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匠心照耀追梦征程
【人物】全情投入0.01毫米的工匠人秦世俊
【故事】秦世俊,原是航空有限公司里一位怀揣梦想的小杂工。彼时初入行,秦世俊每天跟在师傅身后干着一些杂活,旁人眼里的小工作,他以勤补拙,争取每一次动手机会,钻研数控技术。经过四年时间,秦世俊纵身一跃成为公司最年轻的数控铣工高级技师,实现了行业领域零件精度面粗糙程度达RA0.18、在0.01毫米厚的铝箔纸刻字的重大突破。他在传承和弘扬“工匠精神”的道路上,始终以奋斗作为底色,书写着产业工人的英雄传奇。
【点评】
一把量尺,一个零件,一台机床,一隅天地,这是秦世俊在同事和众人心里的形象。他在工作中注重每一个细节的精准,力求让每一个零件都成为精品,让每一项工作都成为标杆。他善于钻研,精益求精,成功试验镗削铝合金达到镜面级Ra0.18的方法,彻底解决了多年困扰车间的难题,也超越了理论极限值。作为一名基层产业工人,秦世俊的工作天天围绕着机床,却时时心系着蓝天,他将工匠精神倾注于方寸之间,也将忠诚奉献投射在苍穹之上。
“精品与废品的距离只有0.01毫米,成功与失败的差别仅在于能否全情投入。”秦世俊把这句话作为座右铭,激励自己每天刻苦钻研技术,为此,他付出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辛与汗水。当不少同龄人下班去休闲娱乐时,秦世俊把自己关在屋子里钻研数控技术。针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他发现一个就消灭一个,所有的节假日、全部的业余时间都被他用来学习。专业书籍啃了十几本,学习笔记堆起半米多高。于大国工匠而言,对极致的追求好比一场修行,一个人、一辈子、一件事,以万千锤铸一器。
“要做就做到最好。”这是秦世俊常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也是他一直用实际行动践行的一句话。从一名普通工人到全国劳动模范、中华技能大奖获得者,到获得大国工匠这一荣誉,二十年光阴,他将人生中最美好的岁月献给了自己热爱的航空事业,他是新时代产业工人的优秀代表,他用脚踏实地的努力弘扬了航空人的工匠精神,用勇于奉献的担当诠释了新时代的劳模精神。高山仰止,景行行止。我们也许不一定成为“工匠”,但我们却应该学习这种精神,用匠心打磨细节,让值得成为答案。
《我在故宫修文物》是一部修复文物的纪录片,记录真实的文物、建筑修复过程,展现匠人的精工与情怀,诉说历史激荡中的坚守与传承。这就给正当最好年纪的我们指明了方向,找准自己奋斗的方向,不断开拓视野;坚定自身信念,遇事迎难而上,坚信心中有信,方能行远。
器物有形,匠心无形。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气质,我们的时代将以怎样的面貌被历史书写,取决于我们每个人的表现。常怀大国匠心,方成大国匠人,工匠精神并不以成功为旨归,却足以为成功铺就通天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