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途有你,同班考研情侣齐上岸同所名校


“考研成功上岸啦!”单是这样的消息就足够让人激动。今年,在湖北医药学院生物医学工程学院2019级生物科学班,有这样一对情侣让人羡慕,他们比肩而立,乘流而上,苦尽甘来,顶峰相见。他是申杰,她是金鑫,如今,他们有了新的身份———南京大学生物学准研究生。

他们是相互吸引的朋友

他是团支书,她是学习委员,他乐观积极,她聪慧灵敏,他们的学业成绩一直都名列前茅,因优秀和努力而相互吸引。

聊到对彼此的初印象时,金鑫告诉记者,两人的相识是因为朋友认识的,当时是觉得申杰是个很有意思的人,是大家的开心果。后来进入实验室之后,发现他不仅有有趣的一面,也有认真、努力的一面,并且非常有进取心,在做实验的时候会总结遇到的问题并且找到改进方法,让自己的实验技能不断提升。

“当时觉得小金非常热情开朗,是很可爱的女孩子。作为学委也很认真负责。进入实验室之后发现她的学习能力很强,能很快地掌握各种实验技能,并且可以做得很好,很少出现失误,当时就觉得她还蛮厉害的。”申杰笑着说道。

谈及他们平时在校时的表现,他们的辅导员廖佳龙老师说:“他们都是很优秀的孩子,还是我校优秀党员。他们在胜任班级工作毫无差错的同时又成绩优异,我很高兴能有这样优秀的学生!”

他们相信,积极、健康的爱情不会是学习路上的绊脚石,而是稳步前行的强大驱动力,申杰和金鑫也用实际行动向大家诠释着。

他们是实验室攻克难关的战友

生物科学专业的本科生导师制度,在大一期间为他们提供了科研的平台和机会。大一初入实验室,一切都要从零学起,从一开始最简单的使用移液枪,到后期独立负责课题,一路上他们遇到了很多疑惑与困难。实验结果与预期不符也时有发生,但他们不会气馁,重新梳理实验过程、审视实验方法、查阅文献、与指导老师沟通,共同探讨课题走向,看似枯燥的生活却让他们收获良多。

努力总不会白费,在进入实验室后,申杰和金鑫共同获得了湖北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中南赛区一等奖、第八届“全国大学生基础医学创新研究暨实验设计论坛”总决赛铜奖,

我收到了两张录取通知书,一张是你的,另一张是我的。两人分别主持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并结题。

作为他们的科研指导教师,刘莹教授为他们的成功上岸感到欣喜,她这样评价他们:“金鑫和申杰两位同学很好学,又足够勤奋。他们掌握了很多研究技能,并且还能和研究生师兄师姐一起开拓新的实验方法,也对本实验室的研究方向能够很快上手,触类旁通地进行大量文献的阅读,和老师交流进行课题后续实验设计。”

他们是并肩前行的研友

经过了大一、大二两年在学习生活和科研中奔忙的沉淀和打磨,来到大三的他们又迎来新的挑战。大三下学期要在实习过程中兼顾考研,这对他们来说压力倍增。期间,他们根据实际情况积极调整了备考方案,实验室清晨八点开始工作,他们便相约七点共赴实验室,在清晨一个小时的时间里,他们背诵英语,有条不紊地准备着接下来一天的实验。实验结束后,他们也没有放松自己,通常从下午六点复习到晚上十点半,才结束一天的学习。

“关于考研的想法,是从大一就坚定的。”金鑫谈道,“进实验室做科研是我最初的梦想,现在我也正在一步步的靠近实现它。”而选择院校时,他们先各自搜集院校信息,经过交流和对比后,两人一致认为南京大学是最好的选择。因此,南京大学便成了这对特别的“战友”共同追逐的目标。

确定好院校后,怎么复习、如何复习,成为了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由于网上能找到的专业课资料少之又少,因此,专业课只能靠自己学习。复习冲刺阶段,他们在自习室从早上六点复习到晚上十点半,一遍遍地翻阅课本,画出重点,总结笔记。为了保证记忆质量,他们把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表打印下来,一张张一遍遍,无数次的翻阅和整理,两本专业书的每一点墨迹都在他们的脑海中留下了印记;甚至为了提高记忆质量,他们在各自将重点整理好后互相提问背诵。十几遍的背诵记忆,让他们在考场上沉着冷静地施展着自己的能力。终于,金鑫同学和申杰同学分别以394分、383分的考研初试成绩获得了南京大学复试资格,他们也凭借成熟优越的自身条件分别获得了面试第一名以及实验技能考试第一名,成功获取了南京大学研究生入学资格。

从着手准备考研到结束,他们回忆一路走来的风风雨雨,在疫情封控下复习备考的日子最难熬,来来回回地挪动阵地,从图书馆到寝室,从寝室到实验室……”虽然那段日子非常艰难,但学校将大家照顾得很好,让每位考生都可以全身心投入到备考当中。实验室的刘莹老师、司渊老师以及辅导员廖佳龙老师都给予了他们很多关怀与帮助,这让他们在那段时间里也能够保证学习效率。

他们是结伴前行的追梦人

随着考研之战的顺利告捷,湖北医药学院美好的大学生活已逐渐进入尾声,但他们的生活仍在继续,他们的未来仍在被书写。

“关于未来,我们仍然需要一步一个脚印脚踏实地去学习,坚定不移走在自己追逐梦想的道路上,不停地攀登,不断地前行。”申杰谈道。

在二人收获喜讯的同时,他们最想感激的就是实验室的老师们,也第一时间献上了对导师的感谢和祝福:整个大学期间,最感谢的就是刘莹老师和司渊老师对我们的指导和教诲。她们完善的知识储备、精益求精的科研精神和严谨认真的工作态度都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正是在两位老师的影响下,我们在科研的道路上一直坚定地走下去。”

“我从来不相信什么懒懒散散的自由,我向往的自由是通过勤奋和努力实现的更广阔的人生,那样的自由才是珍贵的、有价值的;我从来不相信天上掉馅饼的灵感和坐等的成就,我相信一万小时定律。做一个自由又自律的人,靠势必实现的决心认真地过每一天。”他们在考研期间时常用这段话激励自己,也希望把这段话同样分享给学弟学妹们。

在这个美好的春天,对于他们或许是:我收到了两张录取通知书,一张是你的,另一张是我的。”他们见过岁月如何奔驰,挨过了那个冬季,迎来了新的春天。

祝福他们,未来的学业之旅一切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