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后椿树更葱茏
春意蔓延着、生长着,村子道路两旁嫩绿的小草、 鲜艳的野花向人们展示着浓浓春意。 细细的小雨飘下,“滴答滴”的雨声为春意奏乐,微风轻起、椿树拂动,发出“唰唰”的声音。
屋檐下, 一个孩童正磕磕绊绊地念着古诗,一旁的大人则捧着一本早已泛黄的书聚精会神地阅读。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小椿仰着头,托着腮,期待地看向妈妈:“妈妈,我念得好吗? ”
李探春看着乖巧可爱的女儿, 将手中的书合上,轻轻放置在一旁。
“小椿念得真好呀,那请问小椿,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树呀? ”
“我知道的! 妈妈你说过,是柳树。 ”小椿看向不远处,用小小的手指指向一棵挺拔的大树,问道:“这不是柳树吗? ”
“不是哦,这种树叫椿树,椿树有长寿的寓意,象征着幸福美好,妈妈给你起名叫小椿,就是希望小椿一直幸福。 ”李探春一边轻抚着小椿的头,一边耐心地回答道。
“那妈妈的名字呢? 探春是什么意思? ”小椿依偎在母亲温暖的怀抱里追问。
李探春看向那棵在雨中愈发葱郁的椿树,思绪又回到了多年以前。
儿时的李探春曾坐在家门口的椿树下,一边择菜,一边专注地看书,那是一本《红楼梦》,也是那时她唯一的课外书。 她依然清楚地记得送她这本书的老师是一位温柔且坚毅的女生。
那时候村子很穷, 村里的小学只有一名老师在教书, 她看起来很柔弱, 村里的人都叫她小林老师, 大家非常感激她能留在这个小村庄,传播知识,带来希望。 小学只有一个班级, 约二三十人, 其中一个学生就是李探春。 那个时候,她还叫“李招娣”。
全村的人都知道, 老李家的大女儿李招娣是个“书呆子”,从小就闹着要读书、要上学。 她还不认识字的时候,就曾把在村里捡到的一些书页当作宝贝似的收藏。 后来村里开设了小学, 她便闹着要去读书, 由于小学不收学费,老李也就随她去了。 即便如此,村里仍然只有她一个女孩去上了学。
去上学时, 李招娣便拿着那些书页去找小林老师, 请老师读给她听。 那些书页应该是从某本《红楼梦》上掉落下来的,是第五十六回的部分内容--“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书页是文言文版本,小林老师用朴实的语言讲给李招娣听, 李招娣目不转睛地看着小林老师,听得特别认真。
“招娣, 听完故事后, 你觉得探春怎么样? ”小林老师温柔地问李招娣。
“我很喜欢她,我感觉她很厉害,我也想和她一样。 ”
几天后, 李招娣收到了来自小林老师的礼 物 , 那 是 李 招 娣 人 生 中 收 到 的 第 一 本书——一本厚厚的《红楼梦》。 她永远记得那天, 小林老师语重心长地对她说,“招娣,我们女孩子也可以读书, 也应该读书, 读书能够让你学会独立思考,读书可以改变命运。”
几年后,村子渐渐发展起来了,破败的小平房教室变成了两层小楼, 来教书的老师和上学的同学也逐渐多了起来。 在小林老师的努力下, 村里建起了借阅室, 孩子们常常在放学后就到借阅室读书, 一切都在逐渐向好。 但是,小林老师却离开了村子。 后来,李招娣听村主任说, 小林老师是因为结婚才离开的,而小林老师的名字竟和李招娣的名字差不多,叫林盼娣。
小林老师离开后, 李招娣总是抱着那本《红楼梦》坐在椿树下看,即使文言文晦涩难懂,她也努力试着去读。
初中时,李招娣要到镇上去读书,而那时正逢弟弟出生, 家里开销变大, 供她读书便显得捉襟见肘, 无论母亲怎么劝说, 李招娣的父亲都不愿意继续供她上学。 但是李招娣非常渴望上学, 她指着满面的奖状与父亲争辩,泪水在眼眶中打转,却始终没有让它流出来。 不知怎的,那天的风特别大,门外的椿树沙沙作响, 风吹开了堂屋的门, 随后便是滂沱大雨。 李招娣的父亲叹了口气, 背过身去, 看向堂屋外那棵在风雨中摇晃的椿树,沉默半晌后,他对李招娣说道:“闺女,如果读,那就好好读! ”
去上学前,李招娣决定给自己改个名字。她喜欢探春那样的坚毅, 她想和探春一样勇敢、坚韧,证明自己也可以立一番事业。
“妈妈,你怎么不理我啊? ”小椿歪着脑袋看着李探春许久,终于出声问道。
李探春这才回过神, 再次摸了摸小椿的脑袋以示安抚, 她告诉小椿:“妈妈的名字啊,是想要探寻自己的春天,找到一个坚韧的自己。 ”
小椿似懂非懂地点了点头, 便又去读古诗了。 李探春也重新拾起那本泛黄的 《红楼梦》,继续读起了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时宝钗小惠全大体。 ”
不知何时,屋外的雨停了,晶莹的水珠从椿树叶上滑落,显得椿树愈发绿意葱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