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向党 吾辈之责
我出生于2003年9月,正是在我党成功带领全国人民胜利抗击“非典”之后的两个月。爷爷是一位有40余年党龄的老共产党员,在我呱呱坠地时,他说:“今年国家战胜了病毒,我也有了一个小孙女,可谓‘双喜临门’呐。”爷爷总认为我的出生是一大祥瑞,给我取名为“婧圆”,希望我的人生幸福圆满,也坚信国家会越来越好,期盼长大后的我能为祖国的建设作出自己的贡献。儿时,爷爷总会摇着一把蒲扇坐在院子里给我讲“非典”抗疫英雄的故事。“妈妈,我特别难受,我憋得很……但请别告诉医院领导,不要给医院添麻烦。”爷爷说,她叫张锦,和我们一个姓,是一家人,为抗疫牺牲那年,她才二十多岁,但是她说,为了国家、为了人民,她不后悔。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小,小到不过是浩瀚星河中的一点微光,一个人的力量有多大,大到能用血肉之躯去护卫山河无恙。从那时候起,懵懂的我要想做像张锦姐姐那样的人,要像她一样把最好的青春奉献给最伟大的祖国。
2020 年,新冠肺炎疫情的爆发卷走了无数的生命,有这样一群青年,义无反顾地冲向第一线。他们下战书,宣誓言,深夜驰往武汉,十天之内建造的“火神山”医院,短短几周之内集结的方舱医院,这些一个又一个的奇迹背后,是一个个“逆行者”的身影。据统计,4.2 万名支援湖北的医护人员中,有1.2 万多名都是90 后,很多甚至是95 后、00 后。看,这就是爱党爱国的青年力量!
我也曾有幸成为抗疫志愿者,和其他勇士在最前线并肩作战。两年前的那个夏天格外炎热,万物在炙烤下沉默。穿上密不透风的防护服,戴好专用口罩,我清楚地感受到身体每一个毛孔分泌的汗液,我咬着牙,坚持。终于到达换班时间,脱下“大白”服,我第一次如此享受酣畅淋漓的呼吸。那瞬间,我心头涌上一股前所未所有的自豪感。这时候,核酸队伍中的一张稚嫩面孔走到我面前,递给我一幅画。画面上,一个扎着马尾辫子的小女孩背着书包走在田间小路上,看向远方的五星红旗,那双满怀希望的眼睛,那个充满幸福的微笑,是的,那就是她。只那一幕,飘扬的红旗早已定格在我的心中。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的2022年,是我离开家乡,独入江南求学的第二年,也是全国人民与疫情抗争的第三年,我们在学校里接受教育的每一天,都是无抗疫榜样用热血和生命换来的。我常常在想,我们现在的学习生活,是不是也是他们所向往的?他们没能看到胜利的那天,但是他们却守住了自己的阵地,守住了我们的光明。在疫情缓和迈入校园的那一刻,我更加明白百年前若没有那群最先觉醒的中国青年,革命之火将不会点燃;百年后,新时代的青年同样响应着党的号召,高举着青年之火。我们每个人之于国家,只是十四亿分之一,但是汪洋的汇集,来源于每一滴水滴。我愿同每位有志青年一起,追寻时代中不变的那股爱党爱国的永恒精神,那种砥砺前行、踔厉奋发的向上力量,那个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加绚丽华章的伟大梦想!
党的二十大明确指出:“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实现梦想的前景无比光明。”时代的接力棒已然传到我们手里,我们就是建设中华的点点星火。你们看到了吗?时代各有不同,青春一脉相承,我想你们看到了。是的,我也看到了,看到了现在,看到了过去,看到了未来,看到了为建设祖国而努力的新青年!亲爱的祖国,山高路远,我愿为你而来!
(张婧圆 本文为江苏省“奋进新征程,青春勇担当”全省大学生征文比赛特等奖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