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爱碧林再添新绿 雷锋精神生生不息

曲阜复生能源林感人的故事缘起于一个约定:“我们把挪威森林搬回中国去吧!”在家乡建一片公益林、在绿荫环抱之中长眠是一个年轻女孩最后的心愿,是复旦抗癌女博士于娟此生未完成的梦想。于娟自幼乖巧懂事、成绩优异,先后考取上海交通大学本科、复旦大学研究生,在留学归来后顺利成为复旦大学的一名教师,一直专注于能源林项目研究。在三十一岁那年,她被确诊了乳腺癌晚期,为期两年的治疗未能挽救这个年轻的生命,于娟还是离开了这个世界。
但她以另一种形式永远留在了这片森林。她儿时曾和母亲舒平在九仙山游玩,归途中看到拉三轮车的老爷爷鞋子破旧不堪,不忍心上车让老爷爷拉她们回家。这一经历在她的心中埋下了带领农民脱贫致富的种子,并在此后一直专注于相关研究,也有了此生未完成的愿望。对一个母亲而言,失去爱女无异于天塌地陷。舒平悲痛欲绝,却仍记得自己肩负的两个重担:抚养外孙长大和继续培育能源林。“于娟,你放心,我能留下。”这不仅仅是一个母亲对女儿遗愿的承诺,也燃起了带领当地农民致富的星星之火。
值此雷锋月,济宁医学院校工会(妇委会)组织女教工们一同来到了曲阜复生能源林。走进这片楷树林,栽下沐浴希望的幼苗,茎干上的枝芽随风摇曳,春意盎然。一同感受千万份思念汇聚成的细腻的母爱,动人心弦,热泪盈眶;传承“雷锋精神”的种子,投身于千万处绿色生机的显现,全心全意,躬身力行。复生复生,复旦的“复”,生生不息的“生”。曲阜“挪威森林”有了自己的名字———曲阜复生能源林。
植树造梦聚温暖
了解到于娟和母亲舒平的事迹后,学校工会(妇委会)主席邱玉环深有感触:“舒平老师是一位伟大的母亲,带着女儿的遗愿,孤身一人来到九仙山脚下,植树造林、与树为伴。她是一个有爱心、有正义、有胸怀的知识女性,她对复生能源林倾注全部心血,从一个人种树,到一群人种树,受舒平老师事迹感召,我们也加入到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中。舒平老师说,种树仍然会是她余生的工作,她会一直种下去,除了荒山,还有咱们祖国的山川河流,都是她想守护的。我们被她的大爱精神深深感动了!”
在舒平的带领下,大家热火朝天地挖坑、育苗、填土、浇水,一气呵成,额头滚落下的豆大的汗珠见证了雷锋精神的赓续。树林的周围环绕着一排排上山下山的脚印,夹道两边都是志愿者的祝福。
舒平在采访中提到,镇里的领导总是再三叮嘱自己别走,她始终坚定地回复道:“我不走,我永远留在这里。我在,林子在,我们大家永远在。这片树林是文化的传承、爱心的传承,它是源源不断的善意的聚集。”尽管舒平老师种树历尽坎坷,但她也从未想过离开。最初的树苗成活率还不足百分之三十,每每看到她总是忍不住以泪洗面。“在那个时候,从心理历程上来讲,确确实实像脱了一层皮。”然而值得庆幸的是,无数村民鼎力相助,万千志愿者为爱而来,让这片能源林日益茂盛,生生不息。
在这期间有许多动人的故事发生在舒平与志愿者和当地农民之间,村中有一对九十多岁的老夫妻,每次舒平上山,总能看到他们在家门口招呼:“你每天背着包在山上吃饭,来喝一碗地瓜糊糊我们也高兴啊!”老夫妻的关爱给了舒平无限的精神力量,山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舒平干的什么事业,都在尽自己的所能支持这份带领他们走向光明的事业。自然也有无数外地人听闻此事,慕名前来尽一份心意。也有志愿者因很少来到山野亲近大自然而感到遗憾,于是带着妻子、儿女前来种树,想让自己的孩子从小到山里来,通过种树这种形式拥抱大自然,感悟生命的力量。
曲阜复生能源林,因相遇、相知、相伴、无私大爱在此集结,才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林。树摇动树,人感动人,才有涅?重生,才会使梦想愈发五彩斑斓。这片林是见证者,见证一位母亲化思念为动力,见证曾经贫瘠的土地变成金山银山;这片林是守望者,守护着家乡的故土,盼望着无数生命的延续;这片林是追梦者,孕育无限希望,追寻山川碧野,将种子播撒到祖国每一寸土地。
参天大爱守黄连
“如果我去了,在上海火化,然后把我的骨灰带回山东,在那片我曾经试图搞能源林的曲阜山坡地里随便找个地方埋了,至少那里有虫鸣鸟叫、清溪绿树,不要让我留在上海这种水泥森林里做孤魂野鬼。”一棵生命力旺盛的树,会不动声色、默默无闻地扎根、发芽、抽枝、参天碧绿。十几年来,零零星星的楷树苗已是茫茫林海,每一圈年轮都见证着生命的顽强,每一片树叶都是于娟与母亲的勋章,这些傲然挺立的树木将继续为无数人的生活带来希望,助力于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以及生态能源的可持续发展。
数十年如一日,绿化荒山两万亩,舒平的事迹亦是雷锋精神的传承。她用自己的对女儿的承诺作为自己前行的支撑,把自己的爱寄托在这茫茫林海当中。公共卫生学院预防医学系副主任、流行病学教研室主任郭立燕被舒平的事迹深深感动:“舒平十年如一日成为了一个造林人、一个护林人、一个山里人,九仙山丈量着她的艰辛,农民们记住了她的名字,她的事迹从曲阜走向山东,从山东走向全国,感动了成千上万的志愿者,大家一起实现森林梦,‘种下一棵树,染绿一座山’我们在路上!”
“我会继续走下去,为了女儿,更为了世界”,舒平点头微笑。凄凉和温暖始终如一,爱与被爱一直是生命的意义。晚年丧女固然是人生难以承受之痛,但她并未就此一蹶不振,终日沉湎于悲伤之中,甚至以泪洗面,而是怀揣着女儿的理想和寄托,以更为坚韧的姿态行走在荒山之间。步履从未停歇,未来的日子里更是光明璀璨。悉心栽培出的黄连树会愈发枝繁叶茂,用脚丈量出的道路会愈发开阔平坦,为爱而来的同行者将会携手并肩。此时我们植绿树,承未竟之事;此刻我们护新苗,圆未完之梦。
埋骨桑梓地,复生待青山。“我们要用多大的代价,才能认清活着的意义?”于娟将有限的生命都投入到能源林的研究,大爱无疆,意义斐然。若于娟此时站在山顶俯瞰一切,也定会因这片生生不息的美丽森林而喜笑颜开,恰如漫天的星斗璀璨。
精神赓续谱新篇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夜以继日种树,传承当地文化,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在这个过程当中,一片森林已衍生出多个板块,多方面系统地传承文化、带领农民致富。从茶叶到茶树种子,从论语石山到百家农耕爱国主题教育基地,开发出的这四个板块,给当地老百姓带来的经济效益是单纯种树的几十倍。“女儿放心,妈妈做的比你想象的还要好。”正如在医院舒平向女儿承诺的那样:“于娟,你放心,我能留下。”因为这个约定,她把自己的后半生都种在了山上,种在了村民们的心里。
舒平极其热爱自己的事业,对复生能源林倾注全部心血,从一个人种树,到一群人种树。学校工会(妇委会)也加入到数以万计的志愿者中,在曲阜复生能源林深刻学习雷锋精神,感悟其内涵,领悟其思想。基础医学院组胚教研室主任郭岩谈到,让雷锋精神成为“志”之所向,“愿”之所在,赋予雷锋精神更加深刻的“新时代属性”。亦对青年抱有极大的希望:“希望当代年轻人能多做事,做好事!”谆谆教诲、殷殷期盼都深扎土壤,犹如棵棵楷树慢慢生根发芽。
“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舒平像一座不朽的灯塔,指引着前进方向。如今曲阜复生能源林已经郁郁葱葱,绿树成荫的九仙山,带动了当地农村经济发展。学校工会(妇委会)每年都会来到这里,贡献一份绿意。邱玉环表示:“这不是简单的植树活动,是爱心的碰撞、是无言的支持。舒平老师十年征战荒山践行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带动全国几十万志愿者凝聚的爱心力量,造就了楷林葱郁,泉鸣溪清。我们愿与全国志愿者携手同行。”
(宣传部 孔茜 学生记者 邓明 孟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