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的年青人 ,就是美

郭坤(右一)


三月春风处处暖,雷锋精神代代传。3月5日是我国的“学雷锋纪念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感召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向上向善、忘我奉献。从一腔赤诚,彰显军人本色的孙定芳,到向山火逆行的重庆“摩托骑士”,一个个鲜活的形象,书写着不同时代的雷锋故事。在湖北医药学院的校园里,也有这样的榜样传承着这份伟大的精神。他们用真诚温暖社会,用行动诠释雷锋精神和志愿精神。
郭坤:用自己的力量,温暖他人
校园大巡查、健康知识讲解、迎新时帮忙搬运行李,每当校园里进行志愿活动时,总能看到湖北医药学院第一临床学院2020级儿科专业郭坤同学的身影。当问起他累的时候是否想要退缩时,郭坤不假思索地回答道:怎么说呢,感觉做的事有意义,累不累还真无所谓了。”
在一次志愿活动中,郭坤接触到了一群特殊的群体。他们是自闭症儿童,被称为“星星的孩子”:像星星一样,遥远又孤独,常常因无法表达而被忽视。起初,他非常紧张。“我不知道怎样跟小朋友们接触,怎样进入到他们的世界。”但在一起做游戏、跳舞、做操的过程中,郭坤用自己的认真和温柔渐渐走进了孩子们的内心,耐心地引导他们表达自己、释放自己,帮助他们感受世界的友好,为他们搭建了一座通向社会的桥梁。对于这群孩子们来说,郭坤和一群志愿者的到来,犹如冬日的暖阳给予他们爱与希望。而对郭坤而言,这样的时刻是志愿者最有成就感的时刻。
在志愿服务活动这条路上,郭坤好像真得不会累似的,一直坚持着、走着。从高中时期,他就担任校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组织着成员们参加清扫公园垃圾和植树等志愿活动。如今进了大学,他又成为了湖医药青年志愿者协会的一员。从校内的各种志愿活动到校外的知识普及,他基本一次都没有缺席。谈到成为志愿者的初心,郭坤只是淡淡地说:“我想用自己的力量去帮助更多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一个人一时的力量或许渺小,但当无数个星光相聚,总能点亮一片天地。截至目前,郭坤的志愿时长已经积累了469小时。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将服务他人、服务社会与实现个人价值有机结合起来,诠释和彰显着志愿者的责任、使命与担当。
“赠人玫瑰,手有余香”,郭坤一直对这句话感触颇深。对他而言,通过志愿服务活动,他在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同时,也让自己的阅历和能力有了极大的丰富和提升。
黄焦博坤:享助人之乐,寻生活意义
黄焦博坤,中共预备党员,现为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麻醉专业2020级本科生。大一加入青年大学生志愿服务团,志愿时长达410小时,被评为“十星级志愿者”。
暑假期间,黄焦博坤积极投身于大学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作为负责人,他组建了“雏鹰计划”志愿服务队,带领队员前往竹溪县县河镇中心学校进行为期11天的“七彩假期”支教社会实践活动。在这短短的11天里,他努力为农村的留守儿童带去心理健康教育,亲身感受并参与中国乡村教育的发展。
在黄焦博坤的志愿经历中,有太多的故事和感动。初到学校支教时,黄焦博坤还在思虑如何与孩子们相处?第一堂课怎么上?遇到调皮的孩子怎么办?可当他踏进教室,孩子们清澈的眼神、稚嫩的脸庞完全吹散了他心中的疑虑。他看着孩子们豁然开朗,心潮澎湃。第一次被称作“老师”,责任感与使命感油然而生。
在支教活动中,他成了孩子们心目中的好老师,更成为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孩子们摔伤时,他揪心不已,为其清洗上药。演讲比赛时,他放弃休息,为孩子纠正发音,进行舞台排练,只为了孩子们在舞台上尽情绽放。下课后,孩子们喜欢找黄焦博坤聊天,一群小朋友围在他身旁,交流一些有趣的故事,甚至有人拿着纸和笔,非要让他签名。黄焦博坤开玩笑说:“我也不是明星,你们要了我的签名也没用啊”。“可是老师你是我们崇拜的人呀!”孩子们不假思索地回答。暖流伴随着孩子们真诚的赞美之语流进了心田,那一刻,他觉得所做的一切都值得。
“志愿服务从来不是单方面的付出,而是志愿者与帮助者相互成就,共同进步。”在黄焦博坤看来,每一次志愿活动都是一次全新的体验,是书本里读不到的知识,是学校里学不来的经历。在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可以尽情看世间百态,寻真实自我,享助人之乐,创社会价值。
贺志成:以家风传递,志愿无国界
有人参与志愿活动是三分钟热度的新鲜体验,或是为了志愿服务那栏可观的数据指标,或许很少有人能像湖北医药学院药护学院2021级麻醉学班的贺志成同学那样,将志愿服务融入自己的生活。
从入学后参加的第一个线下志愿活动开始,他参与的校内志愿者活动大大小小共计24项。他在返家乡期间参与了帮扶弱势群体、文明劝导、助人为乐志愿活动以及连续两年参与由团中央发起的“暖冬行动”等。入学的一年多时间里,贺志成始终前行在志愿活动的道路上。
在贺志成心中,做事情从来没有差不多这个词。无论是做志愿活动还是其他事情,他都全情投入,绝不敷衍了事。就连面对小伊的采访,他给出的回答不是三言两语不是寥寥几行,而是将内容过程、心得感悟整理成具体详实的两千八百余字的文档。“我多写一点,你们就能少写一点。”仅仅是初次相遇,就能强烈感觉到贺志成身上的热心与真诚。
贺志成习惯于传递温暖,源于母亲一直以来的教导。母亲从他小时候就教育他做一个积极向上正能量,对社会有用的人。他也确确实实做到了。他将他的家风通过志愿的形式在校园中传递,在家乡传递,甚至在国际传递。在一次“暖冬行动”中,他帮助了一位外国友人,并向对方介绍中国青年志愿者标志———心手标,讲述了中国青年志愿者的奉献故事,最后还留下了一张两人心手标手势的合照。“当我第一次能以自己的力量帮助国际友人的时候,我体会到了前所未有民族自豪感和志愿获得感。”贺志成以家风作为行动的轨道,通过志愿活动的车轮传递着他的温暖,也在其中找寻着真实快乐和更好的自己。
“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雷锋日记中的热血誓言,如今读来依旧滚烫。在湖北医药学院里,还有许许多多像郭坤、黄焦博坤、贺志成一样的青年志愿者,他们一直用实际行动诠释“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用青春力量续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