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网粉丝 600 万,总播放量超 2.5 亿,B 站播放时长 TOP1,山东财经大学数学老师宋浩——

让数学课成为学生“梦开始的地方”





当“大学数学”遇到“互联网+”,会发生什么?山东财经大学数学老师宋浩的答卷很精彩———坐拥全网粉丝 600 万,视频总播放量超 2.5亿,《高等数学》B 站播放时长破 1 亿稳居 TOP1……他义务上传教学视频 11 年,走出“舒适区”,乘着“互联网+”的东风,为天南海北的学生打开了数学世界的大门。


师者匠心:

把“天书”翻译成“人话”,他的课堂“比追剧有意思”

社会学家和思想家理查德·桑内特在《匠人》中写道,“匠心———把事情做好的欲望是植根于每个人内心深处的人性冲动,但在我们所见的现实中,匠人精神却依然是一种稀缺的品质。”对宋浩来说,匠心就是“打磨教学的艺术”“喜欢想办法把课讲的幽默风趣一些,生动活泼一点”。

前不久,记者来到燕山校区逸夫楼智慧教室,听了一堂宋浩的《高等数学》。课前十分钟,他背着大背包走进教室,跟学生打过招呼,打开背包,熟练地把摄像机架在教室一角,戴好耳麦,试音,调整镜头,神态专注。一切就绪,走上讲台,上课铃响起,他恢复了课堂上的习惯性笑容。

这节课讲“利用极坐标求二重积分”。只见他左手抱着平板,右手握着笔,一开口,语速不疾不徐,语调抑扬顿挫,一边讲一边写板书,还时不时拿起小教杆当画图道具。他先从最简单的直角坐标入手引出极坐标,通过画图的形式,帮助学生理解两者之间的区别及转换。

“极坐标有什么用?”“如果朋友说去离你 500米的地方找她,能不能找到?”他善于抛出问题,引入航母、导弹制导、卫星导航等大家熟悉的生活实例,点出“定位”及所需两个缺一不可的参数。每当讲到要点难点,略带方言味道的口音会有些夸张,极具感染力。

“是不是挺有意思?”“理解了没有?”这是他的课堂口头禅。他会观察学生的反应做出调整。“我女儿夸我,画的圆像美术老师画的一样圆。”一句不经意的玩笑话,瞬间将学生注意力拉回到课堂。他还会“挖坑”,一题多解时,他不仅讲正确的,更会点出学生常犯的错误,他顺带嘴讲起“欧拉和七桥问题”,目的就是引发学生思考———如何洞穿本质,遇到计算量很大的问题时,找到最适合自己的简便办法。从圆、半圆、圆面到圆环,把教材上的“天书”翻译成有趣的“人话”,化繁为简、由浅入深,用最简练生动的方式,把晦涩的数学符号和枯燥的定理公式讲到学生心里去。

整堂课,从上节知识回顾到本节学习内容,他巧妙地将其分割成几个单元,灵活又精准地调动学生的注意力。“重难点总结”话音刚落,下课铃随即响起。

“90 分钟,当时的感觉就是‘一晃而过’。”虽已毕业多年,2011 级国际教育学院学生张思思对宋浩的数学课很怀念:从不用 PPT,从公式到原理,一个字一个符号一个上下标一步计算写的清清楚楚,一节课能写六七块大黑板,当时班里满分率能有 20%。“这让我们很容易跟得上,听得懂,自然而然就更愿意听”,2022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吴英洁说,上宋老师的数学课比追剧还轻松快乐。”

2004 年,宋浩硕士毕业来我校任教。初登讲台,他清楚地记得,有一次完全按照课本顺序讲特征值与特殊向量定理,讲了 3 遍,学生还是听不懂,“紧张的那个汗啊,一身一身地出,难受!”后来,他发现这个定理最主要有三个难点。他决定打破课本固有的先定理后例题顺序,真正站在学生的视角,先通过生活化的例子消解学生对数学的畏惧,形象生动地把学生“领进门”,再把特别难的公式拆解开,每写一步解释一下为什么,这下学生们理解得明明白白。

终于把一门课讲熟了,他却并没有贪恋于只讲该课的“省心”,而是不断开设新课———《微积分》《高等数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数学分析》《高等代数》,还为留学生全英文授课。当把这些课都讲一遍后,他发现“让学生发现数学之美,必须融会贯通”,独创“宋氏七字口诀”“洋葱法则”“阶梯折线法”“三步宋你走”等方法,令学生过目不忘。


牵手互联网+:

义务录制教学视频 200000G,推开“知识普惠”大门

“几年前,我的一场报告,报告厅和走廊站满了人,撑死总量也不过二三百人”,宋浩感叹,“现在,一堂数学课,播放量破亿,这是当时难以想象的”。当“数学”遇到“互联网+”,让知识突破大学的围墙普惠到每一个爱学习的人,宋浩的梦想照进了现实。

在《高等数学》B 站评论区,“等噔灯灯”感叹:“这是一个神奇的视频,无论是早上,中午亦或是深夜,每当我打开,总会发现数十甚至数百个小伙伴跟我一起奋斗。”2022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王明康最初很头疼高数,第一节课就像听天书般煎熬。突然有一天,他在 B 站打开了“宋浩老师”的教学视频,“通俗易懂、生动细致的讲解”让他“恍然大悟,一步步爱上高数”。

“帮助别人解决难题,是知识类分享视频创作的唯一目的”“用高质量的教学视频与‘唱歌、跳舞、短视频’争抢目光”“帮助学习困难的学生,克服学数学的无助、无力、孤独感,提高及格率,战胜负能量”……5 月 26 日,宋浩受邀参加团中央宣传部主办的“2023 青春校园行”活动,讲述他的“数学课”握手“互联网+”的不解之缘,朴素又深刻。

现在打开 B 站,搜索“高等数学”“微积分”“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排名第一的是宋浩的课。今年 5 月,B 站公布累计播放时长最高的 10 条视频,宋浩的《高等数学》播放时长 1.04 亿,稳居第1;前 5 条中,他的《线性代数》《概率论与数理统计》以 4907 万、3338 万名列第三、第五,独占半壁江山。

殊不知,11 年前,他还是一个视频制作“小白”。作为宋老师的“初代网课学生”、2011 级会计专业学生付强回忆,入学初宋浩教他们两个班的《微积分》,颇受同学们喜爱。“大一下学期,他不再教我们,大家学习《线性代数》遇到难题都去问他,也表达想听他讲课的心愿。”没想到,老师很快就买了录音笔,录下每堂课音频上传到网盘给学生听。过了一两周,考虑到板书对数学学习的重要性,录音笔没用几次,他又自费买了二手 DV 开始录视频。没想到,一传十十传百,他索性注册了优酷账号,那一年,校园里几乎每个学数学的学生电脑上都收藏着“宋浩的线性代数视频”。

为了让更多的学生从他的讲解中受益,宋浩自费十几万购买了专业设备,从二手 DV 到高清录像机再到 4K 摄像机,常年背着二三十斤重的设备穿梭于各校区,不间断上课、录像、剪辑、压缩、转码、上传……一个人就是一个团队,从设备到技术全都摸索着来,耗费了大量时间和精力。

2018 年,有同学建议他将视频上传 B 站,可想想平台的次元属性,他有些犹豫。在学生的再三推荐下,他决定试一试。“大学数学是神圣且严肃的,但也不能默守陈规,也要与时俱进”。他相信,“只要有高质量的教学视频,就能把青年学生抢回来、吸引他们留下来”。

“梦开始的地方”“无聊的网课千篇一律,有趣的浩浩万里挑一”……用了一年,他的 B 站粉丝从0 增加到 1 万,2019 年过 10 万,2020 年破百万,2023 年超 547 万,甚至北大、清华等高校的学生以及远在英国等国的留学生都称他为“素未谋面的恩师”,澳大利亚的计算机系老师、中医药大学的科室主任等也视他为“高数男神”。

从第一个课程音频到现在,他家里三四台电脑几乎 24 小时连轴转,录制的教学视频超过 20万 G。B 站上他的大学数学合集 4 门课程,都是“讲课实录”,出于对画质音质的要求,前前后后录了六七年,光《线性代数》就拍了四遍,《微积分》拍了两遍。今年,他又开设了“考研数学宋浩”新账号,每日一题、解忧树洞、考研辅导,想陪伴学生从听课到练习形成完整闭环,让学生真正学懂、会用。


“宋浩说书”:

 用最轻松的语气讲最难忘的故事

“因为数学与你们相遇,很开心。”如今,宋浩的社交账号经常收到大量私信,有人给他报喜绩点冲到学院前五、拿到竞赛大奖、考研升本、申到名校留学,也有人向他诉说学习、生活、情感方面的烦恼。

五年前跨年夜零点,他收到了一封长长的私信。诉说着一个学生大学四年数学七次重修仍有一门未过,因此中度抑郁,临毕业偶然看到宋浩的讲课视频,一点点打消了对数学的恐惧,毕业半年后补考通过,拿到学位证,工作也随之解决,感觉自己“找回了面对生活的勇气”。那天晚上,看着屏幕上满满的字,宋浩“说不上高兴,更多的是心疼”,这更坚定了他继续义务做教学视频的信念。

2021 年 8 月,一位“云学生”在《线性代数》视频下留言:“神奇,你改变了我的生命运行轨迹。”原来,这位学生高中学文、大学学体育,线代刷三遍,高数刷两遍,一分钱不花,光靠看宋老师的视频课程就考取了高中数学教师资格证,成为了一名教师。

这些年,宋浩越发真切地感受到自己在影响着很多学生的学业、生活,乃至人生。在课上,他总是不经意间发挥“跑题”特长,用最轻松的语气讲最难忘的故事。

大学为什么要更努力?宋浩讲起自己的成长经历。他的老家在威海文登的小山村,1997 年考入大学前一直在乡下读书。父母是标准的农民,种了一辈子地打了一辈子工。“想想父母的不容易,真的没有任何退缩的理由。你努力的样子,藏着父母晚年的幸福”。

面对迷茫怎么办?他分享自己大一下学期的低谷,数学分析刚及格、线性代数仅 60 分,三个月里他把自己封闭起来,不参加任何活动,每天泡在教室学习,毕业前所有学期全部拿到奖学金。“人生打退堂鼓是特别容易的事情,可是所有重要的时刻重要的事情,真的是必须迎难而上”。

毕业要不要读研读博?他以自己 11 年的本硕博曲折求学之路,告诉学生“最幸福的还是大学读书的时候。30 岁以前,应该把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最绚丽的时间都留给读书。决定人生高度的不一定是成绩,但一定有格局和视野”。

“概率为 0 的事件未必是不可能事件。因此,我们的生活总是充满惊奇、充满惊喜。”这是他结合授课内容告诉学生的道理。现在大家看到的是他上课录视频轻轻松松大 UP 主,不知道的是他直到中学说话还有些结巴,性格比较内向,考了三年才考上博士,他读研时兼职教的其实是计算机。“一切都是不确定的时候,我们唯一需要做的就是勇敢地跨出第一步”。

人生是一场冲刺战,人生更是一场马拉松。宋浩始终记得,博导常跟他说要做“顶天立地”的人,自知先天潜质不足以将科研做到“顶天”,他索性就扎扎实实“立地”,让绝大部分学生真正爱上、学会数学。但在数学之外,他其实想教给学生们更多:“数学学习,实际上培养的是一种能力。解题的过程就像攻克人生难关的过程,需要有对答案、对真理的追求,而这种精神,可以影响人的一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