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资考试持续升温,非师范生占近七成
2020级运动人体科学专业的学生小张从考场中走出,感觉自己终于了却一桩心事。为了给自己多留一张底牌,非师范类专业的他决定报考教资,而据他估计,班上大约80%的同学都参加了教资考试,没报名的寥寥无几。
教育部2022年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教师资格考试报名人数已由最初的17.2万人次、跃升至2021年的1144.2万人次,其中800万报名者是非师范生……近年来,“教资热”持续升温。互联网上,“父母开心证”的热度也居高不下。值得关注的是,除师范生外,不少非师范生也纷纷加入到“教资大军”中来。
近两年,湖大考点每年教资报考科次总数都会超10000,报考人数也保持在7000左右,其中近七成是非师范生。为什么越来越多的非师范生报考教师资格证?记者在湖北大学校内进行了一番调查。
多一个证书,多一条退路
“考教资更多是为自己留一条退路,留一张底牌。”小张报考的是高中体育,虽然不是师范类专业,但所学与体育学科关联性较强,考教师资格证能让自己在未来的就业市场上多一个选项。如他一般想法的人也不在少数,调查显示,80%的学生认为报考教资是给自己多一条退路,40%的人认为这缓解了自己的焦虑感。
2021级金融学专业的学生小王就表达了相似的想法。她报考了初中数学的三门考试,如果将来没有找到合适的专业对口工作,也有机会从事数学教学行业,为自己上一份“保险”。
教师资格证考试、四六级考试、普通话水平测试、计算机等级考试……进入大学,不少人为了提高自己的竞争力会选择参加各种考试,希望通过各种证为自己的简历“镀金”。不少人认为,这些证没有报考门槛,难度也不太大,不用付出太多精力就能拿到手,属于“可以没用,但不能没有”,仿佛多一个证,自己的精神内耗就能少一点。
教资又名“爸妈开心证”
不只是给自己留的一条退路,父母的殷切期望,也是许多人报考教资的初因。本次调查中,43%以上的人都表示是受父母要求报考了教资。多位受访者解释,在父母眼中,教师是一个稳定体面、待遇好、社会地位高的职业,三个月的寒暑假也是其他职业不具备的。一张教师资格证,成为缓解父母焦虑的解药,在部分人看来,这也是一个“你好我也好”的选择。
2021级翻译专业学生小李直言,对于未来不打算当老师的同学来说,教资的确就是“爸妈开心证”。从小父母就给小李说,教师的工作稳定,待遇也好,所以高考一结束,小李的母亲就开始念叨要她考教资。她坦言,其实自己并没有当老师的想法,甚至在教培行业兼职一段时间后,小李认为自己的确不适合当老师,更倾向从事专业对口的工作。
虽然教资考试就在眼前,小李还是更愿意花时间在专业学习上,对复习教资有些“抗拒”。“从事自己不喜欢的事业是非常痛苦的事情,是对自己的不负责。尤其是教育行业,没有对教育的兴趣和热情是对下一代的不负责和不尊重。”
和小李一样,2021级传播学专业学生小吴也是在妈妈的劝说下报考的教资。“一开始,我是很不情愿被强迫做一件事的,但后来觉得如果能为祖国教育事业尽一份力也是很棒的事情,这让我觉得自己是有价值的!”在教资备考的过程中,小吴有了从事教师职业的打算。她说,专业对口的工作竞争太激烈,一想到以后要在自己并不太喜欢的岗位上奔波忙碌,内心就感到十分抗拒。
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
“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唤醒另一个灵魂。”2021级广告学专业的学生小白很喜欢雅斯贝尔斯的这句话。除种种现实的考虑外,还有不少人是出于对教师职业的向往报考教资。
曾有老师在小白幼时前往她所在的学校支教,支教老师丰富有趣的课堂教学给她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自那以后她便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一份向往和崇敬。小白希望自己能考取教师资格证,参加支教活动,“让幼时心里那颗小小的种子长成参天大树”。
进考场前,小张有些紧张,这是他第三次参加教资考试,前两次他分别通过了科目一和科目三。由于正在准备考研,小张只花了两天时间“临时抱佛脚”,对于能否顺利通过科目二的考试,他心里也没底。
受访者们普遍表示,教资考试总体难度并不大,但内容杂、涉及知识面广,需要花时间背诵记忆才有把握通过。
“其实目前我们学校教育学、教育技术学、体育教育、生物科学、英语及地理科学6个专业的,预备参加与所学专业培养目标一致学科的师范生,可免试认定中小学教师资格。”湖大师范学院教学研究与实践教学办公室主任朱琦表示,“‘教师资格证’只是成为教师一个敲门砖,具体能否步入这个行业,又能在教师行业走多远,还是需要热爱与兴趣的。”无论出于什么目的,她都希望选择报考教资的学生遵从自己内心深处的选择,认定一个目标,并以此不懈奋斗,“否则只是白白花了报考费和浪费了自己的精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