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个世界读书日之际

一起“乐”读武音


编者按:“春凤日丽到窗棂,书香曲韵意自清。”在第28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际,图书馆、音乐博物馆联合相关系院、部门开展了丰富多彩的“乐”读活动。国学经典诵读雅集、手抄经典、古诗词大会、参观恒温恒湿特藏室,数字音乐视听&表演大赛、“图书馆、音乐博物馆奇幻之旅”……一场场精彩的活动让大家感受着书香的魅力,也进一步加深了对传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与理解。

本次读书月还开展了“读书之星”和“助学之星”评选,共有8名学生获评“读书之星”称号,10名学生获评“助学之星”称号。本期校报专访了其中部分“乐”读人,请“听他们说”,听听他们对于阅读的见解,去感受下别样的读书之乐。


音乐学系谢青:善独善读,从获取知识到培养心境

谢青,2021级音乐学系中音史乐律学方向研究生,以初试第一、复试综合排名第一的成绩被学校录取。阅读对她来说,是学习的手段,更是成长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

“读书对我自身而言,是由被动到主动,从兴趣到专业的过程。通过阅读能掌握知识、丰盈精神,进行培养心境、陶冶性情。”谈到读书,谢青这样说。基于自己的专业需要,谢青会阅读大量史书,从古文到外籍,从专业用书到杂书,了解作者的哲思,也满足自己专业知识的需求。阅读时,我会保持冷静思考,使自己游移在问题和答案之间。

谢青说,“梁启超先生在《读书指南》中提到,有一些书是需要精读的,而有一些书是需要泛读的,这方面需要我们结合个人需求进行选择,这便是我的看书指南”。此外,在阅读的具体方法上,谢青认为,阅读并不一定总是逐字逐句从头至尾,可以选择细读、选读、泛读等多种方式。另此外,读书重在理解,不应该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消化书中的内容,可以在消化整理好书中的知识点后,再进行记忆。

对于学习,谢青没有盲从,对书籍的选择,也有自己的读到的见解:学习讲求自身的能动性,阅读也一样。“方法选择、甄别对错、坚韧不拔”是我的三大法宝,不论学习还是阅读,重点都是把外来的、别人说的、他人写的化为己用。

学生记者 朱李爽 周启鸿)

 

音乐教育学院吴宗怡:通过阅读,打开一扇看世界的窗子

读小学的时候,父母经常带吴宗怡去书店看书,在一本本有趣生动的儿童读物中,吴宗怡对阅读产生了兴趣,并坚持到了现在。“作为成长之路上的引领者,父母非常支持我阅读。阅读一本好书带来的触动,相较于电影音乐等艺术带来的直观感觉,会更加触动心灵,令人回味无穷,让我彻底爱上阅读。”

平时阅读中,吴宗怡没有特别的偏好,不论是纸质阅读还是电子阅读,她都很习惯,“阅读的形式我不太在意,书的内容才是我在乎的”。谈到最近阅读的书目,吴宗怡介绍到,《白鹿原》《陆犯焉识》推荐给大家,这些书能带我去感受特别年代中人们的生活状态,阅读的过程中,既惋惜又痛恨,但看完后,更多的是释怀。有的书,刚开始阅读的时候,会觉得有点艰难甚至无趣,可读到后面,发现一切都串了起来,带来的情感体验像是打通了任督二脉,读到最后让人畅快淋漓。

关于阅读的意义,吴宗怡认为,阅读是一种兴趣,需要被培养成习惯,习惯去阅读,在书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从书中窥见遥远的历史,打开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学生记者 雷石佳 熊毓)

 

作曲系刘媛媛:脚步不及处,阅读以代之

“想要驱逐迷惘或者对抗平庸,读书是最简单实用的方法之一”,当被问及热爱阅读的理由时,刘媛媛说,“阅读改变了为人处事、待人接物的方式,读书多了,看人看事的角度就会变得多样化,不再感情用事,更能看清事物的本质,自己也变得沉稳了许多,与人沟通交流更有自信。此外,阅读直接地拓宽了我的视野,让我收获了新的知识,脚步丈量不到的地方,文字可以。”

在书籍的选择上,刘媛媛有着自己的理解,“销量高低并不是一本书质量的直接体现”。在挑选阅读书目时,她会首先关注“三个基本信息”———作者、书名与目录。“在没有充足时间进行精读的情况下,我就会基于对作者的了解、书名带来的直观感受以及目录所能看到的书籍基本内容对这本书的质量做出判断。除却与专业相关,刘媛媛还更多地涉猎了散文、人物纪实类等书籍,如汪曾祺的《人间草木》、朱光潜的《像草木虫鱼一样生活》、肖复兴《正是橙黄橘绿时》。“散文可以带给我心灵上的治愈,人物纪实文学则让我领略世间百态,感受不同的人生态度”,她说。

脚步不及处,阅读以代之。正是这种信条鼓舞着刘媛媛一次次地攀登阅读的高峰,最终收获了能力的成长和生命的感悟,当然最重要的是,坚定了继续向上探索的勇气。

学生记者 罗劼 贺赋雪)

 

马克思主义学院罗裕齐:将阅读与工作紧密结合

将工作与学习结合起来,是罗裕齐日常有关阅读生活特别的一部分。图书馆助理的工作单调而繁琐,但罗裕齐能够做到游刃有余。将归还的书籍按分类排序后进行消毒、上架,将过时的书籍下架进行整理、更改或更新标签,巡视书架、时刻保持图书的规整,维持图书馆借阅秩序等等……

对担任图书馆学生助理的工作,罗裕齐十分自豪,“我不认为这是一项任务,而是在学校里的一份工作,每当看到自己整理并且上架的图书整齐排列,能够为借书遇到困难的同学提供帮助,自己所做的事情就变得很有意义”。

在勤工助学的过程中,罗裕齐还学习到了“工作之外”的很多内容。对借阅的书籍进行细致查阅,对退换的书籍进行分类规整,对书籍标签的粘贴做到细致入微,这些都十分考验罗裕齐的耐心和细心。此外,在工作时,她还学会了总结规律来提高工作效率,在与老师、同学交流的过程中逐渐锻炼自己的胆量,提高与人交往的能力,“这些在其他活动中学习不到的经验,而这些经验也对我的专业学习产生了不小的影响,比如在研读时更加细心,在学习时也更容易沉下心来”,罗裕齐说。

采访中,罗裕齐还给学弟学妹们分享了自己的学习经验: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习惯,合理地安排时间并适当地调整计划;多利用资源,比如图书馆的各类专业书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无论生活还是学习,总难免遇到挫折和困难,要学会勇敢面对。

学生记者 陈进 黄玉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