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燃理想信念之火
点燃理想信念之火
作者:徐娉婷
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的信仰之基、精神之“钙”,加强理想信念教育是我们党的一贯思想和优良传统。面对这一批批新时代的新青年,我们必须加强对他们的理想信念教育,真正做到点燃理想信念之灯、烧旺理想信念之火、高擎理想信念之炬,
个人是社会的一部分,没有社会就没有个体。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是辨证统一又是相互制约的。我们小时候都有这样那样的理想,很多时候理想是立足于本身来说,例如做消防员、做老师、做医生。但换句话来讲,消防员可以抢险救灾,老师可以教书育人,医生可以救死扶伤,这些光荣的职业都是对社会有正面影响的,这般的个人理想都是有益于社会的,可谓是组成伟大社会理想的一个分子,无数个闪着光的个人理想就组成了熠熠生辉的社会理想。社会理想因为与大多数个人理想相结合为变得更加远大,个人理想因为与社会理想相结合才能变得更加崇高,从而实现个人与社会一同进步。
有些人为了社会理想舍弃自己原本的个人理想,汉明帝时,匈奴与其他几个西域国家,经常侵扰我国边界,烧杀抢掠,出身于文学世家的班超气愤地把扔了笔杆,就从军去了。鲁迅先生也是如此,他早年选择学医,本想着悬壶济世,救死扶伤,改善国人的健康状况。但他很快就意识到学医救不了中国人。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了医学院,开始走上作家之路。他筹办文学杂志,从事文学活动,发出了震耳发聩的时代之音,为中国文学史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财富。
有些人因为社会理想,更加坚定了自己的个人理想。耄耋之年的钟南山院士,深夜坐上逆行的火车前往武汉抗击疫情的一线,英雄无畏,国士无双。钟南山院士一直都是一位有着崇高理想信念的共产党员,他曾在采访中透露他始终记得读书时老师对他的一句教导:“人不只生活在现实中,还应生活在理想中。”所以,钟南山经常会跟同事和学生强调,拥有理想信念对于一个人来说是十分重要的,理想信念能够作为一个人精神的灵魂和支柱。不仅是钟老,在战疫中,许多医务人员都是年轻人,广大青年不畏艰险、前仆后继、不计得失、奉献自我,让青春掀起浪花,用实际行动证明了他们的成长。在脱贫攻坚的关键战役中,也有着许多青年人的身影,他们兢兢业业、不辞辛苦、不舍昼夜,奔波在扶贫助困,脱贫攻坚的最前线。他们用汗水展现年轻人的力量,用奉献展现年轻人的责任,为我们展现了中国青年的铮铮铁骨。
青年的理想信念与国家未来息息相关,每个年轻人的理想都绚丽多彩,但只有把个人融入集体、把小我汇入大我之中,才能与时代同脉搏、同命运,与人民同步伐,才能更好实现自身的人生价值,如果不在乎集体的利益,只在乎自己的利益,那么任何的独自美丽都会陷入狭隘境界。
新时代青年必须树立远大的理想。并且这个理想不仅只限于自我的发展,例如专业选择和职业规划,而是心中要装下党与国家,能够积极主动地做一些事来推动国家向前发展,牢记自己肩负着伟大的责任与使命,拥有广阔的理想与胸襟,这才是“志存高远”的新青年;其次,青年要努力增强自身的本领、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勇敢创新,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弘扬吃苦耐劳的精神,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成为一个有用的青年,这样实现远大的理想目标才是有迹可循。
新时代青年需要拥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实现社会价值之中完成自身价值的实现,肩负起建设国家的伟大使命,塑造积极向上的观念。青年的价值观一定上对整个社会未来的价值取向有着决定性作用,青年就是未来建设祖国的主力军,是完成未来伟大事业的后备军。积极在青少年群体中播撒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种子,对于在统一人民思想、凝聚民族力量以及党和国家事业的长远发展,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中国梦的实现,需要依靠青年,而追逐中国梦的旅程也可以成就青年。梦想的实现要靠奋斗,价值观又能为奋斗指明一个正确的方向。
新时代青年要自觉提高自身的思想觉悟,积极汲取新思想,把理论和方法运用到具体的学习中去,把发展中的新思想作为自身的学习与工作的指导,把学习成果转化为信念、思想和行动。学生的基本任务就是学习知识,开展专业研究,青年应该坚持学习的纪律和规范,坚守学术道德的底线,保证学术独立的同时将知识文化薪火相传。同时,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在贯彻落实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积极弘扬和传播正面的时代之声,为这一把把理想信念之火加柴,让它永不熄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