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鸣惊人!他站在了最高领奖台上

——记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理科组一等奖获得者、山东师大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周峰


▲图为周峰在全国青教赛颁奖现场


“18、17、16……”

驻足于榜单前,周峰心情忐忑地从理科组32名参赛选手名单的中间位置,开始向上寻找自己的名字。当看到“周峰”二字赫然排在首位时,他不由下意识地揉了揉眼睛。

此时是4月24日晚11时30分。在深夜的清华大学校园内,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成绩准时在公告栏里张贴公布。

喜讯传来之时,尚未就寝的数学与统计学院马军英教授正翘首以待。看着周峰发来的消息,年过六旬的她,颤抖着手指,却怎么也点不开那张粉色的成绩排名图片。

“你相信吗?周峰得了第一名!”次日凌晨,数学与统计学院统计系主任房莹接到了马军英教授的电话。电话那头,马军英喜极而泣。

“争分夺秒”:一场与时间的赛跑

“……今天我们就探讨到这里。谢谢大家!”在全国青教赛决赛现场,青年教师周峰顺利完成了《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之《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数学期望》参赛节段的授课。话音刚落,20分钟结束的“滴滴滴”秒表提示音也随即响起。

20分钟有多短?短到只够完成一个参赛节段的展示。20分钟又有多长?长到周峰用一年半的时间去为之精心准备。

时、分、秒是我们常用的时间单位。但周峰却有着自己专属的时间单位——“1页PPT”。文本框大小数字化、位置坐标化、口算出间距位置……他的计算优势在课件制作中得到了完美发挥。周峰做过统计,完成一页PPT大概需要5个小时。于是,他把一天划分为“3页PPT”——从早7点到中午12点、从下午1点到6点、从晚7点半到次日零点半,每个时间段都是“1页PPT”。一个节段的PPT课件,从设计到制作、从设置动画播放效果再到最后的演练,周峰需要花费1周多的时间。青教赛省赛要求每个参赛者准备20个节段,并于赛前20分钟从中随机抽取其中1个参赛,单单这些PPT的制作就需要5个月左右的时间。从2022年1月至6月底,周峰基本上每天都沉浸其中。从学院选拔赛到站上国赛讲台,周峰煎熬了541个日夜,撰写了212页教学设计,制作了272页PPT,设置了2254个动画效果,完成了51521字的逐字稿。

华罗庚曾说过:“时间是由分秒积成的,善于利用零星时间的人,才会做出更大的成绩来。”学数学出身的周峰也深谙此道。

2022年3月30日,因为疫情,学校实行封闭管理。早在几天前,周峰就带着行军床住进了办公室,这一住就是21天。周峰说:“住在学校,减少路上往返时间,无形中,我拥有了更多可支配的时间。”

2022年省赛决赛前的一周,周峰又把行军床搬进了智慧教室。他称这是自己缓解压力的“法宝”:“教室中的桌椅和黑板,都让我有种熟悉的亲切感。住在这里就像住在自己家一样,坐在下面的评委就像是来我家的宾客,这让我倍感轻松。”

即使提交完国赛材料,周峰依然“驻扎”在教学三楼6层的智慧教室,每天仅上下楼一次。

周峰做过精确计算,从离开教室到家门口正好20分钟。把白天练讲的内容,在没有课件提示的情况下,精确无误地复盘一遍就成了这段路程的主要任务。

备赛期间,指导教师马军英教授始终陪伴着他。有一次,师徒二人磨课太过投入,以至于错过了晚饭,也错过了教学楼最后关门的时间。周峰回忆说,凌晨两点的校园静悄悄的,大街上也已空无一人,但当告别马军英教授的那一刻,温暖和感动瞬间溢满了他的心田。

    “不留遗憾”:一次与自己的较量
      高中时,周峰就读于山东省实验中学,因参加全国高中数学联赛获省一等奖被保送至南开大学数学基地班。大学时,他的课堂笔记被大家争相传阅,获称“行走的复习资料”;渐渐地,数学也被他视为自己的“终生伴侣”。之后,他又去新加坡国立大学攻读博士学位,并先后4次获理学院优秀助教奖、4次获数学系优秀助教奖。周峰平时喜欢关注各种数学类微博、微信公众号,最爱看的节目是《最强大脑》……在日益精进的道路上,他始终步履不辍。
        周峰自2018年来山东师大任教。“老实本分、严谨认真”是数学与统计学院执行院长赵强对这个“新人”的第一印象。“学生人手一份手写讲义,整堂课脱稿讲解,全程手写板书……第一次听课时,周峰就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入职第一年的首个学期,周峰就承担起数学本科专业最难的课程教学任务——实变函数,并获得了校级优秀教学奖。
      周峰一直认为,“非师范出身”是自己的一块短板,抱着“把木桶最短板补齐”的心态,他展开了一场与自己的较量。他不仅向经验丰富的老教师请教,也向师范专业的研究生学习。他与4名师范专业研究生组建起一个教学讨论小组,探索出一种行之有效的师生互助模式。
      在与时间赛跑的路上,周峰始终不敢有半分懈怠。他不仅是凌晨校园的“独行侠”,是教室的“常住人口”,也是餐厅关门前的“最后一人”。有时磨课,不吃饭反而成了周峰的“家常便饭”。马军英回忆道:“从早上8点到凌晨1点,他都在教室反复练讲。常常到晚饭时,中午订的盒饭还没有开封。我感觉有一种意念一直在支撑着他。”
      “靠一口仙气活着”“肝帝又上线了”,同事们戏谑的语言里满含着对周峰的钦佩。
      就是凭着这样一股劲头,周峰在备赛的路上乐此不疲。他时刻提醒自己“要么不做,要么就做好”,将自己满腔的热爱与执着投注于教学之中。
      周峰有厚厚两大本课件打印稿,上面标注着各色记号,有用直尺标画的横线,有整齐排列的数字,也有“等”“慢”“停”等工整的汉字,这是他的“专属密码”。“PPT页数比较多,有时我会忘记顺序,有时话还没有说完,下一页内容已呈现。这些提示标记是我的好帮手。”
      在采访过程中,周峰分享了一个厚厚的棕色皮笔记本。红、蓝、黑三色字迹交织,日期和时段清晰在目。从教学节段中案例的设计、问题的提出,驱动学生逻辑思维的问题串设计,到教学语言的逻辑性、准确性表达,PPT课件的简洁精美,再到数学思想的揭示、课程思政的融入……密密麻麻的字迹整齐排列。这个笔记本是马军英教授指导周峰磨课的记录本。它记载着师徒二人备赛路上的艰辛与汗水,也见证着周峰的每一次成长与进步。“前面记录比较多,越临近比赛内容就越少。一是越到后面课就越成型;二是马老师怕我压力大就转以鼓励为主。”周峰边翻阅笔记本边分享道。
      “周峰一直有一种永不服输的精神。反复打磨、不断修改,这就是一种工匠精神,也是一种劳模精神。”马军英教授这样评价周峰的备赛状态。把每一处瑕疵都消灭掉,力求完美呈现,周峰称之是一种“强迫症”。
      尽管青教赛已结束一段时间,但周峰左手中指厚厚的茧子还没有脱落,右手食指和拇指的脱皮情况也没有完全好转。这是翻页笔与手指一次次摩擦,在他手上留下的印迹。
    “薪火相传”:一段关于传承的故事
      2016年,马军英教授从教学一线退休。从台前到幕后,她将自己多年来积淀的教学经验无私分享,再次当起了数学与统计学院青年教师的“马老师”。从2017年学院第一位参加青教赛的教师开始,她执着的陪伴与指导就从未缺席。尤其是去年,青教赛、教创赛、课程思政比赛交叉进行,马军英教授始终任劳任怨,对每一项赛事、每一位参赛教师均进行了悉心指导。
      这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传承。
      早在40多年前,马军英也就读于山师数学系。当时数学系老师们精湛的教学艺术与孜孜以求的精神一直深深影响着她。“管梅谷老师授课时通常沉心于板书推理过程,有时不小心写错一个数字,就用棉袄袖子直接去擦黑板。”“庄万、陈玉波等一批学养深厚、富有情怀的老教师,也总是激励着我在教学路上不断求索。”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探究永无止境。”这是马军英的不懈追求,也是她指导青年教师一以贯之的精神。传承的力量是无穷的。在前辈们的影响下,数学与统计学院形成了一支团结有力、奋发向上的教师队伍。青年教师解永晓在自己还有比赛任务的情况下,主动承担起帮周峰修正比赛节段的任务;不善言辞的石学军则用“后勤保障工作交给我们就行”的朴素言语表达着对周峰的支持。执行院长赵强告诉记者:“在这个团队中,每个人都不计得失,成己成人成为了大家共同的价值观。学院教学风气日渐浓郁,不仅在学校教学督导中屡创佳绩,也在校外各级各类比赛中不断取得新的突破。”2018年,孙宁奎获青教赛省级二等奖;2021年,胡成获青教赛省级一等奖;2022年,房莹获第二届全国高校教师教学创新大赛三等奖,郑莎莎获青教赛省级二等奖;2023年,周峰获青教赛国家级一等奖。
      正是在这样一个集体里,周峰默默传承着老一辈数学人团结奋进、精益求精的精神。他把提升学生数学素养、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当作课堂的根本,把“认真上好每一堂课、每一门课”当成自己的使命。
      周峰的课堂别具“峰”味。他全程脱稿授课,计算推理过程纯板书。一个小小的纸杯、一把雨伞,都能被他用作教具。他打趣道:“别看我是‘80后’,但我有着上世纪五六十年代老一辈人的习惯。”早晨8:20上课,他常常8:00就已赶到教室。学生们也随之养成了早到的习惯,大家笑称这种约定是“加量不加价”。
      在周峰看来,“数学最打动人的是思想和逻辑”。在教学过程中,周峰还探索出一套“走一步退半步”“数分实变比较”“3倍时间备课法”的“独门秘笈”,引导学生织好知识链条、理清逻辑脉络、增强数学思辨能力。
      周峰不仅将自己的教学技艺与精神传递给学生,同时也无私传递给了“赛场后来人”。在山东省第十届青教赛备赛期间,周峰几乎全程陪伴即将参赛的青年教师们。“他身兼数职,既是现场计时员,又是授课指导师,还是正向鼓励者,照亮了我们艰难的备赛之路。”最终捧获该赛事一等奖的教育学部青年教师包丹丹如是说。
      概率破玄机,统计解迷离。站在新的起点上,周峰将继续探索数学与统计学的奥秘,与学生们一起翻越一座座更高的山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