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创佳绩 初心不改育英才
———写在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获奖之际
3月18日,由全国药学类院校大学生专业技术与实验技能竞赛组委会主办的“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在河北医科大学召开。浙江大学、复旦大学、四川大学等95所高校近400名师生踊跃参赛,全国各医药学院参与程度达到历史新高。
开幕式后,创新成果准一等奖项目进行了精彩答辩,经过激烈角逐,评选出创新成果特等奖3项、创新成果一等奖22项、创新成果二等奖36项、创新成果三等奖55项、优秀论文奖43项、优秀壁报奖20项。由学校药学院秦玮博士团队指导,2020级药物制剂本科生王钰宸等学生的参赛项目 《花椒毒素通过DNMT/miR-26a/TRPC6通路抑制内皮细胞凋亡缓解动脉粥样硬化》荣获药学科学组“创新成果特等奖”和“优秀论文奖”。
挖掘才能 精细分配
全国大学生药苑论坛是全国高等教育药学类顶级赛事和全国药学领域影响力最大的科技创新品牌赛事,论坛设置“专业论文评比”“优秀成果展示和评选”“项目壁报交流”和“专家学术报告”模块。其中“专业论文评比”和“优秀成果展示和评选”环节分设“药学科学”和“药学服务”两个主题赛道。“药学科学”主题赛道的参赛项目须从药剂学、中药学、生化药学、药物分析、药理学、药物化学、制药工程七个组别中进行选题,“药学服务”主题赛道的参赛项目须紧密结合学生在药学服务实践中的经历和心得,围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进行选题。秦玮博士团队课题的确定是来源于该团队关注到的一个药物和之前课题组发表的一篇文献,并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究该药的药理作用及机制。
项目的成功离不开指导老师的专业引导和细心规划。研究课题是一项比较大的工程,需要查阅文献、实验验证,还要撰写书面材料,比如论文、研究报告、壁报等。团队成员一直感恩,“指导老师给予我们莫大的支持与帮助,我仍记得她带领我们课题组每周汇报分享文献,锻炼我们阅读文献的能力,在阅读文献中培养我们独立思考的能力,学习借鉴实验方法。”
这次比赛,为了更好地呈现课题组的成果,在赛前训练时,课题组成员分工明确、通力合作,发挥各自专业优势,根据各位同学的特长不同来进行分配任务,既能增强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又提高了课题组的实验效率。秦玮从课题的思路上给予关键性的指导,提出多个创新理念,使同学们的应变能力、科研水平等综合能力得到有效提升。组建团队研究课题,就是取长补短,让每一个同学的优势得到最大的发挥。经过锲而不舍的努力,团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
持之以恒 精益求精
秦玮的同事们在谈起她时都说:“秦玮对医学持之以恒地热爱,对教学心无旁骛地专注,对科研一以贯之地创新突破。”用一句话来说,她总是想着把每一项工作都做到尽善尽美。例如,在课题组的文献分享会上,有一个问题引起了大家浓厚的兴趣,在讨论的过程中占用了大量的时间,她一丝不苟听取汇报,将讨论中的细节一一点评,让在座的师生们受益匪浅。有时为了科学完整地统计实验数据,秦玮早出晚归、潜心钻研,周末、节假日,同学和老师们常常能看到她在实验室忙碌的身影。就是靠着这种以身作则、精益求精的精神,秦玮感染着课题组中的每一个人。
在日常科研过程中,她以前瞻性、多维度的视角向大家分享本学科的前沿热点,对团队存在的问题不避讳、不遮掩,让这个团队始终走在科学、正确的道路上。秦玮永不服输、勇争一流的精神和严谨治学、无私奉献的风范,赢得了同学和同事们的尊重、信任和热爱。
悉心指导 精准支持
科研创新需要学生的兴趣与热爱,同时也需要老师的引导和激励。当学生刚步入大学校门时,往往对科研是什么以及自己对哪个研究方向感兴趣并不清楚,秦玮会让学生先进入课题组看文献,了解相关科研领域的知识,“当学生开始对科研感兴趣时,老师才能作为指引者对学生进行指导。”在给出一个课题思路后,她鼓励学生积极提出自己的见解,引导其自己查找资料设计课题,再与他人进行讨论,最后通过科学的实验方法来验证自己的猜想,从而丰富他们的科学素养,提高其动手能力。秦玮表示,“在实验进行过程中,对学生要尽可能宽容,即允许其犯错误,鼓励其不断尝试探索,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和发散思维,从而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
药学院完善组织保障,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统筹药学院资源,指导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加强经费保障,设立创新创业教育资金,支持科研训练计划、创新创业实践项目与学科竞赛活动;营造良好氛围,加强考核评价与实施督促,努力营造敢为人先、创新拼搏的氛围环境,并持续推进参赛项目,对项目进行专题辅导、作品优化。药学院领导班子及相关教师知无不言、倾囊相授,向参赛学子详细介绍竞赛流程及规则、对参赛项目给予建设性的意见,重点做好作品创新价值挖掘、材料凝练、成果集成、宣讲答辩准备等工作,不断提升作品的核心竞争力。
探索模式 培养人才
药学院始终坚持立德树人为根本,基于区域行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双导向),秉承德艺双馨的药学人才培养理念,将“中医药文化、行业实践、创新创业”融入人才培养过程中(三融入),构建了一体化、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以培养品德高尚、业务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近年来,药学院一直致力于探索育人新模式,突出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的培养。秦玮博士在本课题组中,鼓励教师接纳学生参与科研项目研究,调动学生投身科研、开展学术研究的积极性。要求学生在学好专业知识的前提下,多关注学科前沿进展,对于重大科学问题,要善于发现,积极思考,对于已经形成的科研思路,要勤于动手,严谨操作。
药学院积极构建一体化、多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模式。一是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突出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二是产教融合、协同育人,提高人才培养与行业需求的契合度;三是跟进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打造多元化实践创新能力培养平台。
寄语后辈 展望未来
秦玮对同学们亲切寄语:“智慧求真知,实践长才干。希望大家能够在实验室中跟随老师和师哥师姐好好学习,不仅是学习实验操作,更重要的是科研思路,即怎样进行科学研究。在学习中找到自己的兴趣并深入研究下去,努力将理论转化为实践,要求真务实,努力进取。药学事业任重道远,希望各位同学好好把握在实验室的机会,积极参加各种科研竞赛活动,行则将至,老师会为你们的成功而感到骄傲!”
科技创新不但促使学生注重专业基础知识的学习,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在追求创新成果的过程中形成“大胆质疑,锐意进取,不畏困难,顽强拼搏,敢于超越”的精神。这种精神,对学生在求学之路上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药学院领导对学生们寄予厚望,“希望同学们不要框限自己,要能勇敢突破自己的舒适区。保持好奇心,在探索未知中体会创新的乐趣,这就是科研的意义。”
积极的引导和榜样作用,能让学生体会到更深的幸福感和目标感。比赛的成绩鼓舞人心,更能加强大家的集体荣誉感,激励更多年轻药学人才投身科研,积极进取,为学校乃至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宣传部 孔茜 学生记者 田越 高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