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温暖”,随时准备出发!
(通讯员 蓝静)躬耕泥土芬芳的实践课堂,擘画绿水青山的美丽乡村,他穿着冲锋衣走遍湖北省大大小小的乡村、城镇,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引导学生实地做规划搞设计,助力乡村获批省级“美丽乡村试点村”;他将《公园绿地景观设计》课程开在公园里,带着学生遍访武汉市区的公园、博物馆,获批省级一流本科课程;他将学生时刻挂在心上,半年就签了5家高质量校企实习、就业基地,争取让每位毕业生找到适合自己的岗位;他站在学生的角度默默关爱学生,让人倍感温暖,在他课堂的讲台上,经常有学生贴心的放着一瓶饮用水……
他,就是艺术与设计学院环境设计系主任宋盈滨,一个被学生亲切地称为“宋哥”“宋温暖”、被乡亲们唤作“冲锋衣老师”的85后大男孩,今年获评了2023年度“荆楚好老师”。
一张娃娃脸,笑起来眼睛眯成弯弯的一道缝,在学生们心目中,宋盈滨就像一位阳光的邻家大哥,可亲可敬,带着他们一路拔节向上,走出了一条特色育人的创新路,让学生们牢牢掌握专业技能、频频收获大奖,成长为企业争抢的优秀环境设计人才。
后备箱常年放着冲锋衣
作为一名环境设计专业的老师,宋盈滨深知,除了在课堂上教授理论知识,还需不断积累丰富的项目工作经验,提升综合设计能力和工程实训能力,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学以致用,学到“真本事”。
自2014年来校任教以来,他依托学校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室开展项目式教学,带着学生们积极主持、参与乡村环境改造、美丽乡村规划设计、特色小镇规划设计等项目。
“学生们参与实地勘察、方案设计、项目施工等各个环节,一方面有利于熟悉真实工作场域,扎实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在乡村振兴的一线,能更好的厚植家国情怀,在服务乡村振兴的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他笑着道。
生长于农村的宋盈滨,本身对这片热土有着深厚的感情。在他看来,乡村不仅是绿水青山的画卷、施展才华的舞台,更是他使命力量的源泉所在。
近年来,他和学生的足迹踏遍了湖北省内各县市的山村、小镇,除了夏天外,其他季节他都是身穿一件冲锋衣、拿着一把卷尺,在宋盈滨车子的后备箱里,常年都放着几件同款的冲锋衣,随时准备出发,因为冲锋衣防水、防风、宽松,还可以防止被草丛的荆棘划伤,行动和工作起来比较便利。乡亲们经常看见身穿冲锋衣的他带着学生们上山、穿林、淌溪、钻洞,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不放过设计的每一个细节,纷纷翘起大拇指:“那个冲锋衣老师真是拼哦!”
他带着学生们在乡村振兴的新征程上冲锋在前,结出了累累硕果。为阳新县汪家垅村、秭归县穿心店村、武穴市龟山村、汉川市城隍台村等制定美丽乡村设计规划,其中他主持的《黄石市阳新县龙港镇汪家垅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2019-2024)》助力汪家垅村列入了“湖北省2020年度美丽乡村建设试点村”;为阳新县富池镇和麻城市福田河镇、夫子河镇等地制定了特色小镇发展规划;为湖北省内20多所村庄改造微环境,制定的20多个美好环境与共同缔造规划设计方案均被村里采纳。
“宋老师经常跟我们说,我们这个专业不仅要勤学,更要苦练,每次跟着宋老师参与项目,他都是手把手教我,这里为什么要这样设计?为什么用这种材料?有没有更好的方案?”学校环境设计专业2017级学生吴张浩楠在校期间参与了汪家垅村旅游发展总体规划设计等数个项目的规划设计,积累了丰富的实地勘察、规划设计和环境改造经验,毕业时被中国电子工程设计院录用,成为一名央企的设计师。
学校环境设计专业2014级学生宋亚雄尽管已经毕业多年,但他与宋老师当年一起到广西桂林、湖北蕲春等地参与乡村规划设计的经历至今仍印象深刻。他回忆道,2017年6月的某一天,他们在桂林的一个山村实地勘察,走到半山腰,突然下雨了,没带伞的他们只好淋着雨,宋老师不仅没有任何抱怨,继续踩着泥泞的山路仔细勘察,还笑着勉励他:“服务基层就是要吃苦的,我们做环境设计的,首先就是要学会适应各种环境,要做能吃苦的专业能手!”
正是宋老师的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让宋亚雄受益匪浅,服务基层的种子也在他心中渐渐发芽生长。2017年大学毕业后,他毅然选择赴西藏工作,成为了西藏自治区阿里地区生态环境局措勤县分局的一名援藏工作者。2021年,在西藏工作表现突出的宋亚雄获评全国第四届“闪亮的日子——青春该有的模样”大学生就业创业人物。
将课堂开在公园里
“我们都很喜欢上宋哥的《公园绿地景观设计》课程,在公园里面边参观边学习,既有鲜活的案例,又有直观的讲解,完全不会犯困!一学期下来,我们几乎把武汉的公园都走遍了。”学校环境设计专业2020级学生余宏博开心地说。该课程作为社会实践课程,三分之二的课时都在公园里面上。
“百闻不如一见,到公园实地勘察绿地景观设计,让学生从被动接受知识到主动参与学习,从理论课堂到实践课堂,从模拟案例分析到实际案例探讨交流,学生的体验感、参与感、获得感更强”,宋盈滨介绍了将学生带到公园上课的原因。2022年,《公园绿地景观设计》这门社会实践课程被湖北省教育厅认定为省级一流本科课程。
余宏博对此深有感触,每次到公园上课,宋盈滨都会结合不同公园景观的特点进行讲解,并引发同学们的讨论,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比如在张之洞体育运动公园上课时,宋盈滨指着公园低矮的灌木从问大家:“为什么这里要种这种树木呢?”同学们你一言我一语地讨论起来,“这种灌木组合起来比较美观”“是不是方便大人找到小孩?”……热烈的讨论结束后,他讲解道,体育运动公园运动的场地面积很大,如果树木太高太密的话,小朋友很容易跑出大人们的视野,而低矮的树木更容易让大人找到小朋友,场地安全系数大大提高。
在参观辛亥革命博物馆外立面和内部景观时,宋盈滨让大家仔细观察,“这里的建筑群和绿地设计有什么特点?”并思考、探讨“为什么这样设计?”经过一番讨论,他告诉大家,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筑、绿地景观之所以采取对称式设计,是为了让博物馆更加庄严,成为场地中视觉的焦点。
除了这门课程外,宋盈滨在给学生上其他社会实践类的课程时,例如《城市广场景观设计》《环境设计制图》《景观设计综合实训》等,都会将一些实际的设计项目引入到课堂里,供学生进行案例探讨,并引导学生们根据自己喜欢的设计风格对项目进行二次设计和改造,以有效提升学生的专业实践能力。
公园里轻松生动的课堂氛围,让同学们不仅近距离接触到了不同的优秀设计案例,也碰撞出思维创新的火花。在宋盈滨的指导下,同学们纷纷将实践课上所学的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参与到各类学科专业竞赛里,近3年,宋盈滨指导的学生获国家级、省级以上竞赛奖项30余项。
2022年,2018级学生高学涵为利川市毛坝镇毛坝乡制定规划设计方案,完成《归野·新生——毛坝镇坝漆研习园景观设计》,荣获第六届米兰设计周高校设计展非命题赛道国家级一等奖。
“宋哥”最爱送温暖
宋盈滨不仅是环境设计系的主任、专业课教师,还是环境设计专业2021级4班学生的班主任。课余时间,他经常到寝室或通过网络、电话等方式对学生进行学业指导、心理疏导、就业帮扶和经济资助,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宋温暖”。
“宋哥是一位非常贴心、暖心的老师,除了教授大家专业知识外,他也很关心大家的思想、生活、就业等情况,就连我的工作都是他帮忙找的”,张益龙是学校的应届毕业生,今年初,宋盈滨得知他暂时还未找到心仪的工作后,热心地帮他牵线搭桥,将他推荐到了武汉一家知名的设计公司工作。
“他是一位把学生时刻挂在心上的老师,每天的工作都是排得满满的,今年上半年,他不仅要主持系里的工作、给学生上课、参与乡村微环境改造、指导毕业生做毕业设计,还要操心应届毕业生找工作的事情,有时候一天只有4、5个小时的睡眠时间”,学校艺术与设计学院的党总支书记罗筱芳很感慨,“他向平时承接过项目的企业推荐了不少毕业生,还到处访企拓岗,一口气为学生建了5家实习、就业基地。”
今年应届毕业生中有一个男生尚未就业,宋盈滨通过谈心得知,他不是找不到工作,而是想找到更适合自己的工作,于是宋盈滨马不停蹄地帮他联系对口企业,一连给他推荐了好几个岗位,直到第3次推荐,学生满意地签下了就业协议。今年上半年,20多名学生在宋盈滨的推荐下实现了高质量实习、就业。
“宋温暖”的暖心举措还体现在对家庭经济相对困难学生的帮扶上。每年新生进校,细心的他都会了解本专业学生的家庭情况,对于家庭经济相对困难的学生,他都会吸纳到景观设计研究中心工作室中,跟着他参与项目实践,他每月从项目经费中拿出一部分钱给学生发补贴,一学期下来经常有两三千的生活补贴。宋盈滨认为,钱虽然不多,但既让学生学到了专业技能,也帮学生获得一定的生活补助,一举两得。
有位毕业生找到工作后,需要先实习一段时间再签就业协议,实习期间工资较低,生活有些捉襟见肘。宋盈滨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就请他帮忙做了少许设计工作,然后借此发给他两千多的报酬。“帮助学生的时候,要照顾到他们内心的感受,要充分地尊重学生、呵护学生,有的学生你直接给他钱会让他心里不好受,而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来获取报酬更适宜”,宋盈滨认真地说。
宋盈滨也时时被可爱的学生们温暖着,他对学生的关爱和尊重赢得了学生们对他的“特殊照顾”。“宋哥是我们的班主任和专业课教师,每次宋哥的课,班上同学们都会争抢着给他买瓶水或者饮料放在讲台上”,余宏博是所在班级的班长,他说,在宋老师的课开始前,同学们都会在讲台上放上一两瓶水或饮料,这是同学们对宋老师表达感谢的一种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