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学子勇救老人 青春温度融化寒冬


近日,我校一对硕士情侣见义勇为救起一名江边落水老人,此事经各大媒体报道,获得了广大网友的称赞。

2022年12月16日,我校法学院2022级法学理论专业研究生陈舒昂和公共管理学院2022级社会保障专业研究生曹元凤,在下沙海涛路秀水街口的桥上散步时,发现桥下有一位奄奄一息的落水老人。陈舒昂不惧寒冷,毫不犹豫跳下水将老人救上岸,全程仅耗时2分钟。随后将自己的棉袄给老人披上,将老人抱在怀里帮助老人抵御寒冷。与此同时,陈舒昂的女友曹元凤迅速拨打报警电话,并在马路旁指引警察到达事故发生地点。在两人的默契配合之下,老人被及时抢救,脱离了生命危险。在这场与时间赛跑的拯救老人行动中,我校学子展现出了青春的温度,这种温度冲破寒冷而历久弥坚。

青春的温度是青年面对危急时刻的见义勇为。在面对老人几秒钟的生死抉择中,陈舒昂和曹元凤做出的是本能的选择,而危急时刻的瞬间选择,源于内心无私的品质与强烈的道德责任感,这是压于他们内心深处的良善。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见义勇为成为了一件越来越困难的事。一些恶性事件,让见义勇为不再是本能,而是出自深思熟虑后做出的决定。但陈舒昂和曹元凤面对落水的老人,他们愿意遵从自己内心的想法,毫不犹豫选择帮助。他们不是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是挺身而出的凡人,但正是他们的挺身而出,才为人与人之间增添了一份信任,为冰冷的社会增添温度。

青春的温度也是青年对弱势群体的人文关怀。曹元凤是一名社会保障专业的学生,主要研究人口老龄化方向,特别关注弱势群体。作为社保人的她,更希望尽自己的专业能力去帮助更多类似的人。陈舒昂看见老人身上的湿衣服,会毫不犹豫将其换下,并把自己的羽绒服给老人裹上,用实际行动展现出人文关怀。当下社会,弱势群体依然很庞大,但弱势群体之所以弱势,除了其本身的处境艰难之外,还有恶意的打压。陈舒昂和曹元凤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不仅仅是对中国现存社会问题的关注,也体现着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在他们身上的深厚积淀。在深厚的文化影响之下,他们愿意将专业知识与中国文化积淀下的品格相结合,将知识突破课堂走入实践,解决中国发展现存的痛点和难点问题,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这是青年特有的温度。

纵观历史,我们可以发现在陈舒昂和曹元凤拯救落水老人的背后,刻画的其实是新一代青年学生的群像,勾勒出一群青年学生的整体风貌。他们在用自己的方式在为世界创造自己的价值。自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新一代青年纷纷化为“白衣天使”,在死神的手里救下一条条生命;在脱贫攻坚的战略中,看到的是充满青春活力的大学生纷纷投身于基层建设。面对国家的需要,人民的召唤,中国青年展现出大无畏、敢作为的责任担当精神。我们看到了新时代青年不惧风雨、勇往直前,彰显出了青春的蓬勃力量。

揆诸当下,时代与社会对青年似乎并不友好,甚至还依然存在着较大的偏见。“垮掉的一代”“摆烂的一代”“躺平的一代”……这些标签是对这个时代的青年的固有偏见。青年在这个时代中,往往处于“一代不如一代”的鄙视链的底端。而这种现象出现的原因,正是在于多数人无法接受不同价值观的青年,便将对方妖魔化,以此而引发的恶性循环。显然,这种偏见已然不适用。新一代青年是萌动的百卉,在社会的滋养之下不断成长。看待新一代青年,应拿出宏大的视野和宽广的胸怀,放下偏见,用适合时代的眼光去看待他们。每一代青年都有自己的温度,新一代的青年亦如是。“一代不如一代”的观念早已不再适合当下社会发展的需要,它不过只是给予上一代人满足感的说辞,这种毫无意义的鄙视链可以休矣!

青年一代,是积极向上的一代,是不断奋进的一代。他们能做事,愿发声;他们无所畏惧,迎难而上;他们将见义勇为作为习惯,需要帮助就挺身而出;国家需要,他们会毫不犹豫承担社会重担。青年,不需要束缚于“一代不如一代”的桎梏中,他们就是最特殊的一代,也是社会需要的一代。无数次艰难困苦,都有青年的青春奉献;实现社会的和谐,也需要有青年的青春温度。这些奋进的青年,值得我们点赞!