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





  他说,“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说,“对待同志要像春天般的温暖,对待工作要像夏天一样火热”;他还说,“发扬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他叫雷锋,他以自己短暂而精彩的一生,诠释了理想信念、奋斗进取、无私奉献……感动了一代又一代人。头戴棉帽、面带笑容的雷锋形象经典闪亮、深入人心,雷锋精神始终与时代同行、与文明同在。
  60年前,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为雷锋同志题词,向全国人民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伟大号召。六十年,一甲子。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作出重要指示,充分肯定60年来学雷锋活动的显著成效,深刻阐明雷锋精神的永恒价值,对新征程上更好弘扬雷锋精神提出明确要求。强调新征程上,要深刻把握雷锋精神的时代内涵,更好发挥党员、干部模范带头作用,加强志愿服务保障和支持,不断发展壮大学雷锋志愿服务队伍,让学雷锋在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蔚然成风,让学雷锋活动融入日常、化作经常,让雷锋精神在新时代绽放更加璀璨的光芒,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强大力量。
  60年来,雷锋事迹鼓舞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丰盈了我们的精神世界、丰厚了我们的道德修养。雷锋所做的好事虽然谈不上惊天动地,但他公而忘私、舍己为人,在普通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落实在学习、工作、生活中的时时处处点点滴滴。从农业社的记工员、县政府的通讯员,到农场的拖拉机手、工厂的推土机手,再到解放军战士、共产党员,雷锋崇义厚德、积极进取,刻苦学习、爱岗敬业,勤俭节约、奉献社会,助人为乐、见义勇为……那一桩桩一件件好事汇聚起来,树立了一座不朽的思想道德丰碑,成为亿万人民学习的典范。“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这支唱遍大江南北、唱响半个多世纪的歌,伴随着几代人的成长。雷锋的故事也早已走出国门、走向世界。如今,雷锋已不仅仅是一个名字,更是中华美德的文化标识、人民群众的光辉榜样、志愿者们的共同称号、享誉世界的国家名片。
  60年来,雷锋精神跨越时空,与时俱进,常学常新。历经岁月沉淀、赓续升华,雷锋精神的内涵不断丰富且一脉相承,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顺应了社会进步的时代潮流,彰显了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关于雷锋精神内涵,周恩来同志总结为“爱憎分明的阶级立场、言行一致的革命精神、公而忘私的共产主义风格、奋不顾身的无产阶级斗志”。邓小平同志题词“谁愿当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就应该向雷锋同志的品德和风格学习”。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雷锋身上具有“信念的能量、大爱的胸怀、忘我的精神、进取的锐气”。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的《关于深入开展学雷锋活动的意见》中指出:“要大力弘扬雷锋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社会主义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弘扬雷锋服务人民、助人为乐的奉献精神,弘扬雷锋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的敬业精神,弘扬雷锋锐意进取、自强不息的创新精神,弘扬雷锋艰苦奋斗、勤俭节约的创业精神。”如今,雷锋的名字写进了《中国共产党简史》、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简史》,雷锋精神被纳入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60年来,雷锋精神如一座高高耸立的灯塔,引领全国学雷锋活动如火如荼、长盛不衰,演绎一曲曲“文明花开香满园”的时代颂歌。雷锋式的先进模范不断涌现,他们将雷锋精神融入血脉,用自己的言行不断书写新时代的雷锋故事,让雷锋精神绽放出更加耀眼的时代光芒。汶川地震发生后,十多万志愿者驰援灾区;世博会、双奥会上,百万志愿者热情服务,传递温暖、友爱与团结;乡村振兴道路上,“雷锋式”的党员干部群众迎难而上,齐心协力,书写了人类历史上“最成功的脱贫故事”;抗击疫情战场,全国上下同心同行,众志成城,爱心汇聚成河;全国各地的“雷锋班”“雷锋组”“雷锋团”等先进集体“聚是一团火”,郭明义、李素丽、孙茂芳、赵明才等模范人物“散似满天星”……无数人学雷锋、树新风,在服务社会、助人为乐、爱岗敬业中提升人生境界,坚定理想信念,践行使命担当。实践充分证明,雷锋精神是一面永不褪色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动体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雷锋精神,人人可学;奉献爱心,处处可为。积小善为大善,善莫大焉。当有人需要帮助时,大家搭把手、出份力,社会将变得更加美好。”在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更要传承与弘扬雷锋精神,使雷锋精神成为历久弥新的民族精神财富,成为永不过时的“传家宝”,续写新时代一篇篇雷锋故事、一首首生命礼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