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度焦虑勉人行 过度焦虑摧人心
近年来,大学生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考研、考编分数也随着不断飙升的报考人数直线上升,不只是学业、工作,人际交往、婚姻、子女教育等一系列社会问题时有出现,社会不可避免陷入焦虑低潮中。
在心理学上,焦虑是担心、无奈和恐慌的集合。著名主持人张泉灵在一次演讲中的言论引发无数网友共鸣。在网络时代,学业、事业有成,家庭生活美满的人生,随处可见。横向对比,不同的人生进度条让人们的焦虑感油然而生。
焦虑情绪虽是一种负面情绪,然而凡事都有两面性。适度的焦虑能够化为潜在动力督促目标实现。焦虑的存在是一种自我暗示的激励手段。焦虑情绪来源于人们的生活压力与内心世界,我们能在焦虑中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激励自我改变现状。
然而过于焦虑,“杞人忧天”的恐慌,只能引起自我内耗,不断侵蚀奋斗的勇气与决心。在一次次比较中生出绝望心理,在无形中消退上进心。
回望古人,有“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的茫然,也有“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自信,高呼“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的洒脱。当代大学生也应以积极乐观的态度看待焦虑,坚定自己必有过人之处,不被他人的焦虑裹挟,放眼当下,将焦虑转化为动力,激励自己不断前行。
选择合理的参照系,拒绝过度焦虑。正如苏子曾言:“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不妨以自己为参照系,立足昨日之我,以明日之我为奋斗目标,让今日之我踏实走好人生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