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不能被国际排名牵着鼻子走
最近,多所名牌大学表示不再参与国际大学排名,引起舆论场的高度关注。据央广网报道,多位知情人表示,对于“中国人民大学退出国际大学排名”一事,校方领导层已形成共识并做出决定:该决定符合我国教育发展方向,也将成为趋势。几乎与此同时,南京大学、兰州大学也陆续退出“国际大学排名”。
高校排名,无非是用定量方式,衡量具体高校在世界高等教育体系的“位置”。排名系统,往往比较注重“办学规模指标、学术研究指标”等客观性指标,换句话说,就是“可量化”的指标,论文量、师生比、论文引用率等,往往在排名系统中所占比重甚高。不得不承认,世界性的高校排名系统,对中国高校办学有一定的导向性、参照性,而且近年来中国高校在主流排名系统中表现越来越好,也不能说高校全都是大学排名系统的“受损者”。
所谓的世界大学排行榜,也容易让一些大学“很受伤”。此次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名”的中国人民大学、南京大学、兰州大学,并非主流世界排行榜的“受益者”。中国人民大学,是国内顶尖人文社会大学,发世界自然科学顶刊肯定不容易,而且人文类大学一直在世界排行参数中“不受待见”。兰州大学地处西部,好师资容易被东部东南沿海高校挖走,无论是其它大学出于提升排名考虑抢师资,还是该校因此师资流失,兰州大学对世界排名都是“一言难尽”。南京大学可能是“不堪其扰”,主动屏蔽世界大学排名。
如果对世界大学排名有客观认识,就不应迷信排行榜。不管是哪一个排行榜,其中学术特别是论文,都是比重大头。而学术衡量,既然做成排行榜那就要量化,实际操作中很容易做成“唯论文论”。正是因为“论文所系也重”“综合性大学更有利”,人文社科大学、行业特色高校,在排行榜中往往“被边缘”。而近年来,国际大学排名已经形成一套“利益链”。地方高等教育发展,论成果要不要看国际大学排名“是否有提升”?家长为孩子参考报考哪所大学,会不会受国际大学排名影响?有的专家,因为论文项目等成果“比较有利推动学科排名”,是否会因此“挟论文而胁单位”,教育资源配置失去有序?高校如何增强办学定力,不受各种国际排名榜影响,也是一个重大议题。
面向世界发展高等教育、培养栋梁人才的高校,说不管不问国际大学排行榜,也不太现实。事实上,高校即便是宣布“退出国际大学排行榜”,国际大学排行榜也不会因此将其“除名”,榜单上依然会有。唯一的区别是,中国人大、南京大学、兰州大学等学校会拒绝向排行榜单位提供相关数据和材料。中国要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评价体系,比如现在有“学科评估”“双一流高校评选”,要建立自己的高等教育发展评价话语体系,不能在高等教育发展上“被洋指标”牵着鼻子走,文化自信就包含“不被国际大学排名扰乱自身办学思路定力”。国际大学排名,可以参考,但不必太当回事,不必因谁的排名更高就认为其各方面都好。不唯排行榜,增强办学定力和主见,可以把精力更多放在培养人才上,放到建设有中国气质、中国特色、中国内涵的高校上来。
国际大学排名,本质上也是一门生意。看清其本质,增强自身定力,高校紧紧围绕内涵发展、培养人才,一定能行稳致远,走出高等教育康庄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