爱守护“星星的孩子”

——记教育学部“融爱未来”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志愿服务团队


▲图片为“融爱未来”项目团队提供。


有这样一群孩子,他们不愿与人对视、不想与人交流,他们是“星星的孩子”。有这样一群人,他们钻研融合教育,用爱心守护这群“星星的孩子”,他们是“融爱未来”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志愿服务团队(以下简称“融爱未来”项目团队)。“融爱未来”项目团队在我校教育学部教师孟媛的带领下,走近孤独症儿童,潜心研发沉浸式和创新性课程,俯下身来关爱陪伴他们。团队从一次小小的决定到数年如初的坚持,让更多人了解孤独症,把更多的爱传递给“星星的孩子”。

“这份陪伴若能让孤独症儿童走出自己的世界,那么我们当下所做的事就值得坚持。”“融爱未来”项目团队始终致力于用科学、专业的方式帮助孤独症儿童,为他们创造与外界互动的契机,助力其早日融入社会。10年间,“融爱未来”项目团队累计服务孤独症儿童千余名,其中部分轻症患者已经大学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

缘起:从零开始,守护孤独症儿童

从2013年的师生3人小组到如今200余名志愿成员,“融爱未来”项目团队始终坚定选择为孤独症儿童照亮前行的路。“融”代表融合,“爱”代表关爱,他们希望通过融合专业教学和实践创新洞察孤独症儿童的需求,帮助他们融入社会。

“孤独症儿童需要一扇窗,让他们探索自我、表达自我。”“融爱未来”项目推动者孟媛讲述自己与孤独症儿童结缘近20年的故事时讲道。早在中国音乐学院攻读音乐教育专业硕士学位期间,孟媛就已跟随导师接触到这群特殊的儿童。他们尝试借助灵动的乐符传递关爱,为他们创造接受教育的契机,从此与这群孩子结下不解之缘。毕业后,她来到教育学部从事教育工作,逐步深入开展对孤独症儿童的研究。2013年,孟媛带领学生来到幼儿园实习,她敏锐地发现幼儿园中有几个幼儿仿佛与旁人的世界有一层隔膜——他们眼神空洞、反应迟钝、鲜少同他人交流。然而,该园教师因专业知识不足只是将他们视作性格孤僻或格外淘气的儿童。

“这让我忧心的同时,也坚定了我组建‘融爱未来’项目团队的决心。我深深意识到孤独症早期干预的重要性。”孟媛凭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带领学生开展了一场关爱孤独症儿童的探索。

项目前期,孟媛跟两名本科生向前来咨询的青年志愿者答疑解惑、讲解项目初心和规划,在师生3人的努力下,队伍不断壮大,先后吸纳了以教育学部学生为主体的200多名青年志愿者加入团队。“当我充满期待地望向孤独症儿童,回应我的却是无尽的沉默和空洞的眼神,我顿时感到惋惜与心疼。”教育学部幼综本2101班的杨媛从此坚定了从事融合教育公益事业的决心。教育学部2022级学硕班李婧怀着期待加入团队:“项目对特殊儿童的关怀温暖了我,参与到系统性的全流程服务定能让我有所收获。”在多次专项行动中,李婧感受到孤独症儿童家庭在物质和精神层面的压力,也在尽己所能帮助每一个孤独症儿童。“对教育的热爱、对特殊儿童的关爱,是团队成员投身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服务的根本动力。”回忆起项目发展历程,孟媛十分动容。

坚守:暖心守护,众志成城筑堡垒

“我们从如何发现孩子眼中的世界发力,以便更切实有效地帮助孩子们。”自项目开展以来,孟媛带领团队成员坚持用善良暖童心,以行动筑未来,努力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融入社会。

以多种艺术融合的方式引导孩子感受多彩世界是团队初心和努力的方向。从音疗的评估、课堂设计到个性探索,“融爱未来”项目团队逐步开展音乐、美术等艺术课程治疗孤独症的探索。孤独症儿童多存在言语沟通障碍,他们便联合患儿家长、师友一步步引导孤独症儿童走出“自我封闭圈”。成员用音乐唱出想讲的故事,用戏剧和绘本传达想说的话,让孩子们在感受艺术的过程中观察世界……通过丰富多彩的沉浸式活动,孤独症儿童得以触及多彩的世界,表达自己对世界和他人的感受。为让融合教育更好走近孤独症儿童,团队开创性打造了“8346+”孤独症儿童融合安置体系——打造8大评估系统、推动教法教材教具3项标准化、健全4级融合师资培训体系、统筹6大教管模块,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免费评估、融合教育一体化服务。

坚持足履实地才能行稳致远,“融爱未来”项目团队重点制定开展“早发现、早干预、早融合”暖心举措,将病症苗头扼杀在摇篮里。“0到6岁是孤独症儿童的黄金抢救期。若能在6岁之前及时发现,在此期间进行科学有效的干预会事半功倍。”孟媛细致讲解道。团队采用“学校-社区-社会”三级联动宣传机制,开展进商场、进企业、进街道、进社区的“四进活动”,普及孤独症相关知识,开展融合教育,在“早发现”的基础上做到“早干预”“早融合”。此外,团队还将“平等教育”的理念普及到社会中,着力捍卫每一个儿童平等接受教育的权利。

团队里的每一人都鼓起“自讨苦吃”的精气神。孟媛既要推进项目研究,又要精心照顾两个孩子,项目和家庭,她都不敢有丝毫松懈。“早一天扩大这个项目,就能多帮助一个孩子”是团队共同的追求。幼师本2002班李玉燕在2022年暑假留校备赛时感慨颇多:“我们每天都窝在创新创业孵化基地,从早上8点一直到晚上12点,不完成当日目标绝不散去。”整个暑假,团队成员常常通过线上会议开展讨论,孟媛也每天坐班车从千佛山校区前往长清湖校区参与项目修订,日复一日的磨炼让“融爱未来”项目愈发完善。

盛开:合力推进,点点星光汇星河

每一个梦想,他们都珍视;每一个愿望,他们都守护。“象芽塔咖啡”义卖、孤独症儿童个人画展、孤独症科普知识讲座……他们以一支画笔或一段故事,为孤独症孩子搭建起展示自我的平台,点点星光最终汇成融合教育的浩瀚星河。

“融爱未来”项目团队持续为孤独症儿童提供咨询、评估及融合教育服务。在人才方面,团队专门培养面向孤独症儿童融合教育的师资力量,也培养出一批面向儿童的优秀毕业生;在课程设置上,团队联合教育学部学前教育专业开发融合教育的课程,整合资源提升课程质量。为扩大项目的影响力,团队通过抖音等网络平台开展线上活动,2022年6月的线上论坛观看人数约3.8万人次,1000多所学校和幼儿园工作者报名参与活动。

久久为功,必有回响。众人以汗水与心血为基础,一路披荆斩棘,斩获多项成果。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融爱未来”项目获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校级银奖、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铜奖、2022年国家级大创立项、第九届山东省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省级一等奖。显著的成效凝聚起“合力环”。团队研发综合性艺术教材12类、获得著作权4项、研发在线课程300学时,联盟单位115家、组建志愿服务队21支、组织志愿者632人,获新华社、中国青年报、山东卫视、大众网、济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融爱未来”项目也成功入选教育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中国融合教育推进项目。

这些成果源于团队的努力,也离不开各级领导的关心和支持。教育学部成立校级研究平台——儿童融合教育研究中心,在科研、教学上全方位助力融合教育理念研究。2022年1月,团队联合山东省关工委、省教育厅、省残联、团省委、省妇联、省广播电视台等共同发起“点亮星空、融爱未来”关爱孤独症儿童大型公益活动。同年6月,团省委副书记尚胜波专项听取团队汇报。2023年2月,省委常委、市委书记刘强调研指导时强调孤独症群体的教育与融合需要社会力量的广泛参与。5月,第一家社区服务站在甸柳新村街道第一社区居委会落成,除了负责对周边居民开展孤独症科普知识宣传外,还为有孤独症和发育迟缓倾向的儿童提供免费评估服务。

在谈及对项目的展望时,团队成员用最朴素的言语表达着自身最诚挚的情感:“希望尽自己的一份微薄力量为孤独症儿童及家庭撑起一片爱的蓝天。我们相信,纵使点点微光也终会让‘星星的孩子’持久闪光在更加多彩的世界。”

以爱为名,与爱同行。“融爱未来”项目团队播下爱的种子,用真情为孤独症儿童撑起一片片希望的绿荫。“我们希望面向全国,传播融合教育的理念,帮助更多的孤独症儿童。”孟媛带领团队更加坚定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