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运动会直播幕后的那些事儿








  德州学院2023年田径运动会已圆满落下帷幕,赛场运动健儿的矫健身姿、手握奖杯的喜悦、观众的呐喊声至今回荡在赛场。在此次运动会中,党委宣传部首次组织50余名学生记者采用演播室解说和现场画面相结合,运动员信息、比赛成绩实时推送,多机位信号现场切换的形式进行直播,为全校师生献上了一道文化大餐,得到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策划组织 共同谋划
早在3月底,在接到直播任务后,党委宣传部第一时间召开会议专门研究制定了由电视台大学生记者团学生记者为主,抽调党委宣传部下属的其他三支学生队伍的优秀学生记者组成的直播工作方案。导演组人员确定之后,以2021年运动会的秩序册为蓝本,撰写了第一版运动会直播方案,这个方案是前期对运动会开幕式的直播进行构想,模拟直播所需要的各种机位,同时也对各项准备工作进行了规划。在这个方案里,详细安排了每周的工作计划,并进行了直播的整体实操,解决了现场信号传输、设备使用、机位选择等问题。看似短短的几项计划,占用的是每一位学生记者的全部课余时间,即便如此,他们没有一个人感到厌烦,工作热情反而越来越高涨。直播总导演、电视台大学生记者团副团长、就读于法学院的杨成奥表示,这次的直播对全体学生记者来说都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是它改变了我们对这一行业的认知,相信经过这次直播,我们会更加热爱这一行业。
  在实操环节,各种问题层出不穷:天气的临时突变导致拍摄素材效果的不理想、操场网络质量对于直播效果的严重影响、直播时硬件设施导致问题的频频出现……大家迎难而上,沉着应对,无论问题有多复杂,没有一个人放弃,最终难题一个个被攻破。正是基于前期工作的充分准备,才有了正式直播时的从容镇定。
  各负其责顺利推进
在现场,转播导演、摄影组、航拍组、记者组、机动组、主持人、特约评论员、后期制作组、数据处理组各司其职、相互配合,尽可能地为全校师生更好地呈现运动会全貌。
  为了保证活动中的拍摄任务顺利进行,工作组全体人员提前到达运动场进行各种线缆和设备的布置,机动人员分组待命,发现问题及时解决。运动会第一天,风力较大,机动组和摄影组轮流去固定机器,以防摄像机抖动,影响画面质感;第二天,骄阳似火,大家顶着烈日工作了一天。现场学生记者要面对多变的天气,演播室的每一位学生记者也不轻松,他们要打起十二分精神保证直播不出任何错误。
  演播室里,体育学院的高明森、高学智、王嘉豪、朱孟聪、英晓琳五位同学与主持人徐睿、李嘉慧对赛事进行解说,他们面对镜头时的大方自信获得了全校师生的肯定。徐睿表示,这次的直播对她是一次很好的锻炼机会,就像每个比赛项目一样,不像表面上看到的那么简单,如果没有解说,很多细节观众是了解不到的,很幸运自己能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做这样一个“解说人”。
圆满落幕 收获多多
直播的两天内,有的学生记者因长时间举着摄像机导致手抬不起来,有的学生记者颈部晒伤,有的学生记者因持续讲解两天导致嘴唇干裂,但看到直播顺利进行时,他们就会无比高兴。电视台大学生记者团团长、就读于法学院的黄阿婷表示,这次参与直播工作收获很大,全面提升了自己的业务综合能力,提高了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和专业性,工作能力得到了进一步提升。作为现场记者,就读于文学与新闻传播学院的赵胜男表示,虽然之前有过多次采访的经历,但是作为现场采访还是第一次,特别考验临场发挥能力,这次直播工作让她有了更加强大的内心,也加深了她对“记者”这一行业的理解。
  “大鹏一日同风起,扶摇直上九万里。”相信他们在将来一定能自信地面对当下,勇敢地挑战未来,收获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